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国库处课题组
摘 要:2016年以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成为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降成本的政策。为了解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和税费负担状况,为政策具体落实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选择海口、三亚重点税源企业进行深度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向好、固定资产研发投入增强,“去杠杆”有一定成效、盈利能力相對改善,税费负担分化、税收占用资金程度有所缓解。从更深层次上讲,实体企业仍存在营运能力和资产配置效率不高、降成本难度较大、税收逆周期调节机制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为此,本文建议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友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实施逆周期税源管理,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营;税费;调查;评估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9.08.006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9)08-0040-05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文件提出“经过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①。2019年中央又进一步出台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轻装前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选取海口、三亚87家重点税源企业①为样本,调研分析当前实体经济企业在“降成本”政策实施以来的生产经营和税费情况及问题,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一、重点企业经营与税费运行成效
(一)企业固定资产和研发投入增加
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制造业、小微企业增长较快。2018年和2019年第1季度,样本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9.1%、增长27%。分行业看,制造业在2018年同比下降6.7%后,2019年1季度实现快速增长33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简称电气水,下同)2018年、2019年1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1.1%、249.3%;服务业在2018年同比增长23.2%后,2019年1季度同比下降50.2%。分规模看,大型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18年下降62.9%,2019年1季度同比增长74.7%;中型企业2018年和2019年1季度分别增长33.6%、88.9%;小微企业在2018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爆发式增长399.1%后,2019年1季度同比下降11.4%。
2.研发投入有所增长,电气水业、小微企业增长较快。2018年,样本企业研发费用支出2.2亿元,同比增长8.2%;每万元营业收入中用于研发的资金85.56元,同比增长61.2%;2019年1季度,研发费用支出0.73亿元,同比下降5.1%,但每万元营业收入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同比增长8.2%。分行业看,2018年,制造业、电气水和服务业研发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7%、86.5%、3.1%;2019年1季度服务业研发支出保持增长3.1%。分规模看,2018年大型、中型、小微企业研发支出同比分别增长6%、9.2%、48.4%;2019年1季度,小微企业研发支出快速增长,达到48.6%。
(二)“去扛杆”有一定成效,企业效益趋好
1.资产负债率下降,服务业、小微企业下降较多。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1.6%,比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019年1季度,电气水和服务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1%、51.1%,比2018年分别下降0.1个和1.3个百分点;制造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6.5%,比2018年略有上升0.7个百分点。分规模看,2019年1季度大型、小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2%、50.7%,较2018年分别下降1.3个、5.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6.2%,较2018年上升1.9个百分点。
2.盈利能力提升,电气水业最高、小微企业提升最多。2018年,样本企业毛利率、核心利润率②和净利润率分别为29.7%、9.5%和10.2%,分别上升1.2、1.1和1.4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毛利率、核心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32.9%、13.5%和11.7%,分别上升3、3和3.3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升3.2、4和1.5个百分点。2018年,全部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5%,2019年1季度同比增长13.9%。从利润的构成来看,企业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下降,2018年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为32.9%,下降8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该比重为7%,下降3.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电气水利润率最高,2018年其毛利率、核心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70.4%、62.3%和59.9%,2019年1季度分别为69.5%、62.1%和61.5%;制造业利润率低,2018年其净利润率为-1.6%,2019年1季度上升至5.8%。分规模看,小微企业2018年毛利率、核心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17.1、2.7和5.6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则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16.3、17.2和14.7个百分点。
(三)企业税费负担分化,税收占用资金程度有所下降
1.税收负担分化,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税收下降较多。2018年,样本企业应缴税收同比下降5.4%,应缴税收下降的企业占比54%,其中,服务业下降15.4%,中型和小微企业同比分别下降8.7%和15.6%。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应缴税收同比增长4.4%,应缴税收下降的企业占比52.4%,其中,服务业同比下降1%,小微企业同比下降5.7%。以单位营业收入所承担的纳税金额来衡量,2018年,样本企业税收负担率为6.2%,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税收负担率为7.7%,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2.社保支出增长,非税支出下降。2018年,样本企业社保支出同比增长20.4%,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和电气水同比分别增长29.7%、21.5%和1.3%,大型、小型和中型企业分别增长36.9%、21.5%和11.4%。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社保支出同比增长8.1%,其中,制造业、电气水和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6.2%、6.5%和9.7%,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同比分别增长6.7%、5.9%和14.9%。2018年,样本企业非税支出同比下降9.7%,其中,服务业和电气水同比分别下降40.5%和14.7%,大型企业同比下降55.4%,制造业同比增长27.7%,小微企业同比增长46.2%。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非税支出同比下降20.7%,其中,制造业、电气水和服务业同比分别下降25.7%、8.9%和15.4%,大型、小微企业同比分别下降58.1%、28.8%。
3.税收占用企业资金程度较高但有所缓解。以税收实缴与应缴对比来衡量纳税超额占用企业资金的状况,2018年,样本企业已缴税收占应缴税收比重为99.6%,上升14.9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已缴税收占应缴税收比重为104.2%,下降3.3个百分比。分行业看,2018年制造业、电气水和服务业已缴税收占应缴税收比重分别为106.3%、85.5%和96.5%,2019年1季度电气水和服务业该比重分别为67.6%和88.5%,制造业该比重上升至136.1%。分规模看,2018年大型、中型、小微企业已缴税收占应缴税收比重分别为90.5%、105.8%和95.4%;2019年1季度大型企业该比重下降至64.3%,中型和小微企业该比重则上升至130.6%、110.8%,小微企业该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23.55个百分点。
二、重点企业经营和税费运行中的问题
(一)营运能力和资产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1.营运能力下降。2018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1%,2019年1季度,同比下降12.3%。2018年,样本企业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周转次数分别为3.61、5.53、2.09、0.44,较去年同期下降2.28、2.23、0.62和0.15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周转次数分别为0.84、1.52、0.48、0.11,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2、0.33、0.12、0.02个百分点。受上述因素影響,2018年和2019年1季度,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4和0.09,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12个和0.01个百分点。企业营运能力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企业面对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缺乏必要的应对策略,营业收入和成本结转速度变慢;另一方面企业也存在资产闲置或利用程度不足的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性资产和总资产营运效率。
2.投资效率不高。2018年,样本企业股权和金融工具的投资性资产占比为22.1%,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占比上升为23%,较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但企业投资性资产报酬率并不高,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投资性资产报酬率仅为0.38%、低于经营性资产报酬率1.13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和服务行业投资性资产占比分别超全部样本企业6.78、4.24个百分点,而其投资性资产收益率分别低于各自的经营性资产收益率1.32、0.74个百分点。投资性资产收益率低、占比偏高,一方面挤占企业经营资源、影响企业主业发展;另一方面拉低了企业整体资产报酬率、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3.固定资产更新较慢。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响应,在供给侧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或升级,提高产品或服务性价比,来打造自身核心市场竞争力。新技术运用,除自身投入研发外,多数企业通常仍是通过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方式实现的,2018年,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为6.63%,2019年1季度为2.11%,意味着按现行折旧速度,至少需47年才能足额计提完折旧;虽然制造业自2019年1月起,开始实行固定资加速折旧额所得税前扣除的激励政策,使得该行业折旧率最高为3.16%,但也需要近32年才能完成一次固定资产全额更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率偏低,无论从物理或经济寿命上看,企业都不具备技术上的先进性,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二)企业降成本难度较大,主要项目存在上涨压力
1.人工成本上升压力较大。2018年,样本企业人工成本占经营支出①的10%,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人工成本占比经营支出11.9%,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水人工成本占经营支出比重最高,2018为年19.1%,2019年1季度为25.3%;小微企业人工成本占经营支出比重上升最快,2018年为7.3%,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14.3%,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从人工成本构成来看,2018年,样本企业社保支出占人工支出的17.8%,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19年1季度为24.9%,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由于工资增长存在刚性,2018年,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人均薪酬为11.05万元、同比增长2.8%,未来随着工资不断上涨,再叠加社保支出,人工成本将会上升更快。
2.物料消耗存在上涨压力。2019年1季度,制造业物耗支出(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动力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占经营支出比重高达46.8%,由于属于弹性支出,在生产经营用量萎缩时占比会自动下降,如果未来产能处于上升期,可以预见物耗占比会大幅上升。此外,电气水处于产业上游,保持着较高垄断利润率在向中下游企业提供水、能源、燃料和动力等基础物耗产品时,很难通过降价惠及中下游企业,2018年和2019年1季度该行业销售净利率分别高达59.9%和61.5%,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0.1、6.2个百分点。
3.环保支出增加实体成本。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环保支出(主要是行业电气水产生的支出,包括污水处理、排污、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废气治理设施运行)2077.6万元,同比增长0.5%;占经营支出比重0.2%,同比上升0.03个百分点。一方面,电气水行业处于上游,其环保支出成本最终将会转嫁到实体经济中,使得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和企业产能扩张,许多制造业、服务业自身也可能面临着环保支出上升的问题,从而可能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三)税收逆周期调节机制有待改善,减负政策需落实落细
1.利用技术标准扩大税基。虽然征收尺度下降,但经济下行时,为保证财政收入目标,税收征管环境可能从严,征管力度可能加大,按照以往为防止税收流失而设定的技术认定标准,在计算税基时会超过应有水平,最终导致实际税负上升。如在计算增值税时,企业虽然销售收入下降,但税务机关按照稅法技术标准从严核定应税销售额后,增值税计税依据反而可能出现一定增长。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应税销售额同比增长0.2%、超过含税销售收入(营业收入+销项税)增幅5.9个百分点。在计算所得税时,税务机关倾向于多核定应税收入、少确认可扣减支出,使得应税所得额增幅远超企业会计利润,如2019年1季度,样本企业应税所得额同比增长33.4%、超会计利润19.5个百分点。
2.利用行政力量提前征收入库。为保证应收尽收,税收征管时倾向于提前确认纳税义务,并督促纳税人提前履行纳税,结果导致应收早收。2019年1季度,制造业、中型、小微企业实缴税收分别超应缴税收36.1%、30.5%、10.8%,使得实际承担税负超过纳税义务。由于企业缴税需支付货币资金,会直接导致现金流出,税款提前征收入库等同于占用企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流动性,使得企业应对刚性支出的保障能力下降。如2019年1季度,制造业货币资金对未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的保障倍数分别下降0.35、0.22。由于征管机关从严核定计税依据并提前征收入库,推动企业实际税负上升,让减税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使税收逆周期调节作用受限。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资源配置和运管效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和鼓励企业回归实体经营,抑制过度金融投资投机,合理配置投资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加大营销力度,扩大市场销量,提高营业收入增长;加强人员绩效管理,处置低效或无效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台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技术更新力度,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增强降成本政策的针对性,营造友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和人员工资增长,适度调低社保缴存基数和征收比率,控制企业总人工成本占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降低上游原材料、水、电等基础物耗品价格,让降成本政策效应在实体经济中形成有效传导;环保监管要守住底线,但不能无限扩张,不能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让企业付出过高的不合理成本。
(三)实施逆周期税源管理,推动减税目标有效落实
贯彻实质重于形式课税原则,处理好组织收入和实施减税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操作层面界定好合理征管和政策性减税的行为规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适度放松税基确认技术标准,在制度上压缩税收刚性征管空间,防止税基认定过高而偏离应有水平;推动征管部门依法征税,加大内部执法和外部审计监督力度,防止基层税务机关滥用为反避税而设定的税务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