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慧
距离北宋熙宁变法,已经过去整整950年。
公元第二个千年的初期,中国南方多数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酝酿着持续性的战争。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要长期对抗畜牧为主的草原文明,气候,双方领导者的视野,以及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都成为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北宋一扫五代十国的割据乱象,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一个分裂的帝国重新聚拢。然而统一计划完成之后,赵宋王朝也为自己埋下了治理上的雷区。军事、财政、组织上的积弊,终于等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史称熙宁变法。
在今日,遥远的熙宁变法依然值得讨论的原因在于,透过历史的幽暗缝隙,这一段中国历史有助于今人理解改革中的错综关系,理解知识分子在改革中的意义。
北京的西直门地区常年人潮汹涌,有“首堵”之称。今人多不清楚,宋太宗赵光义曾在此惨败于辽国,“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史称高粱河之战。
宋太宗三次出兵攻辽,均是先胜后败,在外围和侧翼作战时,宋军多有胜利,而一旦主力移师深入,便遭到辽军的痛击。辽军虽胜,却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反攻。
其时,在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的经营下,辽的经济开发多有进步。耶律德光得燕云十六州,分为南北两部,在北方沿袭了部落组织结构统辖州县,在南方(长城以南地带)则以中国式的官僚机构主持丁赋。“全民皆兵”使辽的战时编制和平时编制十分接近,人人皆能马战,并自给自足。
但是,1004年时,大名鼎鼎的萧太后指挥辽军深入宋境700余里,却依然没能拿下对方的重镇—任丘、保定、河间、沧州。因此,澶渊之盟是地缘均势的结果,东亚大陆上的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一度保持住了力量上的平衡。
平衡十分脆弱。北宋疆域狭小,强敌环伺。东北有女真,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有吐蕃,西南有大理,整个国土基本在海河、雁门关、湟水、岷山和大渡河围成的范围之内。长期的文明争夺战之中,已经隐隐暗示了后来的大危机,即使是日本的“满洲国”野心,依然没有脱离这一大的历史动态范畴。
宋朝号称“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光胤最看重军制和财政。军备上,中央统领的叫“禁军”,各州镇之兵叫“厢军”,地方防守叫“乡兵”。中央会向各州镇抽调强壮兵卒,各州镇有招募身材健硕者进行训练的责任,等训练成熟,兵员就可以补入禁军。禁军会轮流派遣到各地驻守。
财政方面,地方收入分为“上供”“送使”和“留州”三个部门。“使”就是运转使,将各地财物输送中央。《宋史》的“食货志”云:“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政府也沿袭五代体制,枢密院主军事,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管理财政。宋以文人任州县长官为特色,改变了唐末以来地方首长派遣县级官员的习惯,考试制度采取3年循环制。
这些举措都使宋的经济较大增长。宋在茶矾盐酒上的收入,前无古人。政府大量铸钱,从宋太祖就已经开始,后来叠加到一年五百万贯的数量。两年的铸钱数,就超过明代276年的铸钱总和。宋的矿产开发也打破纪录,北宋都城汴梁家家烧煤做饭,而不是烧柴。而且,北宋以汴梁(开封)为国都,南宋以临安(杭州)为国都,都是看重水路交通的便利,反而没有考虑到国防的需要。
北宋士人将现实的困境总结为“冗兵”“冗官”和“冗费”。三者互相勾连,为北宋留下了“积贫积弱”的长久局面。
然而,宋留下的矛盾依然令今日的历史学家费解:军事家作为开创者立下基业,始终关注国防与军事,偏偏军事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一个主要朝代,常常挨打;国库充实,民间经济繁荣,已经出现市场经济,丝茶瓷漆无不享誉世界,却没给王朝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领导者重实际而轻空谈,而宋一代诞生了最多的哲学家和文艺家;以中央集权代替地方分权,竟然对人口和物资都做不到有效的动员。
北宋士人将现实的困境总结为“冗兵”“冗官”和“冗费”。由于边疆形势严峻,宋初实行了“养兵”政策,军事机构迅速膨胀。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兵将互不熟悉,将领频繁轮调。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宋真宗时,朝廷几乎每天都要发布“任命”的詔令。同时,科举大兴,恩荫制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使整个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而军人、官员的增加,导致财政支出的增加,使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又形成了“冗费”。三者互相勾连,为北宋留下了“积贫积弱”的长久局面。
熙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69年,宋神宗赵顼启用王安石,设置三司条例司(类似于财政税收设计委员会),创立新法,推行改革,不仅仅是震动朝野的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王安石出名很早。“宋史”说他“属文动笔如飞”,“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虽然只做到地方官,但文彦博、欧阳修、司马光、韩绛等高官都对他推崇有加。不过,除了韩绛,其他人后来都变成了王安石的“政敌 ”。
王安石性格狷介,人送外号“拗相公”。他曾给宋仁宗写“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剖白自己的改革主张。仁宗请王安石和其他大臣钓鱼,其他人欣然前往,只有王安石坐在桌前,若有所思地把一盘鱼饵吃个精光。据说仁宗曾打算委他以重任,“吃鱼饵”一事之后,不了了之。
宋神宗雄心勃勃,1067年嗣位之初,就安排王安石为江宁府知府,6个月后调任翰林学士,有意让他作“御前顾问”。对外,神宗渴望收复辽和西夏占领的土地;对内,神宗期待国富民强,革除弊习。因此,只有他能对王安石身上跑来跑去的虱子一笑视之,二人共同秉持富国强兵的宗旨,开启了历经十五年的大变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