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学角度和语用学角度不同定义的kick the bucket 的语用研究

2019-09-18 07:49西南民族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语义学语义定义

■王 姝/西南民族大学

一、前言

研究委婉语的学者们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kick the bucket有不同的界定,包括委婉语,恶化委婉语、恶化语等等。定义或概念投射存储在大脑之后,将成为语言使用者选择和组织词汇、句子等语言单位的依据,不同的定义及相关知识基块会使语言使用者做出明显差别的选择。本文根据语用学的原理,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阐释kick the bucket在不同语境中折射出的不同语用效果,指出有的失误或局限,据此对比从语义学角度和从语用学角度定义委婉语和语用效果之间的关系。kick the bucket被有些著述作为一种习语现象观察研究,因为其中没有牵涉到与委婉语划分的关联,本文未将这种情况纳入分析。

二、kick the bucket的语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王苏春(2003)皇甫斐斐(2012)等在各自的文章里都列举了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第四册里的一则题为“Why is Grandma upset?”漫画故事。漫画中的人物对话场景如下:

旁人对访客说:“Here’s Grandma.” Grandma 说:“I’m sorry,my husband’s just passed to the other side.”访客听了困惑不解。旁人见此解释道:“She means Grandad’s kicked the bucket.”访客听了回复:“I hope his foot will be better soon.”Grandma对访客的回答有些迷惑。旁人又再次对访客解释:“No,he’s not here. He’s snuffed it....you know!”访客回应道:“But you’ve got electricity here.”(李 观 仪,2009:24)

教材编写者把出现的交际障碍现象归因为使用委婉语导致的误会。王苏春等表达了认同,认为是没弄明白那些是die的委婉语。

基于J.Thomas的话语角色的定义与分类理论和意义的分类观点,即说话人意义中又包含着语境意义和交际意图(何兆熊,2002),笔者认为根据言语交际参与者充当的话语角色,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仔细推导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推断出这反倒是忽略该表达具有戏谑或贬义等语义特征,把它当作die的委婉语滥用的一种语用不当,散见于国内有些教材、论文研究和网络学习渠道里。话语的交际效果与语言适切性高度关联。判断语言适切与否,依赖的不仅是对所传递信息表层意思的解读,至为重要的是观察信息编码是否符合特定的语境,是否为取得交际成功遵守了某些特定的会话原则。漫画给出的语境因素不够充分,譬如“旁人”与“Grandma”的社会角色关系不明确,交际意图相对清晰,即“旁人”顺应了“Grandma”对亲人死亡的避讳婉指意图,主动以其它替代表达解释,期望“访客”对接受的信息解码成功。但“旁人”采用“She means……”表明所言非己意,只是传递他人信息,属传递者的话语角色,需要对自己传达的信息负责。那么kick the bucket的应用已经改变了Grandma使用的pass to the other side的情感意义,笔者以为此处情感意义改变亦属超越传递者角色的权力,违反了言语交际的适切原则和面子原则。皇甫斐斐补充说这类表达如果用于跟逝者亲人说话是对死者不敬,消解了慰问的目的。然而此话语交际不是两方语境,有多个交际参与者在发话者、受话者、旁观者和传递者等角色之间交替转换。在“旁人”和“访客”谈话中,“Grandma”可能是听觉范围内的旁观者角色。另外,“访客”解码失败后反复回复,也存在“Grandma”推导或主动回话询问“旁人”话语信息的可能。多方信息交互回馈也可以冒犯逝者亲人威胁其面子,产生敌意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徐盛桓(1992)修正了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礼貌语言的运用要考虑三个方面:“自身一方、对方、第三方”。夏登山(2015)进一步指出多方语境中,说话者和听者之外的其他在场者也影响面子维护或造成面子威胁。可见kick the bucket在故事中的使用是不恰当的。该教材在后面的TEXT I B评论使用委婉语替代一些敏感或禁忌主题的词语时,举例说回避“He died last night.”取而代之说“passed away”,“left us”,“joined his maker”,“kicked the bucket”,欠缺对应语义特征的介绍,是作为系列委婉语混用的含糊态度。因而造成此类语用不当的原因是大脑里只储存有词汇概念意义,没有与其它语义知识、语境知识共同构建出多维度知识基块,在应用中未考虑语境因素对词汇和句子含义的制约和调整。

此外遗憾的是皇甫斐斐的文章缺乏对此类表达的语义特点和语境限定下其语用功能变化的更多分析,仅粗略概括有些委婉语使用效果可能恰得其反是更像俚语的缘故。相反,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95:574)里kick the bucket的词条解释是幽默类型俚语。可见具备俚语的特点不是决定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但在语义特征上的观点分歧也造成了外语学习者的困惑。

案例二:

新东方在线题库里有一篇阅读理解:“In the hit film The Bucket List,Jack Nicholson and Morgan Freeman meet in hospital in California after they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cancer. Between them they cook up a “bucket list”——a to-do list of all they want to do before they kick the bucket.……”

文后的测试题为:“The underlined phrase “kick the bucket” in Paragraph 1 means ______.

A. play a game B. come to life C.pass away D. list interesting places ”

在此探讨两个问题:1. kick the bucket 应用在此文中是否恰当?2. kick the bucket在意义所指上完全等同于pass away?

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建构完整的语境来解读含义。语篇并非严肃的新闻报道,也不是庄重悼文,语篇内的上下文语境是对一部电影的介绍,主人公是两个罹患癌症的男人,用kick the bucket 来描述似乎有缺乏同情心之嫌,但评议的电影被有的定位为喜剧类型,其中一位男主人公的台词是:“We were supposed to make a list of things we wanted to do in our lives before we kicked the bucket.”(见参考文献)语篇作者采用kick the bucket是兼具传声筒的话语角色,保留原本诙谐的表述方式,如果具备了基于电影了解的共有文化语境知识,可作恰当使用。

检测题目的是考察die的系列代用语或委婉语。显然,出题者认为kick the bucket和pass away所指相同,和案例一里用它来替换pass to the other side是同样逻辑。忽略了同一禁忌语的替代表达并非所有意义完全等值,更不能在任意条件下相互替换。从词汇语义来看,这两个表达只是概念意义相同,文体意义、情感意义等都有区别。可以参照对比的观点如钱军(2014:33)在阐述同义词的文体意义差别时引用了Alan Warner对三个语句分别使用die,pass away和kick the bucket的分析:只把pass away作为委婉语,而kick the bucket被认为缺乏尊重,仍作为俚语。

需要说明在案例一和二中的“mean”是“意指”。语义学角度研究的是词句本身的内在意义,而语用学关注语言应用在动态语境中构建出的意义。也就是说“语用学还要进一步弄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用了这个词或句子,他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语用学要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交际价值。”(何兆熊2002:11)这两个表达在特定语境中所体现的语用动机与语用效果也不能完全匹配。因此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对等“意指”很难实现,主动引导厘清其间差异的出题角度或许更好。

三、应用kick the bucket的某些语境因素限定现象及其局限

有些学者虽然把它归为die的委婉语,但鉴于其语义特点限定了话语对象或描述对象,试图通过赋予某个语境因素优先地位,预设限定以消除语用不当或达到某种语用效果。除了上文提到的不适合用于逝者亲人,其它典型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公开课里,刘泽华教授提到由于kick the bucket自身的感情色彩,用于描述说话者不喜欢的人的死亡。黎昌抱,吴锋针(2005)阐述英语中这类带有贬义色彩的委婉词语用于坏蛋、恶棍、以及社会渣子之死。邵军航,曹火群(2006)认为这种委婉语是对地位低下或被自己轻视的人的戏谑。类似的具体限定仍有片面性和局限。首先,跟委婉语传统常规定义里强调词义褒义性等语义特征相悖,出现与定义内涵矛盾的尴尬。其次,如果只是一味强调kick the bucket固有的贬义特点,忽略了语境对含义的最终制约与解读作用,在应用上又会过于拘泥,无法体现在某些语境中的幽默功能。此外,话语对象/描述对象只是语境因素之一,某个语篇或某次话语交际的构建和含义解读涉及诸多语境因素,彼此相互作用,既有共建也有牵制,难以从静态角度去预设某个单一因素是关键,因此会出现符合某个语境限定条件但不满足假设或推定的语用效果的情况。如赵歆怡(2015:2)提 出:“If we use this phrase to describe ourselves,apparently,the effect can be euphemistic; but if we use it to describe others,especially the respectable persons,the effect is surely dysphemistic. Thus,whether it is euphemistic or dysphemistic should depend on the context.” 这 段 阐述推论出不同的描述对象对应的不同语效,结论是它的委婉或恶化取决于语境,由此可见把描述对象作为了决定性的语境因素。在实际语用中,其推论有时是不成立的,如在电影The Queen(2006) 里,女 王 说:“They keep one plane on permanent standby in case I should kick the bucket.”(The Queen《女王》(精讲之一 )影片对白:2007),自指调侃有幽默的语效,换作以愤怒的语气表述,倒不一定有同样效果。用于描述他人时,也并非全是恶化语语效。在赖世雄的《中级美语》下册第112课(2014:227),对 话 里 Walter说:“I’m afraid she might kick the bucket before me if she meets you.”谈及对象“she”是Walter的妻子,在亲昵关系的影响下表述呈现出幽默意味。

四、从语义学角度和语用学角度定义kick the bucket及其对应的语用效果

笔者以从中国知网上随机下载的百余篇委婉语研究领域的论文为范本,大致统计了涉及委婉语定义或特征解释中对替代表达和被替代表达的常见描述,摘选了出现频率较高的部分描述,整理如下表所示:

对被替代表达的特征描述对替代表达的特征描述不安、不快、不雅、刺耳、刺激、粗俗、粗鲁、尴尬、忌讳、窘迫、恐怖、冒昧、难堪、生硬、唐突、无礼、厌恶、直白、直露得体、动听、恭维、含糊、含蓄、和缓、间接、礼貌、模糊、曲折、顺耳、婉转、温和、文雅、雅致、隐晦、愉快、悦耳、迂回

对比这两组描述,显然被替代表达基本具有语义贬义特征的倾向,而替代表达即委婉语多是偏向语义褒义。有些研究也一再强调委婉语的褒义性特点。结合上面的案例分析,笔者总结从语义学依据词汇静态和固定的语义特征来定义委婉语,kick the bucket会出现界定和语用状况的矛盾和局限:

(1)认为它本身带有贬义语义特征,不视其为委婉语。如果这样,在某些语境下,它可成为有幽默语用功能委婉语的情况未被认可。

(2)直接把它纳入委婉语或作为贬义色彩的委婉语,会跟委婉语的传统常规定义冲突。前一种情况和仅当作幽默委婉语的其它观点又否定了贬义语义色彩的特征,结果是出现有些语用不当。后一种贬义色彩委婉语的定义会窄化其应用范围。

语用学对委婉语的重新定义主要涉及语境,其逻辑是借助语境对词汇和句子含义的制约,通常是考虑交际意图或交际效果来确定某个表达是否属于委婉语,因此词汇本身的褒贬义色彩跟在实际语用中委婉与否不一定对立冲突,避免了语义学角度常规定义的局限。国内有些学者从语用学角度来重新定义委婉语,在此不再赘述。其他如赵歆怡(2015)在研究里介绍了Keith Allan依据语境和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确立的委婉语定义与分类,构建了包括了委婉语、委婉恶化语、恶化委婉语和恶化语的连续统,指出像kick the bucket有恶化语特点,至多是恶化委婉语,并指明这类表达需依据语境确定交际效果。但正如李健民(2012:103)所言:“词汇语用意义的构建和解读必须参照两个因素:一是常规意义,二是语境。”语用学的定义不是完全脱离语义学而孤立存在的,仍需依凭语义学提供词汇最基本含义的解释,笔者认为恶化委婉语等的确定也受词汇语义特征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语用学的定义是对传统语义学的补充和发展。此外,依凭语境判断语用效果时需谨慎,依托不同类别的语境因素综合构建,并就某个具体语境剖析其中较为关键的语境因素,辨析会话含义和语效的差异,如案例一和二。

五、结语

笔者认为词汇的有些语义特征是从大量实际语言应用的积累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性,完全摒弃的态度不可取。对于kick the bucket这类委婉语要做到正确理解和应用,必须兼顾词汇多纬度语义知识的介绍和导入基于语用学的语境理念。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和教材是语言学习者获取词汇语义的最基本和最主要来源,刘纯豹主编的《英语委婉语词典》(2001)有值得称道之处,收录kick the bucket为委婉语且标明带有戏谑意味,额外说明场合、题旨、人物等语境因素对其辨识的制约,包含了语义学和语用学定义的主要特点,但现有的其它资料在委婉语编撰部分还需改进。

猜你喜欢
语义学语义定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论英国学者的语义学简史研究∗
严昊:不定义终点 一直在路上
定义“风格”
事件语义学框架下“给”句式歧义的形式化描写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从语义学的视角分析高校英语词汇教学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塔斯基的真定义语义学与逻辑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