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中“写作指令”的情境化设计

2019-09-17 13:41杨丽华
新课程·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情景化高考作文

杨丽华

摘 要:2015年在高考全国卷中首次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指令”成为此类型作文题的鲜明特征,改变了高考传统的写作观和写作实践。随着近几年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任务驱动型作文呈现出了新的命题趋势和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对此进一步强调,“作文的任务指令更强调从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角度拓展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通过材料,在引发考生思考、激发起写作欲望的基础上,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可见,梳理近几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写作指令”的命题新变化,能更有效地指导高三作文备考工作,帮助考生积极应对,从容备考。

关键词: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情景化;设计

一、情境化设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高考命制方向

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的”,“情境认知理论从本质上改变了知识固态化的学习认识,而是更聚焦于知识的迁移”,由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改变了对知识、学习的静态、单一、封闭的传统认知,适应了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情境设计”在国际上被广泛地运用于学业测评中,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测评体系。随着我国新课程、新高考的新一轮改革全面展开,基于情境理论的试题设计在构建更合理的学科知识能力结构、积极引导教学、多维度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势。基于此背景,我们可以明确高考作文未来命题将进一步强化“情境性”设计。

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境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场景和比较明确的问题要求,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本文拟通过近几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引导语”分析,进一步阐释“写作指令”的情景化设计趋势。

二、“写作指令”的情境化设计呈现新变化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015年课标卷一)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2015年课标卷二)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2016年课标Ⅱ卷)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2017年全国Ⅰ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2018年全国Ⅰ卷)

综合分析以上作文的“引导语”,我们认为,未来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令”的情境化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更真實

“真实性”是情境的最大特点。高考作文要引导考生说真话、说有实际意义的话,首先要创设一个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实的生活经验或体验,从而有话可说,少说或不说空话、套话。如2017年作文题设置“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情境,反映了大国崛起背景下中西方社会文化交流中的思维观点碰撞;2018年作文设置“世纪宝宝与未来一代谈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情境,则表现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国家新发展与代际传承之间的必然关系。从以上分析可见,高考作文命题要改变写作教学单纯追求应试效应的弊端,实现写作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情境性”写作设计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启发写作者在写作中必须将自己置于命题者设置的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写作,才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指令”。

2.问题更具体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指出,“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场景和比较明确的问题要求,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可见高考作文的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功能导向进一步明确。如2016年课标Ⅱ卷作文要求基于写作者自身语文学习体会出发,辩证分析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解决语文学习的方法之困;2017年要求写作者基于自己对中国的感性及理性认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解决中外交流思维之困;2018年要求写作者基于自己的个人与时代共同成长的经历,解决未来一代的青春成长之困。这启发我们在作文审题中要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明确命题者设计的具体写作问题,要围绕问题展开联想与思考,并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

3.写作主体更凸显

如果说写作是一种利用书面语进行的无声交际活动,那么写作主体无疑决定了交际的目的、内容、方式等。考试作文因其特定的人才选拔功能,必然不同于日常的个性化写作,对写作主体无疑有具体的规定和约束。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作文“写作指令”对写作主体的要求不仅仅是“考生”的实际身份,而是置于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中的交际主体,因而对写作主体就有时代背景、身份、年龄、职业、经历等方面的显性或隐性规定,并且写作主体也会因为写作情境、写作对象发生动态性变化。2018年全国Ⅰ卷对写作主体的身份规定为“长大成人的世纪宝宝”,也就必然要求写作主体本身体现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又是以同龄人的身份与未来一代展开跨时空的对话。即便是“先行者”,也要注意对话的平等、得体等特点。

同时,我们也应明确,高考写作指令中对写作主体的设定,并非任意,它必须基于写作者即考生实际社会生活经验,基于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例如某校高三月考作文设计的“写作指令”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想象你在30年以后,就以上一个或几个问题给母校的年轻学子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对于写作主体的身份要求是“毕业三十年后的母校前辈”,这个写作主体的设计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母校”的特征如何体现,它需要在前文材料中有必要提示,如果没有,这一“母校前辈”的身份形同虚设;二是“30年后的你”,表面上是触发学生的想象,但是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较远,虽然学生可以借助间接经验,但是对于十几岁的高中生还是难以把握一个四五十岁的成年人的具体身份,容易形成生硬的照搬照抄,或空洞的想象,给写作者的写作实践和评卷的标准化造成困难。

4.读者对象更明确

我国的高考作文写作是长期缺失读者对象意识的,如果有,也是以评卷者为对象,高考作文则变成了尽一切所能投评卷者所好。高考作文备考则变成以评卷者的审美需求为标准形成模式化作文教学,大大地脱离学生的实际写作需要,背离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吸收了“读者理论”的情景化作文试题设计正试图对教学进行反驳。综合2015、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令”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强调写作主体意识却忽略了读者对象意识,虽然有情境创设,但还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主客体互动”的交际情境。再综合2015课标卷一、2017、2018全国Ⅰ卷,可以明显感到,其中“写作指令”对读者对象的规定由隐形走向显性,由泛社会化群体走向特定的个人、群体。如“小陈、老陈、其他相关方”“外国青年”“未来的18岁一代”。读者对象的进一步明确使得写作者必须改变“自说自话”的行文习惯,树立在具体情境中与特定对象围绕一个明确问题展开对话交流的意识。

5.写作文体更实用

真实而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要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必然要求交际双方选择合适的言语形式和交际方式。对于写作而言,针对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对象选择合适的文体也是“写作指令”的情境化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当代社会信息的海量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快速化,人们的阅读更加追求高效、快速、便捷。因而具有特定社会交际功能的各类实用文,如书信、专栏稿、新闻稿、时评杂文等实用类文体更符合作文情境化设计的需要。2015年课标一卷文体明确写信,而“阐述看法”“表明态度”“表现思考”等要求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重视论述文写作。把握“写作指令”中的文体新变化,有利于指导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方向。

三、应对“写作指令”情境化设计新变化的作文备考策略

根据2018年全国Ⅰ卷“世纪宝宝”评卷规则来看,“写作任务完成得好”是拉开作文分差的重要指标。因而能准确解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令”,在实际写作中落实到位,是应对“写作指令”情境化设计新变化的重要备考策略。

1.指导学生准确解读“引导语”,明确“写作问题”

一般来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由“材料”“引导语”“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概括提炼立意的基础,“引导语”指明了写作的主题方向、明确了“写作指令”,“要求”是对写作的具体规范。一般完整的“写作指令”包含写作情境、写作问题、写作主体、读者对象、写作文体等五方面任务,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以2018年全国Ⅰ卷的引导语为例分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我们用分层法来读这段文字的四句话。第一、二句是对上述材料的总结和概括,第三句提出了写作问题、明确了写作主体,第四句规定了具体的写作情境及读者对象。在对具体“任务指令”的理解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往往是对写作问题的不理解、不明确。学生难以把握命题者试图引导考生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议论,因而造成作文立意不明或立意不准的后果。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一指令提示我们问题或立意需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但是复合型材料呈现出容量大、碎片化的特点,要准确理解此种类型的材料我们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将复合型材料从时间、空间、属性等多角度进行分类处理,找到碎片化材料的内在关联,即世纪宝宝的前十八年成长伴随着国家大事的发生,而未来的发展又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紧密关联。二是仔细研读“引导语”,即对前文材料起概括和总结的句子。因而我们可以明确探讨“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应该是材料设计的写作问题。因此就“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这一写作问题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不同维度的联想与思考,如“个人成长与时代的共同成长表现在哪”“时代给当时的人提供了怎样的机遇和机缘”“个人成长为什么离不开时代发展,两者是何关系”“当代人应该如何面对时代挑战、承担时代使命”等。抓住了写作问题,即抓住了立意的中心,才能做到“对材料的阐释准确以及由材料引出的联想丰富与思考深刻”。

2.指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落实写作主体和读者对象意识

在指导学生解读“引导语”时,应重点关注“写作指令”中对“写作主体”和“读者对象”的具体规定。写作主体与读者对象是构成“真实性”情境交际的要素,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表现在写作中就是要在具体的写作情境中准确定位写作主体,确定清晰的读者对象,行文中要牢牢树立两者的对话交流意识,并且这种对话意识要贯穿全文。

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往往受传统写作思维影响,习惯于自说自话,只管写作主体,完全抛弃读者对象;或者只在行文开头、结尾进行简单、形式化的对话,缺少围绕“写作问题”双方展开平等、深入交流的意识。针对此种问题,在写作指导中,我们可以尝试模仿优秀演说稿、运用想象等方式在文中进行深入有效的对话交流。请参考以下范例:

例一:

“我想告诉大家,在这个世界上,意义总是存在的。但是,意义需要我们持续去追寻和挖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追寻意义,努力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

要以長远的眼光去追寻意义,选择有价值的事业。意义是和目标紧密相关的。对意义的追寻,不能仅仅从自身需求和功利目标出发,而是要回应社会对我们的期盼,做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对意义的深入追问会强化理性的行为,对意义认识程度的差异反映了一个人境界的高低。被誉为“大师之师”的叶企孙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0多位院士,1999年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十位是他的学生。我想告诉你们,100年前,叶企孙学长和你们一样,也从这里毕业。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先生,长期从事射电天体物理与射电天文技术研究,用20年的时间打造了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我也想告诉你们,50年前,南仁东学长和你们一样,也从这里毕业。两位学长用一生去追求他们选择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希望你们能够摒弃短期的功利性目标,选择与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紧密结合的事业,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节选自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例二:

“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差万别。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击,我们敢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何其相似:一路走来,既不泛磕磕碰碰,更多的事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我想你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是科技强国,屹立于世界。”

(节选自2018年广东优秀高考作文《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

3.重视常用的实用类文体写作指导

在高三作文备考教学中,除了继续重视论述类文体的写作,也要补充关于书信、专栏稿件、演讲稿、辩论稿、新闻稿等具有特定交际功能的实用类文体写作。教师可以先选择具有典范性的实用类经典文本“以读促写”,指导学生明确此类文本的写作格式、行文结构、语言风格、交际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选择学生关注的校内外活动设置具体情境,开展“活动式写作”,如班级辩论赛、学校广播稿投稿、校内外报刊投稿等,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高三作文备考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化”设计的高考命题方向,进一步明确“写作指令”的情境化设计呈现出的新变化,从而更为深入地厘清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令”存在的認识及写作上的实际问题,希冀本文能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能为提升高三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发挥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开.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J].语文建设,2018(8).

[2]陈梅芳.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情景化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