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胜于强调

2019-09-17 10:47魏菊萍
科技资讯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魏菊萍

摘  要: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他言简意赅地说出了动手操作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而学生要理解掌握知识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操作的平台和空间,远远胜于强调,让学生一边用脑思考,一边动手操作,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强调  动手操作  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143-02

1  教师要凭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32cm,宽15cm的长方形彩条,最多可以剪成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彩条多少张?这道题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并且学习了给长方形的地面铺方形砖后出示的一道思考题。因为学生在铺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了方法:大长方形的地面的面积里面包含几个小方砖的面积,就需要多少块。部分学生一看这道题就会凭借刚刚形成的思维定势: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即(32×15)÷(2×2)=120(张)刚好除尽。见此情形,笔者没有强调,铺和剪的区别,而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彩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剪一剪。结果发现:长一行能剪10÷2=5(个),宽能剪5÷2=2(行)余1cm。最多剪了5×2=10个。剩下了10个长是2cm、宽1cm的小长方形,而非完整的小正方形。在事实面前,学生会自己发现:有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时不能一味地完全凭借理论定理,生搬硬套,还需要动手操作实践,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正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水道渠成,举一反三,这样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也为孩子以后探索创新引航起帆。到六年级学生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解决在长方形或正方形中剪最大的圆的问题。按长能剪几个?即长方形的长÷圆的直径=每行剪几个,长方形的宽÷圆的直径=剪几行,然后,用每行剪的个数×行数=剪的个数。触类旁通,潜移默化,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而且掌握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所以,教师要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

2  操作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角》时,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许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剩两个角,让学生动手剪掉一个角看看,是剩两个吗?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遇到数学问题,不能凭直观臆断,要多动手,多试验,才能发现与众不同的答案。在小学生的心中从小就要播下创造的种子。

还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的应用》时,课前,笔者就告诫自己:不能反复强调“相关联的两个对应量”相除或相乘,改掉传统通过例题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做法,而采用动画引路,提出问题;智慧迷宫,引发思考;正反对比,发现规律;实际应用,质疑问难;智力比拼,激发思维。放手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悟:正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认识“相关联的量”在实际生活中正反应用,在自我练习操作中认识理解一一对应关系。经过搭桥铺路,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明白其道理。于是笔者出示如下这样一道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h行150km。用同样的速度行驶,(1)如果又行驶了120km到达乙地。

①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②列出关系式。再出示150∶3=()∶X。

问:如果X指又行驶的小时数,X又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如果X指一共行驶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2)如果一共行驶了5h到达乙地。

①出示150∶3= X∶5。

问:如果这样列比列,X表示什么?

②出示150∶3= X∶(5-3)。

问:如果这样列比列,X又表示什么?

从判定到列式,由等式到问题,由讨论到结果,笔者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自己来展示,检查时,笔者又出示这样的问题:

(1)分析、判断表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任意选取表中的3个数据作为条件(见表1),编一道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反比例关系解决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列出比例式。

指明判断成什么比例,说出为什么?先在小组内编,再展示自己编的应用题,请其他同学列出比例式,原先担心的问题没有发生。笔者在高兴成功之时,深深地反思:遇到学生不会的数学问题,老师总喜欢不遗余力地反复讲解,认为自己讲得很清楚,学生就一定能学会。可往往觉得讲得越清楚,而不会的学生却没有减少。可能在气恼自己怎么就给学生讲不会时,反思的还是自己该怎样讲他们才会呢?常常又会站在学生角度用一种自认为更通俗易懂的方法再讲,可还是费力不讨好。在这个时候,我们让学生先自己摸索,你顺着学生的思路试着点拨,看看他的症结出在哪?而更该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可操作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动手试一试,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数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老师应凭着这种教学思想引领课堂。要充分利用新课程中教材生活化例题,变活教材,拓宽空间。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多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能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易于理解。比如:“比身高”“比多少”“比高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内容都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笔者一般主要通过:一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使学生在玩耍中发现数学。二是提供实物学具,让学生触摸生活,使学生在动手中感知数学。三是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亲临生活,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创造。四是突出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或小调查。在教学中往往被老师忽视,因为它不在监测的范围内,加之它费时难组织,因此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是5m2,一支鉛笔长5m、一个西瓜重5g等错误的单位名称。原因毋庸置疑,学生没有亲自去实践,脑海里没有建立这些单位名称的概念。其实小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模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琼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52.

[2] 应超.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9(1):136-137.

[3] 张盈盈.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失范表现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7(24):31-33.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