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华
摘 要: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能否改善,更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难题,而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简要阐述了促进农民有效增收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收入;增收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0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能否改善,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连续16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及了农民增收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把农民增收摆在了突出位置。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我国在应对国际复杂局势、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国家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农民有效增收面临的困境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灾害能力较弱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高度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设立了专项资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配套基础设施都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布局分散,一些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现象严重,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频发之年,农业生产必然减产。有的偏远山区在遭遇干旱时,甚至连生活用水都成问题,农业减产无法避免,直接导致农民减收,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2.2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收益明显降低
近年来,国家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相继出台了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惠农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相对往年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加上惠农补贴政策的出台,使农民依靠农业生产来增收的可能性加大。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价格不断上涨,上涨幅度大于惠农补贴幅度,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相对收益减少,收入增加幅度自然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
2.3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学历构成来看,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只有小学及以下学历,农业劳动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水平整体较低,对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熟悉掌握程度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从农民从事的劳动属性来看,绝大多数农民都是“体力型”劳作,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较少,他们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吸收较慢,整体劳动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直接导致在发展农业时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2.4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竞争力
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虽然国家在1978年实施了改革开放,并且不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农业合作组织,许多农村专业合作社都是有名无实,农户单独面对市场竞争仍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传统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农民增收难度明显加大。
3 促进农民有效增收的建议
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增收环境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农业配套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各地政府部门要从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出发,设立专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农业生产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1]。要加快城市与农村互联互通的道路和网络建设,实现城乡资源、信息自由流通,为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教育、医疗负担;积极开展农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升工程,加快传统农民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2 完善惠农补贴政策,提供增收保障
作为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三农”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对“三农”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力度。进一步创新探索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并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提高农民的未来养老金收入。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医疗的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农村医疗改革福利[2]。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安全保障网络,为农村中确实需要帮助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补贴,特别是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补贴。加强对低保户的甄别筛选,确保有限的社会救济资金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户手中,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财政补贴力度,优化完善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扩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规模,确保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信贷和投资机制,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探索新的农业信贷产品,切实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为“三农”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信贷环境。对于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国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农产品最低价格收购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让发展农业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
3.3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把握增收机会
知识与技术是促进农民有效增收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环境和政策对提升农民专业技能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进而提升农民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良好基础[3-5]。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积极创新探索政企合作的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模式,通过政府采购培训服务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教育机构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中,形成良性的培训机制[6-7],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要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推广体系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和传播路径,全面提升先进农业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率。积极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到经营性的农业技术服务当中,为农民有效增收创造更多机会[8]。
3.4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创造增收条件
加快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建设步伐,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持续有效增收的重要途径。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抓住发展机遇,加快传统农业升级为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速度。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获得品牌效益[9]。探索创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会展、文化的有机结合,拓宽农业产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产业走上高端发展道路。加快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并加大对该产品的保护开发。采取政府牵头、农户与企业参与、媒体宣传的方式,举办特色的农业主题活动,提升地区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鼓励扶持农村个体经营户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10-12]。要积极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流通渠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农博会,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13]。
参考文献:
[1]楊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J].工作研究,2019(5):65-66.
[2]晁毅.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3):241.
[3]王奉先.新时代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9(2):25-26.
[4]孟菲,段祺华.新常态下无锡农民增收动力机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7(2):54-56.
[5]蓝海涛,王为农,涂圣伟,等.新常态下突破农民收入中低增长困境的新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17(11): 128-138.
[6]姚亮.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劲选择[J].行政与法,2019(2):77-83.
[7]李雯.推动农民增收的路径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1(1):61-63.
[8]岳彩全.建水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2):28-29.
[9]孙玉奎,周诺亚,李丕东,等.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11):90-95.
[10]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6(8):4-9.
[11]张红宇.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期思路和政府行为[J].现代农业装备,2004(3):50-52.
[12]李国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13]杨灿明,郭慧芳.从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看农民增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