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海
负责报送教育信息的老师和我唠嗑:“这个月,我们学校往上报了17篇信息,排名第三。”
我好奇,“那第一名是哪个单位?他们报了多少篇?”
“贝城幼儿园第一,报送23篇。”他说。
“每月四个周,工作日20天,一个幼儿园一个月报了23篇信息,一天一篇教育信息,其中还得有3天是两篇信息。”这幼儿园天天有新闻,着实有些特色,也有些奇葩。
仔细想想,“奇葩”自有源头上的号令:各校要设立信息员;信息要求有图有文字、有电子版有纸质盖章版、有字号标准及格式要求,每月汇总排名公示,每学期汇总表彰信息报送先进校和先进个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此“机制”下,大家自然是“有信息要报,没有信息创造信息也要报”。据说要想拿到第一名,半年没有百八十篇是不行的。这学校天天有新闻,天天这番热闹,是不是偏离了我们办教育的“初心”。 那么多废闻、假闻等“莫须有”的信息污染了教育的净土,教育的土壤就杂草丛生了。
我们自己炮制的新闻,大体上分三大类:
一是“宣传自己”类。我校开班子会了,开全体教师会了,开家长会了;我校搞“同课异构”了;我校大搞卫生了;我校搞安全演练了;我校慶“六一”了……
二是“宣传领导类”。某局长到我校视察安全工作了,某股长到我校检查均衡发展进展了,某主任到我校督导扶贫工作了,某站长到我校指导电教工作了……
三是“XXX进校园类”。反邪教进校园、反非法集资进校园、反校园欺凌进校园、反性侵进校园、扫黑除恶进校园、防溺水进校园、廉政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校园……
学校周而复始地“咀嚼”这些泡沫版的东西,还名之曰“信息”,真是“君有疾在腠理”。现在,校园信息又有了“升级版”的,叫微信“美图”,像“抖音”“快手”一样不伦不类。
周国平先生在《南极无新闻》一书中,描述了南极的干净、清静与单纯。科学家在这样的环境里,仔细观察采集的样本,静静地查阅资料,研究思考,撰写考察报告,出科研成果。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在《学校、校长、教师安静下来,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一文中说:“我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在安静的校园,教师安静教书才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地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不折腾,教师不盲从,富有智慧的教师站在讲台,学生庶几可以安心地学习。学校安静了,教师的心平静了,课堂正常了,学生的学习开始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会提高。”
毋须回避,基层学校对汹涌而来奔入校园的各类形式主义,还毫无抵抗力。什么时候,所谓的教育不折腾真正的教育,回到教育的初心和守住教育的常识,教育才有可能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