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密信促成毛泽东转兵井冈山

2019-09-16 02:28
文史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江西省委浏阳井冈山

当年,毛泽东转兵井冈山到底是受何人指点?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一直都没有定论,倒是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三个存疑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的团长王兴亚。王兴亚,江西安福人,早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北伐军营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他与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是拜把子兄弟,互相支援。有一天,他接到江西省委的信,指示他速到安源开会。会是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主持的。在部署完秋收起义工作后,毛泽东郑重地对众人说:“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敌强我弱,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王兴亚把腿一拍,说:“要是咱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袁、王)那里去,那里高山大岭,险要得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连绵好几百里,安得下千军万马呢!”大家忙问是哪儿,他说:“井冈山嘛!”毛泽东听后,要他把井冈山和袁、王的情况再讲清楚些。从此,“井冈山”便在毛泽东的心里扎下了根。

第二种说法是,早在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在江西安源张家湾村召开军事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部署秋收起义工作之前,即1927年2月中下旬,当时毛泽东正在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来到湖南衡山县城考察,曾拜访过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过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她的表兄在井冈山上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知道山上有“山大王”——土匪盘踞。毛泽东很重视张琼提供的信息,从此井冈山便存储在他大脑的“信息库”里了。

第三种说法,同样也是在1927年2月间,毛泽东来到衡阳北区做农民运动调查,座谈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向在座的人员讲道:统一战线终究会有破裂的一天,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到时候形势恶化,靠山的就上山,沿湖的就下湖,决不能放弃武装斗争。并说,如果真有那一天,他打算带一些农民、工人到江西的安源去打游击。这时,有个叫黄庆云的搬运工说:“去安源干什么?江西有座更好的山,叫金钢山(即井冈山),何不到那个地方去?”

毛泽东问道:“那地方有么子好?” 黄庆云讲道:“我有个表兄,早年在村上做下人命,逃到那金钢山当了锤子兵(即土匪),打富济贫,过得自由自在。那山大得很,树林子又密,像捉迷藏一样,官兵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毛泽东听后非常感兴趣,又问那地方怎么去。黄庆云说:“这个容易,听说从安源再翻过一座大山,走过一个什么县份,就到了。”

根据以上三种说法,一般看来,当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退守浏阳文家市,然后坚定不移地转兵井冈山,如此胸有成竹,似乎都是因为他参考了上述三人所提供的信息,并得到了启发后,才会作出这般决策。

然而,笔者(本文作者蔡接谋系红军名将蔡协民的孙子——编者注)认为,以上三种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说有关张琼、黄庆云两人的史料比较少见,即便史料记载多点的王兴亚,可供我们研究的文字依据也是少之又少,且此人秋收起义之后便不知所踪,是脱离了革命队伍,还是叛变投敌,不得而知。再说,三种说法没有一种是当事人,或者说是那个时代知情人的回忆,因此真实性值得怀疑。据笔者考证,直接促成毛泽东转兵井冈山的另有其人。

毛泽东为何转兵井冈山

秋收起义失败后不久,部队撤退到了浏阳文家市,当时的毛泽东并没有打算把部队带上井冈山去。据史料记载,1927年9月19日,时任中共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过一次中共前委会议。会议就秋收起义后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展开讨论,毛泽东力主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湘南退却,意即要与在湘南发展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合,徐图发展。然而,这一知己知彼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少数人的抵制,他们极力坚持要执行湖南省委制定的并得到中共中央同意的“取浏阳、平江,直攻长沙”的方针。针对这种局面,毛泽东审时度势,力排众议说服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这些人最终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9月20日,毛泽东等带领部队向江西萍乡方向开拔。9月25日,工农革命军到达莲花县城。然后,又从莲花出发上井冈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毛泽东在莲花县城最终又作出了“放弃南进,转兵井冈山”的英明决策呢?

笔者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祖母(即蔡协民的原配夫人严文生)常常提起,而她又是在拜会祖父蔡协民曾经的部下、后叛变革命的杨岳彬时听他说的,说当年毛泽东选择带兵上井冈山是因为受了一位叫宋永晴的浏阳人的指引。当时我祖母问:“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躲到那个大山里去?”杨岳彬说:“当初我们也没打算上井冈山,后来是我们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接到了一封上级的指示信后才决定上井冈山的。这个送信的人是个浏阳人,叫作宋永晴,他后来一直就在蔡协民那个团里工作。当时毛泽东还向宋永晴咨询了一些有关井冈山的具体情况,因为宋家离井冈山不远,他对山上是非常熟悉的……”

从此,“宋永晴”这个人名就一直留存在了我祖母的脑海里。20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留意并查找有关“宋永晴”这个人的资料,却一直没有任何收获。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份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宋任穷的简介: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原名宋韵琴……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井冈山,任红四军连党代表……

看到这里我不由一个激灵,会不会是当年我祖母把杨岳彬所说的“宋韵琴”听成“宋永晴”,而那个宋韵琴后来又改名宋任穷了?

之后,我开始重点关注宋任穷早期的革命史迹,却一直没发现有关他在秋收起义期间为毛泽东带来上级重要指示信的任何记载。即便在宋任穷自己的回忆录里也没有提及这件事,直至10年前一次机缘,我心中的疑团才彻底被解开。

宋任穷送来一封重要的信

我有一个兄弟在中央某部委工作,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刚好与生活在北京的宋任穷之子宋克荒坐在一起,经人介绍后,两人便开始聊起两家的渊源来。当我兄弟问到“当年秋收起义期间,宋老是不是曾经给主席送来过一封重要的信件”时,对方颇为惊讶,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于是我兄弟便把他是如何知晓这桩“秘闻”的来龙去脉详述了一遍,对方也就我兄弟所问及的事一一作了解答。

原来,事情的经过是——

1927年7月底,宋任穷(时名宋韵琴)所在的湖南工农义勇军第四团队奉命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当他们的队伍赶到南昌附近时,地下党便派人来告知他们,因势态发生了变化,我党已于8月1日提前起义,并叮嘱他们,南昌起义已经失败,为保存实力,共产党所掌握的各支军事力量要尽快撤离南昌。于是宋任穷所在团队立即执行命令向浏阳方向撤离。当他们行至江西的铜鼓县时,宋任穷奉命去南昌向江西省委汇报工作,请示下一步行动方案。

到南昌后,宋任穷发现南昌的白色恐怖非常严重,而他当时只有18岁,从未进过大城市,这次到南昌,感到很新奇,每天都出去看一看,并暗地观察街上的情况。偌大的南昌城一片恐怖气氛,几乎天天都有杀共产党人的布告,这和“马日事变”后,湖南长沙“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个”的反革命暴行没有两样。几天后,江西省委派人来与宋任穷接头,很快他便见到了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并向其报告了情况。汪泽楷听了宋任穷的汇报后拿出一封信对他说:“你就不要回浏阳了,另有任务,赶紧带上江西省委这封密信去萍乡一带追赶毛泽东的部队,将信亲手交给毛泽东。”宋任穷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这项任务。临行前汪泽楷又拿出100个大洋交给宋任穷,作为他路上的盘缠。

宋任穷怀揣着汪泽楷交给他的密信急急上了路,经过长途跋涉,于9月21日到达了江西上高,并于次日下午来到离万载边境几十公里的地方。宋任穷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得知工农革命军已经开往莲花县,没做半点停顿便往莲花方向追赶。尽管他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但他猜得到这封信的分量,肯定是一封非同寻常的信。

9月25日傍晚时分,宋任穷到达莲花县城。无巧不成书,他在街上碰到了原浏阳工农义勇队中的一些熟人,得知他们也是刚到莲花不久,于是,便由他们带着去见到了原中队长欧阳辉,欧阳辉立即找来了参谋何长工。何长工听宋任穷讲了大致情况后,便马上带他去见了毛泽东。到这时,宋任穷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激动地说:“你就是毛委员,总算找到你了,我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派来找你的,他让我带给你一封信,并嘱咐我要亲手交给你。”

宋任穷小心翼翼地把信从内衣里取了出来,双手交给毛泽东,又把江西省委给他的银元除用去的极少数外,所剩全部交公。收下信后,毛泽东要工作人员递上一杯水给宋任穷,关心地问道:“辛苦了!你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宋任穷将沿途的情况一一向毛泽东述说。毛泽东听后说:“不容易呵!你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向你致谢!”

毛泽东展纸细读汪泽楷的来信。信的大概意思是:江西省委希望毛泽东能带领部队到赣西的宁冈去,那里有我们党领导的袁文才部和王佐部两支农民革命武装,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部队安顿下来,然后从容地同敌人周旋。我军可以在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觉得信中所言理由充分,于是他抬头看了看还坐在一边歇息的宋任穷说:“小宋同志,听口音你像是湖南浏阳人,你对隔你们浏阳不远的江西井冈山熟不熟悉?”

宋任穷一听连忙回答说:“井冈山我熟得很呐,前两年我跟师傅玩蛇卖艺,走遍过井冈山的村村寨寨。”

毛泽东立即来了兴趣,于是两人畅聊起来,宋任穷把井冈山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向毛泽东聊了个遍。

与宋任穷的聊天结束之后,毛泽东立即把前委的几个委员找来,传达了江西省委的指示,随后也表明了自己同意和准备执行江西省委指示的态度。最后委员们都表示同意接受和执行江西省委的指示。

次日,部队开拔,宋任穷也就这样随着秋收起义部队,跟着毛泽东一起向井冈山挺进。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北麓的茅坪,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而让宋任穷始料未及的是,当初他所接受并完成的这项任务竟然会改变中国革命的航程,使这艘在摸索中艰难行进的航船得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指点”毛泽东引兵上井冈山这件事情上,宋任穷功不可没,只是他低调得从不对外提及。

猜你喜欢
江西省委浏阳井冈山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浏阳: 用红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浏阳“双洞”苏区的历史价值
唐茂才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江西集中示范活动启动
转场
一泓潭湾梦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