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白胤
[摘要]宗教场域分为物化建筑场域和仪式化的本性场域两部分,通过对慈云寺建筑,空间及仪式行为的剖析,理清宗教场域中资本,权力与惯习之间的作用机制,分析佛寺空间发展和仪式活动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宗教场域;慈云寺;仪式与空间;作用机制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9) 04 - 0045 - 01
l宗教场域
场域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是由各个元素组成一个系统,有独立的运行逻辑。一旦行动者进入场域,必须遵守其运行规则。宗教场域是社会场域中的子场域,由资本、权力和惯习等要素构成并受影响。宗教场域中主要的行动者有政府机构(统治者),僧侣,香客和旅游者,每个行动者从自己的位置出发,利用自身资本,在这个场域中博弈,竞争。宗教场域中资本主要分为经济、文化和社会三大类资本。
2资本的掌控和转化
资本是场域运作的原动力,不同资本的转换构建了不同的场域,同样资本在运作中生成的权力制约着场域,这种生产或者再生产构成了场域的结构[1-3]。场域就是行动者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本进行博弈的场所。在宗教场域中,最大资本的拥有者是统治者,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实现了资本向权力的转化。因此确定了佛寺建筑的形制与布局,也实现了对仪式方面的控制。
宗教场域中资本掌控者拥有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并通过资本来推动场域的发展。首先,掌握大部分的资本拥有者是统治者。纵观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自东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后,佛教传播经历了兴盛,衰退,再兴盛等过程,都与当时的统治者有关联。比如北魏时期拓跋氏通过大兴佛教,使当地以汉族为主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民服从管制,因此通过佛教来维护其统治地位。
3慈云寺空间场域分析
据光绪版《天镇县志》记载,慈云寺初建于唐,修于辽,重建于明。明朝初期,明太祖大力扶持佛教,并且专门设有“僧司录”来管理宗教事务,因此天镇佛教再一次兴盛。由于天镇县属于军事要塞,佛教也起到了安定军心的作用。
文化资本对场域的影响也很大。文化重要分为两个方面,我国古代礼制思想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我国自古享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制在中国无处不在,深深的影响着日常行为活动。古代有《礼记》记载,制定了关于“礼制”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形制和宗教祭祀仪式形式。“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使得建筑空间的等级化和秩序化。像慈云寺这样的官式建筑,在它的建筑建造规模,空间布局以及建筑装饰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整体的建筑组合都有明显的主从关系,建筑排序强调持续性,慈云寺的三进院落中,一进院的主殿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二进院落是本寺主佛殿大雄宝殿,是寺院两侧的则是配殿和厢房,寺院三进院落,是本寺最高的佛殿毗卢殿,两侧有配殿和厢房。
佛寺作为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域,服务于行动者。礼拜空间主要是指殿堂内部空间,是礼佛者表达敬意和虔诚之心的仪式空间。在佛教从传人我国之前,主要以绕拜为主,经历漫长的历史转变,礼拜仪式也变得本土化。在慈云寺中,祭拜仪式有两种,叩拜和绕拜。后期由于焚香礼佛的人数增加,在建筑形制上出现了改变。毗卢殿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佛殿,里面供奉的的是佛,法,报三佛。平面布局采用减柱和移柱法,来增大佛坛前面的空间,突出佛像的主体形象,并在佛坛前面放置供桌,香炉,跪拜的蒲团以及功德箱,方便香客布施。
4结语
在场域中,资本会逐渐的向权利转化,权力又是主导场域的运行,而惯习是场域中的资本竞争过程中产生的。惯习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佛寺空间场域中的惯习是在多民族发展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资本持有者在场域中博弈的结果。纵观上千年的佛家历史,政治资本对宗教场域的影响最大,统治者对佛教的支持和宣扬,使得其资本向权利转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文化资本的作用体现在建筑形制布局和仪式空间方面,我国古代礼制對佛教建筑的约束,使得宗教建筑本土化,在礼仪方面,传统的三拜九叩影响了信众的礼拜模式。通过对寺庙建筑空间及仪式方面的剖析,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佛寺的保护与修缮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163 -107.
[2]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王媛,路秉杰.中国古代佛教建筑场所特征[J].华中建筑,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