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剧技术,处理学生日常人际冲突

2019-09-18 14:35江彩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生

江彩娥

〔摘要〕心理剧,是心理辅导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心理剧技术是运用“角色扮演”“角色交换”“空椅技术”“独白”等方法,引导参与者进行自我调节、产生思想碰撞,达到解除心理困惑的目的。在班级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把心理剧的技术灵活应用到处理学生因交往而产生的小矛盾和小冲突中,让学生自己体验、思考,既减轻了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的心理压力,又能帮学生缓解情绪,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道德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剧技术;人际冲突;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4-0056-03

一、案例描述

教室里,小A和小B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冲突,甚至动起了手。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的班主任匆匆赶来,了解事情经过。老师表情严肃,端坐于讲台旁边,小A和小B站在老师面前,均愤愤不已。

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和争执中,老师大致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小A和小B本是关系不错的好朋友。下课了,小A拿钢笔在小B面前说着话,边说边比划,多次要碰到小B的脸。正在写作业的小B不堪其扰,站起来将小A推到一旁。小A撞到墙上,心里非常生气。于是,两人大打出手。

讲述经过时,两人互相指责,各不相让。小A说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并没有碰到小B,是小B先动手推人。而小B却认为自己在好好地写作业,小A不该打扰自己。小A脸色红涨,神情恼怒;小B满面泪痕,委屈不已。

正急于批作业的老师,先批评小A:“人家作业写得好好的,你惹人烦干吗?闲得没事吗?”又转向小B:“你有话不会好好说吗?上来就动手!”两人无奈地低下头,表情却依旧。“行了,都别说了,回去各写两百字的说明交给我,马上!”

二、分析与反思

案例中类似的情况,在小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学生因为交往不当而产生的小矛盾小冲突时常发生。每当这时,大多数教师就得像“警察查案”一样,或追问,或呵斥,间或穿插“威逼”与“利诱”。简单了解事情经过后,开始宣判,该道歉的道歉,该惩罚的惩罚。表面上,事情处理完了,但两个学生的情绪没有得到纾解,问题的症结依旧没有打开,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因此而获得任何提升。

其实,学生交往中引发的小冲突,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伙伴交往能力、认知发展水平、个体心理差异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小矛盾进行处理时,不仅要对事情进行是非判断,更要引导学生处理情绪冲突,提升道德认知水平,提高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伙伴交往的水平。

而现实生活中,老师们或因琐事缠事,无暇对类似“小事”进行深入处理;或因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方法,关注不到事情的本质;或因为此类事情的频繁发生而失去耐心,干脆呵斥一番,草草了事。如何能把握学生交往中产生的小矛盾、小冲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呢?运用心理剧技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一)巧用“对话技术”,了解冲突经过

“对话技术”是心理剧的常用技术,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我们用“对话技术”来引导当事人与剧情中其他角色沟通,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在老师了解冲突发生的过程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和认知的原因,往往很难清晰准确地复述冲突发生的经过。再加上出现问题后,“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导致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而运用心理剧“对话技术”,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对话,再现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前因后果。

中午,小王和小程打了起来。原来小王听说小程将自己的一盒水彩笔从教室窗户扔到了外面,非常生气,将小程打了一顿。小程也认可,是自己将小王的水彩笔扔到了窗外。按照正常处理过程,事情的经过已经清楚,可以做出判断了。但是,小学生常会在事件描述中,不经意地忽略些某些细节。于是,我找来當时在场的相关学生,用心理剧的对话技术,让他们将整个事件重演一下。

表演的过程中,我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地追问,他们也一步一步地回放。于是,整个事情清楚地展现在我面前。原来,小程在中午值日扫地时,发现地上有一盒水彩笔,不知是谁的,于是想放到窗台上。可是,一扔没放稳,水彩笔直接掉到了窗户外面。还没等小程绕到教室外面去捡,小王已经冲了过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小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小程道了歉。借着这件事,我告诉性情急躁的小王,遇事不要着急,要仔细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告诉小程做事要仔细,不要毛毛躁躁。两个孩子均心悦诚服,握手言和。

如果不用“对话技术”重演事件,就很难再现事件的完整经过。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处理,容易让人“浑水摸鱼”,有时还会造成“冤假错案”。巧用“对话技术”让事件重演,低年级孩子在成人监督下回放这个过程,不用再多说什么,他们自己就会认识到对错,教师不必苦口婆心,学生却变得自发自觉。

(二)巧用“空椅技术”,调整不良情绪

“空椅技术”是利用一张放在舞台中间的空椅子,让成员将其想象为一位他想诉说的对象,从而展开对话,表达情感。一些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常常忽略学生情绪的处理。而冲突引发的激动情绪会让人们的思维变得狭窄,不让他们宣泄一下情绪,认识问题就无从谈起。巧用空椅子技术,就能很好地让学生宣泄情绪。

五年级女生百娜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不管不顾地在教室里任意发泄,导致人际关系恶化。这天中午,百娜又失控了。

教室里一片狼籍,桌子倒了四五张,地上还有许多书纸的碎片,均是百娜失控后所为。同学们都撤出了教室,空空的教室中间,立着满脸是泪的百娜。原来,调皮的金鑫将百娜的白围巾弄脏了,导致百娜万分恼怒。虽然金鑫不停地道歉,但失控的百娜已经无法冷静。我请班主任带金鑫先出去,我留下单独面对百娜,百娜依旧浑身发抖,情绪激动。

我决定运用“空椅技术”,让百娜强烈的情绪得到舒缓。我将一把空椅子放到讲台前,告诉百娜,假设这张椅子上坐着金鑫,想一想你要对金鑫说的话。她思考了一会儿,就对着“金鑫”控诉起来:“金鑫,你太过份了!你知道吗?这条围巾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这是他们离婚后,妈妈惟一给我买的东西!我说了一百遍让你放下,你就不放,你那脏乎乎的手我看着就恶心,还动我的围巾……”百娜断断续续讲了一会儿。我看到她情绪开始平静下来,就引导她思考,为什么明明是金鑫的错,班主任和同学们却认为她做得不对。如果当金鑫冒犯了自己,自己换一种方式来应对,会不会好一些。百娜沉默地想了很久,从她的表情中能看出来她有所感悟。

如果不用“空椅技术”引导学生宣泄情绪,学生很难去反思;教师直接给出一个结论,还容易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对冲突的处理不利。巧用“空椅技术”,既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宣泄情绪,也能让学生将内心冲突表面化。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自身问题,化解冲突。

(三)巧用“角色交换”,修正错误言行

“角色交换”技术是指主角和舞台上的其他人互换角色,主角通过扮演与他有冲突的人,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和对方的感受,探究伙伴交往中的错误观念,并进行行为矫正。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经常是学生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就早早做出了“判决”。而运用心理剧的“角色交换”技术,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本质,又能够发展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下课了,肖元跑出教室去玩,同学孟歌正在座位上改卷子。写着写着,笔没水了,孟歌就从肖元的笔袋里拿了一支笔继续写。上课铃响后,肖元回到教室,发现孟歌正用着自己的笔,非常生气,一把夺了过来,并报告老师,说孟歌拿自己的东西。

当老师找到孟歌时,孟歌也很气愤,说:“我没拿他的笔。”

“你明明拿了!”肖元大声说,“就这支,我剛从你手里拿回来的。”

孟歌白了他一眼:“你看,这不都给你了吗?怎么还说我拿了!”

事情的经过已经很清楚了。很显然,矛盾的产生,与孟歌的道德认知水平有关。如果我利用教师的权威来强行要求其认错,反而会引发她的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不公平。

于是,我决定用心理剧的“角色交换”技术,来让孟歌体验对方的感受。但是孟歌也在气头上,直接扮演肖元,阻抗会很大,而且她可能也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要找一个可以类比出这种状态的情景。

我对孟歌说,假设你是超市的营业员,我去购物,我拿着选好的东西,不付钱就出了超市的门,你看到了会如何做?孟歌没有丝毫犹豫,就回答说叫保安抓回来。“你怎么能抓我呢?我把东西拿出去看看,就还给你。”我反问她。

孟歌顿时愣住了,过了一会儿她明白了,表情尴尬。看她不好意思的样子,我问:“你知道要对肖元说什么了吗?”孟歌于是赶紧跑到肖元跟前道歉。

如果不是采用“角色互换”技术,学生很难认识到自身认知的狭隘,很难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巧用“角色互换”技术,让学生反省自身,而不是用外在权威压制学生,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灌输的大道理。这样的“认错”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内心。

把心理剧的技术灵活应用到处理学生因人际交往而产生的小矛盾和小冲突中,让学生自己来体验、思考,既减轻了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的心理压力,又能帮学生处理情绪,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威海,264200)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美国小学生YY的暑假生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