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2019-09-18 10:38雷萍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思维

雷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越来越力求实效。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利用课堂这个阵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一、吃透教材,提前预设,找准定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预先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对文本的把握、理解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我都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并结合课文特点,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及课后思考练习等,潜心阅读文本,认真反复揣摩、细细咀嚼,全方位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我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预设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能碰到的问题,然后加以梳理和筛选,以此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怎么教”打好基础。我认为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定位,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去思考,调动学生想学、乐学的兴趣。

二、融洽关系,平等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放松,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是一项并不轻松的脑力劳动,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就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非常必要。曾经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课,她的课总是在一种聊一聊的轻松氛围中进行,这样没有压力的课堂氛围,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着走入教学内容中。作为教师,我力求还原语文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关注课堂生成,共享思维碰撞

学生个性差异明显,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追求统一,不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矮化学生,让学生一味附和教师的观点。我们的课堂应该追求“还”与“放”,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有思维的碰撞,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创造,产生精彩,才有可能产生真实的成长。

听过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我感触颇深。整堂课他一直在渗透这样一种思想——站着读书。何谓站着读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孙老师的课堂中,他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挑战文本,包括文本的细节、文本的结构以及作者的观点,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思辩活动,辩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而且思维得以提升,个性得以张扬。

四、课堂教学留下思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求真、求实、求活、求新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所以课堂中会随机产生一些思维的撞击。这随机的课堂生成,有的会是课前始料未及的“特色”表现,因此我们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在初读时质疑,在交流学习中释疑,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产生新的、更深层次的疑问。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子,给学生以新的方法、思想和观点,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实践、延伸。孙双金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质疑,在交流的过程中释疑,接着又巧妙地抛出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那么聪明的一群弟子最终都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呢?”让学生思考在未来的人生麦地里应如何不断地思、不断地悟,如何把握机会,怎样学着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带着对这节课的思考离开课堂。孙双金说:“我们老师应该让孩子带着小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大问题走出课堂。”所以,在课堂的结尾处教师不应仓促地画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必须先让它成为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课前有期待、课中有精彩、课后有思考。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究、总结经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高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思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