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盛行”的综合因素探究

2019-09-17 09:49李芬王飞韩福英
山西农经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

李芬 王飞 韩福英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琳琅满目的物质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对于新异奇巧的产品充满了很强的购买欲。由于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又处在经济不独立阶段,有些学生就会使用校园网络贷款。校园网络贷款“盛行”,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例如平台宣传策略的诱导性、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互联网+”概念下的去纸币化消费方式的普及等,都是促成校园贷“盛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平台宣传;消费主义思潮;“互联网+”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1-014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4;F724.6;F126.1        文献标志码:A

校园网络贷款简称为校园贷,最早出现的校园贷并不是依托网络渠道形成的平台模式,而是银行发现大学生巨大的消费潜力之后,推出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各银行之间争相盲目开拓市场,但随着坏账、注销的增加,迫使这些银行又不得不相继退出高校金融借贷市场。银行退出后,新的金融借贷模式填补了市场空缺,以私人信贷、P2P平台、分期购消费平台和提供贷款服务的各电商平台陆续出现。平台数量和使用网络贷款的大学生在近3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而这些平台的规范程度不一,解学生燃眉之急的同时还会有一些潜在风险,给大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带来一定影响。

1  平台宣传策略的诱导性

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有几千万人,学生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十分旺盛,虽然他们在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可在心智上却仍然不是很成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又对一些远在他们经济能力范围之外的高端用品或者电子产品非常青睐。网贷平台捕捉到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兴趣点,制定的宣传策略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网络平台分期付款购买或者是通过平台贷款消费的模式。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有的平台甚至打着“零利息、免担保”和“无需抵押,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1小时到账,还款无压力”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广告,切合了急需贷款的大学生心理。他们苦于没有担保而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贷款,现在却轻而易举就可以被网贷平台解决,这种“简单粗暴”的用户体验,一方面纵容了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对物质、消费的追求,助长了学生之间在物质上的攀比风气,同时也刺激、诱导了学生非正常消费或使用资金[1]。

2  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消费主义思潮,就是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的消费思潮或风气。该思潮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新的消费品,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快乐。消费不再被看作是一种手段,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主义思潮就是通过刺激消费欲望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校园网络贷款就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最显著的表现,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

2.1  为消费而消费,摒弃节俭美德

发达的大众媒介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大学生作为网络和大众媒介的主体,很容易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商品所具备的符号意义,而物质商品本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则被放到次要地位上。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写到:“当消费幻化为符号,消费品也就成为地位、身份的象征,由此导致物品失去了为人服务的属性,人反而被物支配[3]”。目前,有部分大学生通过这种被符号化的消费品,来获得所谓的自我存在感和自我“身份”的确定。这种消费观使大学生将节俭美德抛到脑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需求开始借助校园网络贷款,甚至不惜触碰法律底线,通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以获得网络贷款。

2.2  仅注重物质欲求,忽视理想追求

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正常的物质需求结构被彻底打破,而被建构成一种畸形的物质欲求。人对物质的主体控制能力被削弱到最小程度,开始被消费支配异化到自身的对立面,单纯追求物质的符号化意义而忽略了理想精神层面的追求,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经济繁荣和生产力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被消费主义思潮“俘获”,当他们将物质欲求作为终极追求和目标的时候,就会丧失斗志和奋斗的目标。

2.3  热衷攀比导致正常的人格塑造受阻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总是喜欢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还有的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往往会通过购买一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商品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这种有意无意的比较,很容易造成学生不理性的攀比性消费。人格的形成会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良好的人格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巨大的意义,可以使大学生冷静地看待问题,作出客观的判断,制定长远的人生规划。但是如果大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就可能会推崇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使其偏离正常人格塑造的轨道。

3  “互联网+”概念下去纸币化消费方式的普及

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各年龄层次的民众,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是最高的,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渠道,消费模式的变化,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赞同理性消费和有计划性的消费理念,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无节制消费。调查显示,46.03%的大学生认为“还是要趁年轻对自己好一点”“物质需求的满足是有必要的”。

随着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业务的推出,大学生非常热衷于这类提前透支且非纸币化的信用消费。与传统的“储蓄消费”不同,信用消费可以先消费后还款,而且在消费过程中没有纸币参与,仅仅是数字的“交易”,容易造成大学生过度消费和无节制消费,最终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和观念。物质欲望的闸门一旦被打开,现有的经济能力不能满足高额的消费需求,于是学生就会“求助”于校园网络贷款。这时,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抵制符号化消费和校园网络贷款的“吸引力”,避免其陷入泥淖。

4  結束语

校园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管理机构,要正视学生与网贷平台之间的关系。“喜欢尝试”和“引领潮流”是大学生的天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文件,例如建立校园范围内渠道畅通、手续便利、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体系,不要给不规范网络贷款平台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龚成,于洁婧,凌怡.校园网贷,是“蜜糖”还是“砒霜”?[N].杭州日报,2016-4-8(A05).

[2]张卓.从“校园贷”乱象反思新时代大学生消费教育[J].走向社会科学,2018(3):212.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