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2019-09-18 01:40辛宝忠吴志远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辛宝忠 吴志远

摘 要:近年来,随着财政的持续投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存在财政经费总量偏小、来源途径单一且收支结构不合理、有效利用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黑龙江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应增加对本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约束力度,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鼓励多元化投入,提高高校自筹经费能力,改善筹资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财政;财政投入

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财政现状

1.投入逐年增加,但总量不足涨幅偏小

近几年来黑龙江投入高等教育事业的经费持续稳步增加,这为黑龙江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总量远远不足。取2016年的数据作为数据样本,这一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黑龙江高等教育的总量是161.8亿元,时年全省共有82所高校,平均每所高校仅能获得1.97亿元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西方发达国家公立高校从政府获得的财政性教育经费通常占其总经费收入的60%左右,参照这个比例来看,即使时年黑龙江平均每所高校的经费收入能达到2亿元,也根本无法支撑高校日常发展所需。二是经费每一年的涨幅很小,甚至还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2.经费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多元性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是黑龙江省高校经费的两大主要来源,这两者在2016年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了97.81%,最低的2013年占比也有91.99%。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高校发展的经费由国家财政兜底,不会出现“失灵”和“破产”,可以保障高校的基本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高校经费来源太过单一,过度依赖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经费。

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内部构成中教育事业费拨付占绝大部分,其他经费占比均不高。首先,高校自身的服务性创收能力低下,最高的2014年也不过1.83亿元,在整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上的占比为1.22%,而最低的2016年占比仅为0.22%,这对整个高校教育经费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作为对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的自身服务性创收比例能够达到20%左右。同时,学费收入也是高校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途径,除此之外,高校收到的社会捐赠等其他非财政收入很少,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实际需要,而这给财政增加负担,使得黑龙江本就不乐观的财政压力巨大。

3.经费支出稳步增长,但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近几年黑龙江省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总量逐年稳步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支出经费总量也逐年增加。但是黑龙江省高校经费支出的结构非常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事业支出占高校总支出的比例过高且其比例仍逐年增大,占比最低的是2012年的41.8%,最高的是2016年的48.4%,可见事业支出几乎占总经费支出的一半。而高校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和研发,而科研活动更是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但是现实情况是黑龙江省高校每年的科研支出相当有限,近五年来科研专项经费支出占比总经费支出虽然也逐年增大,但其增速却极其缓慢。例如,最高的2016年支出了23.28亿元,其占比也不过9.3%,而这点经费根根无法满足全省82所高校的日常科研活动需要,如某些师范类和财经类高校年度可支配科研经费不足百万元。除此之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需要升级和增加教学楼、宿舍楼等基础配套设施,但是这几年的基础建设经费支出却迟迟未增加,而这毫无疑问与扩招的实际需求不符,很多高校出现“马多鞍少”的情况,这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最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高校健康发展。

4.部门经费分配缺乏科学依据,使用效率低下

高校各个部门由于职能、人员数量各不相同,其所获得的经费也不一致。但是如何合理公平的分配部门经费份额却是一个大难题,因为目前并没有科学细致的指标。由于资金在各部门间的分配缺乏科学依据及测算,导致了经费分配上出现“多寡两极分化”的矛盾局面。有些部门经费充足甚至有剩余,但是各部门会为了来年能保持甚至增加经费预算而找各种方法使用完经费,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浪费甚至腐败。

而与此同时,有些部门却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例如,部分高校研究生学籍归属研究生学院,但是学生归由各个学院培养,学校并未给培养单位划拨专项研究生培养经费,这导致相关机构人员不得不超额工作。同时经费使用缺乏灵活性,经费一旦分配到各个部门后便很难调剂使用,这就导致了经费利用率低下。

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优化对策

1.加强对地方财政投入的约束和指導

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为此我国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在投入总规模上要逐年加大,在增速上也要提高。

而在地方政府实际的财政投入决策过程中,教育财政的“优先级”常常在其他事项之后,这主要是由于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在账面上并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GDP贡献,即使有其见效周期也相对较长,因此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内在动力一直不足。

为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地方财政投入的约束和指导,一方面保证教育财政投入的优先级别,避免出现轮到教育财政拨款的时候,财政已经没有经费或者经费不足的状况。二是在保证优先级的基础上强制地方政府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必须达到本省本年度GDP 的4%以上。同时也要对地方政府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之间的分配提供合理的指导和监督。三是要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加入多种维度的标准。

2.补位教育配套政策,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有限的教育经费如何最大效率发挥其作用,就成了我们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在高校里存在着经费不足和经费浪费并存的矛盾现象。

一方面很多学校账户年年赤字,但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又浪费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的缺位错位。因此高校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和管理经费的使用,源头上要加强经费审批,使用上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有问题要及时纠正和追责。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评价和下次经费划拨相互挂钩,激励部门和人员高效利用有限的经费。

3.鼓励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

首先,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注入高等教育,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办学以及捐赠办学要大力支持并提供税收优惠甚至补贴。可以将企业税收和捐资办学相互挂钩,捐资部分可以抵扣相应税额,或者按捐资多少相应降低对应企业的纳税百分比,这可以激起企业的捐资热情和动力。

其次,要加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为相关企业培养对口人才,高校作为企业所需员工的培养基地,遵循谁用人谁承担成本的原则。这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高校培养成本。同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遗产税制度,加大遗产税的征收比例,反向助推个人将多余资金捐赠到教育经费的大池子中。

最后,在社会经济环境等都成熟的基――,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学费来增加学生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

4.提高高校筹资能力,改善筹资环境

高校相对于其他任何机构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拥有强大的知识库及人才库储备,为此在完成日常学生培养、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还可以将其拥有的智力资源变现,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托自有人才创办企业来创收。例如,工业科技见长的高校可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强校可创办农业农产品企业;师范类高校可创办教育文化类企业等。同时,高校校办产业一方面降低人才引进成本,另一方面发挥人才效能的同时还能为高校及专业人才个人带来收入,激发工作热情。

另一个途径就是将高校具有的知识库人才库外包,例如,高校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和企业展开合作,高校提供专业人才,企业提供研发平台和资金,两者共同创收。于政府而言,要利用各种政策措施给高校松绑,为其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对高校自有校办企业要给予税收优惠甚至补贴;要积极帮助企业和高校研发团队牵线搭桥,促成两者之间的合作;对有困难的校办企业要给予相应扶持。

參考文献

1.李明,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不足的研究综述.现代大学教育,2009(6).

2.张甫香.江苏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改革建议.会计之友,2015(11).

3.彭宇飞.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4.张曾莲.高校经费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

5.潘力,宋伟.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11) .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