校园文化对在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U大学为例

2019-09-19 08:05刘鑫苏红艳徐相香张冬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贡献率方差食堂

刘鑫,苏红艳,徐相香,张冬芹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文化作为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共同体,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校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后天形成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高校中,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在当代高校教育中,意识形态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该文将校园文化分为四个方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围绕四个方面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突破传统的定性方法,以定量的角度和数据的形式,将校园文化对在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展现出来,并加以研究分析。

1 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该次问卷共设计有35 题,在形式上,题目均为选择题,其中17 个题目的四个选项分值依次设置为1、2、3、4,以便后续的因子分析;在内容上,我们从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着手,重点关注学校的人文景观、社团活动、文体活动、食堂餐饮、校际联谊、学术氛围、全校任选课的设置等对在校大学生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价值取向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该次调查研究的数据。

该次调查地点为U 大学,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线上通过微信、QQ 等社交平台发放,并表明只限U 大学的学生填写,线下在该校图书馆、教室以及食堂等地方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320 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8 份。

2 统计分析

该文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运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该次一共回收有效问卷288 份,从专业来看,工学189 人,占65.6%,管理学22 人,占7.7%,经济学28人,占9.7%,理学28 人,占9.7%,其他(艺术学、教育学)6 人,占2.1%,分布情况与U 校的专业设置基本吻合(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专业分布

如图1 所示,调查对象中,男生157 人,女生131人。 从年级来看,大一87 人,占30.2%,大二85 人,占29.5%,大三78 人,占27.1%,大四36 人,占12.5%,研究生2 人,占0.7%。 样本数量充足,结合现实条件,大四由于实习等原因,在图书馆、教室学习人数较少,因此总人数明显少于其他两个年级,这也说明了问卷数据的真实性。

图1 被调查者年级性别分布图

2.2 因子分析

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了影响校园文化的以下因素进行处理与分析:q1: 社团对组织管理能力、q2:社团对人际交往能力、q3:社团对团结协作能力、q4:社团对学习或特长方面、q5: 食堂菜品的性价比、q6:食堂的就餐环境、q7: 食堂在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方面、q8:高校同学交流对拓宽认知范畴、q9:高校同学交流对获取课外知识、q10:建筑和景观特色程度、q11:建筑和景观文化气息、q12: 建筑和景观布局合理程度、q13:建筑和景观舒适便捷程度、q14: 文献书籍满意度、q15:场馆设施满意度、q16:讲座对文化修养、q17:文化活动和各类竞赛对文化修养、q18: 全校任选课文化素养、q19:教师的师德师风对价值取向共19 个指标变量作为因子分析的原始变量。

表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由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值0.818 以及Bartlett 球形检验1 884.652、显著性=0.000<5%得,数据具有相关性及有效性,可进一步做因子分析(见表2)。

表3 表示的是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qi 的总方差所作的贡献,提取的公因子方差较大,即变量共同度较高,表明变量中大部分信息能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有效。

表4 为总的解释方差表。第一组数据项(第二列至第四列)描述因子分析初始解的情况。 可以看出:第1个因子的方差贡献为4.866,解释原有19 个变量总方差的25.60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25.609%;第2 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729,解释原有19 个变量总方差的14.36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9.975%。 剩余的数据同上解释。在初始特征值中,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原有变量总方差均被解释。

第二组数据项(第五列至第七列)描述因子解的情况。 提取的五个因子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61.881%,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相对来说比较理想。

表3 公因子方差表

第三组数据项(第八列至第十列)描述最终因子情况。 因子旋转后,总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变,但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更有利于因子解释。

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知超过0.5 的变量在不同的组件上是没有重合的,说明效度很好。我们将各组件依次命名为F1-F5,分别代表校园建筑景观、 社团活动、 软件硬件建设、 食堂环境、 高校交流等五个因子(见表5)。

表4 总解释方差

表4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F1:建筑和景观文化气息、布局合理程度、特色程度、舒适便捷程度;

F2:社团对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或特长能力;

F3:教师的师德师风对价值取向、全校任选课对文化素养、专家学者讲座对文化修养、文献书籍对需求满足程度、场馆设施对需求满足程度、文化活动或竞赛对文化修养;

F4:食堂就餐环境、食堂菜品性价比、食堂对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

F5:其他高校交流对获取课外知识、拓宽认知范畴。

由表3 和表4 可以看出,F1 的方差贡献率为25.609%,F2 的方差贡献率为14.366%,F3 的方差贡献率为8.618%,F4 的方差贡献率为7.224%,F5 的方差贡献率为6.064%。因此,校园的建筑与景观建设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最大,社团活动其次,软硬件建设以及食堂环境影响依次减少,影响程度最小的是高校交流。

3 建议与对策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无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了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我们综合该次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3.1 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发扬具有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自觉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增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3.2 加强校园建筑和景观建设

校园的建筑和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对大学生的外在感知影响和精神内涵的熏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U 校为例,学校的建筑和自然景观规划虽然整齐统一,但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等建筑的内部场所缺乏文化气息,为将校园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建筑和景观建设,学校可在部分场所添加布置。 例如,在教学楼内部添加优秀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果以及事迹介绍,增加学生对教师的熟悉度,无形中也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加强学习的动力;在食堂内部增加闭路电视的设置,定期播放学校要闻和近期活动的公告,为校园文化传播添加途径。

3.3 加强社团文化的建设

在大学社团中,大家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集结在一起,策划、组织和参与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结意识。但调查显示,大学社团普遍存在活动质量不高,日常管理薄弱,凝聚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大对社团的专业性指导,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社团,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仅仅依靠社员兴趣的维持,社团难以得到长久的发展,应该在社团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培养优秀的社团骨干,增强管理。

3.4 加强学校软件建设

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一直是高校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师德师风对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来建立他们之间的良好关系。例如,学院开设导师制,一个导师直接与三个学生接触,可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专业课知识,也可以做到课程思政,而不仅仅依赖思政课程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

3.5 增加校际交流的渠道

校园文化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建设,校际交流也是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不同校园文化影响下的思想观念的交融,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意识更迭和思维创新都有着极为显著的积极作用。 U大学作为工科院校,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与周边文科院校的联谊、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弥补校园文化差异,实现互惠互补,另一方面也应该与同类高校联合举办一些科研竞赛、文体友谊赛等活动,相互借鉴,优势互补。

大学处于步入社会的转折点,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完善的关键时期,而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大学生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完善意识形态建设,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前,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贡献率方差食堂
学珍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食堂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方差生活秀
揭秘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
方差越小越好?
食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