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旅娜
摘 要:基于国内CNKI(1980—2018年)文獻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发表情况及趋势、主要研究机构、基金分布3个方面出发,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趋势;文献分析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59.9 文献标志码:A
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了“保护地(Protected Area)”的概念。保护地指的是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得到承认和管理,以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实现对自然的长期保护。
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构成[1]、生物多样性分析[2]、功能区划分[3]等方面,在生计发展上则从生态旅游的角度促进保护区周边农户的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2 75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47.17万km2。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建设目的是保障地区及国家生态安全,为保持生态平衡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作用。
1 文献来源与统计方法
1.1 文献来源
文献及数据均来源于CNKI(http://www.cnki.net)中文期刊数据库,利用CNKI数据库自带的高级搜索功能对国内外关于自然保护区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选取1980—2018年的文献,以“主题=自然保护区”“题名=自然保护区”“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为条件检索有关论文,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检索时间为2019年5月15日。
1.2 统计方法
对检索出的文献利用CNKI自带的可视化分析报告进行分析,部分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出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15 219篇。
2 结果与讨论
2.1 文献总体发表情况及趋势
某领域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是该领域发展进程的映射,是衡量该领域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上述设定的条件共检索出15 219篇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文献,1980年共发文35篇,1981年之后,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2016年国内对自然保护区研究的文章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值,有799篇。国内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进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
(1)1980年以前为“醒悟”阶段,中国建国初期由于经济、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人们大多数考虑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因而文献相对较少。
(2)1981—1993年为起步阶段,在13年间共发表1 299篇文章,年均发文量为99.923篇。
(3)1994—2008年为快速发展阶段,15年间共发表6 882篇,年均发文量为458.800篇,是起步阶段发文量的4.592倍。
(4)2009—2018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总发文量为7 003篇,年均发文量为700.300篇。
2.2 主要研究机构
CNKI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按限定的条件检索,发文量最多的前20个机构共发文2 067篇,发文量前3名均为林业类大学,依次是北京林业大学(357篇)、东北林业大学(206篇)、西南林业大学(168篇)。高校(14所)占研究机构(20个)的70%,高校的发文量为1 298篇,占20个机构发文量的62.80%,是其他研究机构发文量的1.69倍。上述结果表明,国内高校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其他科研机构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较为分散。
2.3 基金分布情况
基金资助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该领域的关注程度。在基金分布前10的机构中,共发表1 418篇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文章。其中,国家级别的基金资助有7个,占资助基金排名前10发文量的91.81%。在国家级的基金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文章最多,共计848篇,占59.8%,见图2。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3 展望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的论文发表情况及趋势、主要研究机构和资助基金分布可知,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现状、生物多样性以及功能划分领域。国内学者对农户与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较少,如何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解决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生计问题,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需要学者从农户或其他发展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更好地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锦,初雯雯,葛应强等.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多样性调查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8): 173-178.
[2]张秀华,齐海鹰,王仁卿,等.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54(7):1-10.
[3]周林飞,徐浩田,张静.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功能区划分[J].湿地科学,2016,14(3):40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