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方”字新释

2019-09-19 00:48陆忠发
殷都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卜辞引申为本义

陆忠发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一、过去的考释

《合集》24149:“壬午卜,出贞:今日无来警自方。”

《合集》33055:“丙子卜,其告方来于丁一牛。”(1)① 大概是方来归顺,故告祭于丁,实际上是“家祭无忘告乃翁”之意。

《合集》8659:“辛未卜,贞:惟翌癸酉令方归。”

《合集》6695:“壬申卜,方其大出。”

《合集》6771正:“贞方其歼我史。”“贞方弗歼我史。”

商代卜辞中涉及“方”的卜辞非常多,有专名的方,有非专名的方,显然“方”不仅是某一个族、国的名字,应该是泛指。

此外“方”还假借表示“祊”:

《合集》418正:“贞:方帝一羌、二犬,卯一牛。”

《合集》32112:“甲寅卜,其帝方一羌、一牛、九犬。”

《合集》686:“御方于河妻。”

《合集》1264:“求方于大乙。”

《合集》14430:“丙子……贞:求……方于岳。”

《合集》30171:“其方,有大雨。”

“方”也用作方向、四方的“方”:

《合集》34144:“庚戌卜,宁于四方,其五犬。”

《屯》1095:“壬辰卜,其宁疾于四方三羌,侑九犬。”

《合集》13532:“贞:于南方将河宗,十月。”

“方”也泛指四方之神,是受祭祀的对象:

《合集》28244:“其求年于方,受年。”

《合集》30395:“侑于方,有大雨。”

“两舟总头”之形,或者“架上悬刀”之形,如何能够表示“族”、“国”之义?我们实在说不出“两舟总头”之形或者“架上悬刀”之形的形体与“方”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可见这样理解“方”的形体,肯定是错误的。

徐中舒先生说“方像耒的形制,尤为完备。故方当训为‘一番土谓之坺’之‘坺’,初无方圆之意。方之像耒,上短横像柄首横木,下长横即足所蹈履处,旁两短画或即饰文。……方即坺之本字。”朱芳圃认为“方”为“枋”或者“柄”之初文。朱芳圃的解释完全不顾“方”字的实际使用情况,实在不值一驳。杨树达先生依据“方”在卜辞和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指出方为国族之名,其事灼灼甚明。饶宗颐先生、张秉权先生也如是观。陈梦家先生具体指出“方”这个国家当在沁阳之北、太行山以北的山西南部。于省吾先生指出《说文》释“方”为“併船”,妄测无据。至于“方”字的造字本义,只有存以待考。姚孝遂先生在《甲骨文字诂林》“方”下按语大致说“方”字形象耒,其义是“方夷”这个族的族名。(3)以上引各家说,见《甲骨文字诂林》3147-3159页,中华书局1996年。

二、“方”字结构新解

《合集》8659:“辛未卜,贞:惟翌癸酉令方归。”

这个“方”就是用本义“外族人或者外国人”。

2013年8月8日,我读汪宁生先生《易洛魁人的今昔——兼谈母系社会的若干问题》一文,(4)文章收录在西安半坡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编《史前研究( 2004)》中,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看到汪先生介绍易洛魁人表示俘获的图形文字,下图中哪个人是被俘获的人,大家一看便知。因为他的脖子上和胳膊上都被绳索捆绑着,我们就是凭借人的这些“身外之物”作为提示来判断其身份的。

三、“方”的字义发展

“方”在文献中意义非常丰富,这些意义都是本义“外族人或者外国人”的引申义,如:

被抢夺来的人因为害怕,他们行则相随从,处则相比并,故“方”引申为“并”。《书·微子》:“小民方与,相为敌雠。”江声《尚书集注音疏》:“方,并。”

并木为木筏,故“方”又引申指木筏。《诗经·周南·汉广》“不可方思”毛传、《诗经·邶风·谷风》“方之舟之”郑笺并曰:“方,泭也。”

并木为筏,两根木头应该等长,故“方”引申为“相等”。《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为防,广与崇方。”郑玄注:“方犹等也。”

等同的事物可以归为一类,故“方”引申为“类”。《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赵岐注:“方,类也。”

外族人在敌人的国家生活,心总是向着自己的国家,故“方”引申为“向着”。《史记·天官书》:“日向南,故金居其南。”张守节正义引郑玄曰:“方犹向也。”再虚化表示“方向”。

外国人因为害怕,一个人做什么,另外人常常会仿效他,故“方”引申为“仿效”义。《论语·宪问》:“子贡方人。”皇侃疏:“方,比方人也。”又引申表示“相象”、“相似”。后来孳乳出“仿”。

外族人在华夏周边,故“方”引申表示“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

外族人居住在华夏周边各个方向,故“方”引申表示“四方”,再引申表示“地方”。

外族人被俘获后在敌人的管理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定要懂得生存之道才能活下来,故“方”引申表示“方法”,表示“常”、“道”。《礼记·檀弓上》:“左右就养无方。”郑玄注:“方犹常也。”《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合志同方”犹“志同道合”。

外族人之所以要懂得生存之道才能活下来,有一定的原因在。故“方”引申表示“原因”、“理由”。《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外族人被俘获后在敌人的管理下生活,不一定都能按照人们的意志去行事,故“方”引申有“违背”的意思。《尚书·尧典》“方命圮族。” 戴震《尚书义考》曰:“方命,《史记》作负命。方、负一声之转。张守节云:‘负,违也。违负教命。’”《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赵岐注:“方,犹逆也。”

外族人阻挡了华夏民族向四周的发展,故“方”引申为“阻挡”。《孙子兵法·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方马”就是阻挡住马。后来孳乳出“妨”、“防”。

可见,“方”的本义是外族人或者外国人,可以很好解释“方”词义的发展,这也证明我们的考释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卜辞引申为本义
午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新探
兔死狗烹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论历组卜辞时代争论与“两系说”使命之终结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韩嚼牙
神奇汉字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