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9-09-18 07:50景小如,李开周
文史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戚继光香囊套路

贵州人为何嗜酸辣

俞为洁 《辣椒在中国的选择性传播》

贵州人为何嗜酸辣?这与当地缺盐的历史大有关系。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盐资源的省份,而且地处高原,在江河上游,境内多崇山峻岭,运输成本很高,种种原因导致这一带盐价昂贵。

但盐是维持人体内部机能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因此在辣椒传入之前,在这个特别缺盐又买不起盐的地区,常以草木灰 (最常见的是蕨灰) 滤水代盐,或食用腌酸(苗族称韽,即用草木灰水浸泡食物。大多会加些粥、饭以助发酵)食物以降低对盐的需求量。腌酸的卤水中,含有较丰富的硝酸钾和其他硝酸盐,能较好地维持人体电解质的平衡,而且酸味能刺激唾液和胃酸的分泌,从而提增食欲和消化能力,使粗简之食也得以下咽。因此在这一带,尤其是侗、苗、瑶、土家、布依、毛南等少数民族,可谓嗜酸成性。

到了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入内地。作为一种易种植、产量高、贮藏简便、营养丰富且物美价廉的食材,辣椒一经传入,便受到人们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辣椒能部分替代盐。科学实验表明:辣椒素可以通过改变咸味信息的神经反应来降低对盐的需求。因为辣椒素激活的脑部区域,与盐激活的脑部区域是重合的,而且刺激度比盐还强烈。

于是,贵州地区草木灰逐渐被辣椒替代,但腌酸仍然盛行 (傣、侗、苗等族以糯米为粮,食酸有利于糯米的消化),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酸辣口味。

爱讲究的古代男人为什么那么『香』

景小如 《为什么古代男人那么香,现在都是『臭男人』?》

尽管中国古代有一堆铁骨铮铮的粗糙汉子,但许多男人却细腻得不行,像花儿一样,芳香盈路。

早在2000年前,中国人就学会了用来自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制造香料。屈原在《离骚》里就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看来当时的男人身上也要携带江蓠(一种香草,又名“蘼芜”)和白芷,再制作点兰草作佩饰。

当时的香囊,一般都是包些花花草草,主要有兰、蕙、椒、桂、萧、郁、芷等。汉代著名的椒房殿,就是用花椒涂抹在墙上,除了熏香作用,还可以驱虫蚁。

到了汉朝,洗完的衣服也要用香炉熏一遍,这样穿在身上才有“暗香盈袖”的感觉。《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入直台中……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可见有钱人的品位和讲究。

在民间,香囊也是男女定情的信物,《定情诗》里便有一句“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当时的人把香囊系在衣袖的手肘位置,和现在喷在手腕间、一举一动有香味萦绕的效果也差不多。

光是身上有香味还不够,古人又发明了熏房间、熏被子的方法,所谓“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宋朝有个叫梅询的人,为了达到荀令留香的效果,每当出门之前,总要把家里的大香炉点上,把里里外外的衣服放在上面好好熏几个小时,穿起来后就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到了室内,才敞开衣袖,让香气四散出去。宋真宗赵恒很是迷恋,有时候想闻香了,就把梅询喊过来站站。

可想而知,古代男人为了美,也付出了不少大好时光。

美国历史短,博物馆怎么办

许苗苗 《美国历史短,博物馆怎么办》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齐名的世界级博物馆。不管你来自哪里,都能从这里找到自身文化的根源:埃及法老在玻璃后面若有所思地微笑,希腊美少年对着阳光张开双臂,南美洲猎手为羽冠插上绚丽的翎毛……走廊尽处,垂花门里,甚至坐落着明代苏州的小庭院。但当这丰富而零散的内容罗列并置时,扑面而来的震惊过后,又会突然升起一丝异样:在这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里,到底哪一部分是属于美国的独特景观呢?

从博物馆地图上看,美国展厅占据主馆西侧,上下两层及阁楼统一命名,形成与欧洲馆分庭抗礼之势。但如果查阅博物馆“语音导览”图,主展区两层共33个语音解说热点里,只有1个设在美国,其他有16个在欧洲,6个在非洲、大洋洲,8个在亚洲,就连面积小到不足美国展厅三分之一的阿拉伯厅也占据2处。

仅有短短200余年历史的美国,虽主体意识强大,但天生缺乏深厚根基。中国的文物多半靠“出土”,湮没在尘嚣中的古文明遗迹神祇一般昭示着祖先的伟大。美国博物馆却只能靠“进口”,但就算财力和眼界跟得上,买到世界级的博物馆,却买不来那种血脉里带来的自豪感。

因此博物馆中最能代表美国的,大概就是博物馆商店。里面虽不悠久,却生机勃勃、新颖时尚的商品全都是美国创意、美国制造、美国特许销售,是美国和他国、古代和当代争先恐后地自我表达。美国将不同种族的文化渊源与当代美国文化重新组合创新,变成了有功能的商品。比起文物,这个组合和生产过程或许更贴切地映射着美国文化:一种对待古董和艺术品明确、直接、实用的态度。

戚继光的武功究竟有多高

李开周 《戚继光的武功》

明朝名将戚继光,其父亲、祖父都是武将,有家传,在长剑、大枪、单刀、双刀、弓箭等冷兵器方面都有不凡造诣,对“太祖三十二路长拳”也有独到的心得。那么戚继光到底有多能打?关于戚继光的史料还是蛮多的,可惜都没有提到他的武术段位。

戚继光生活的那个时代,武学门派林立,拳法、枪法、刀法、棍法,都有自己的招式套路。但戚继光说“此艺不甚预于兵”,认为这些只是花枪套路,中看不中用。

在训练戚家军时,戚继光注重有计划地改造兵器,设计阵法,教部下习武,练习臂力、眼力和胆力。他还让士兵训练体力:腿上绑沙袋,肩上扛沙包,穿上几十斤重的铁甲,手持十几斤重的大枪,达到奔跑一里而不气喘的训练标准。

戚继光擅长使枪,在杨家枪上造诣颇深。这路杨家枪是南宋时期义军女将杨妙真的梨花枪。杨妙真是马战高手,长枪如风,枪枪刺敌,人称“二十年间天下无敌手”。戚继光在杨家枪基础上,结合当时流传的马家枪和沙家枪,编写了单人练枪的基础套路“八母枪”、双人对战的基础套路“六合对枪”,以及更适合战场杀敌的基础技巧“二十四枪势”。

冷兵器时代单兵作战,一靠胆识过人,二靠体力持久,三靠兵器锋利,四靠身手灵活。套路是不能杀敌的,招式练得再纯熟,也是死招,但是那些套路经过戚继光的提纯,那些士兵经过有针对性的反复苦练,能得稳、准、狠、快之诀窍,更容易杀敌制胜。

戚继光的武功究竟高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但至少可断言,他是一个高超的武术教练。

猜你喜欢
戚继光香囊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趣话香囊的文化意蕴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TREASURE TRAIL
Airbnb上的套路
眼下有套路
仲夏巧手做香囊
戚继光点兵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