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企业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也日趋明显。本文简要阐述了劳动合同在签订前、签订中、存续期间以及解除或终止这四个阶段存在的法律风险、并从内因、外因上分析了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最后阐述了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本文旨在探寻防范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之良策。
关键词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 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苗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职员。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72
劳动合同作为企业与劳动者在法律意义上的契约,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从签订劳动合同到履行再到解除、终止全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法律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劳动合同以及劳动争议和纠纷解决等工作的管理,对潜在的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防范。
一、企业在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存在的法律风险
1.企业未履行告知义务,劳动者在不了解真实的情况下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很可能会以劳动者不是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为由而认定为无效劳动合同。
2.企业未对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或政审。如果企业对录用的人员的个人情况和信息未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很容易出现“一仆二主”的情况,而劳动者在此种情况下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会因为劳动合同主体不合格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二)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
1.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一些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并不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拖延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如果劳动者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2.不规范约定试用期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根据不同的劳动合同期限规定了一至六个月不等的试用期。但有些企业对试用期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试用期的长短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任意改变,也可以在试用期结束前延长合同的试用期。
3.劳动合同重要条款约定模糊的法律风险。现实中,一些企业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条款约定模糊,如在薪酬、福利、休假等重要条款空白处直接填写“按现行规章制度执行”,而有可能公司的现行规章制度并未明确规定。
4.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风险。企业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一直是个难题,保密条款和竞业禁止限制条款要在不突破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仅允许在违反商业竞争限制实施违约金,极大地限制了违约金的使用范围。可见,企业在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时也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
(三)劳动合同关系存续期间的法律风险
1.薪酬福利执行中的法律风险。薪酬福利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一是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二是未及時支付或随意克扣工资;三是不支付加班费,也不安排倒休;四是未按规定安排员工休假。
2.工伤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一些企业在员工出现工伤的情况时,未替员工申报工伤,或是以企业有补充医疗保险的名义拒绝申报工伤,使员工享受不到应有的工伤应有的待遇。如果企业未在30天内员工申报工伤,如果员工提出异议,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四)劳动关系终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用人单位任意终止劳动合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针对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关系的成本。
1.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中的法律风险。企业在员工出现不符录用条件或严重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享有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现实中企业保留证据意识不足,往往承担违法解除劳动者的法律风险。
2.员工自动离职中的法律风险。现实中,有一些劳动者不辞而别自动离职,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已经解除,如果事后劳动者要求正常上班,那么企业最后也只能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二、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存在法律风险的原因
造成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存在法律风险的原因可以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来探讨。
(一)内部环境因素
一是企业的失范行为。企业缺乏对劳动法律以及劳动合同管理的足够重视,因此,企业容易出现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从而存在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二是企业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有效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人不适岗”的情况,也会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三是企业法律风险意识的缺失。有些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理念滞后,企业法律观念淡薄,漠视员工的权利,甚至有些逃避法律责任,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大大增。
(二)外部环境因素
一是法律环境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法律法规会进行修改,这就会出现由于法律的更替,使得企业原有的法律行为不符合新的法律要求,但也存在无法及时纠正之前的行为,进而产生潜在的法律风险。二是不正当市场竞争的因素。与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采取“挖墙脚”的方式来争夺人才,不仅导致了“跳槽”员工所在企业的人才流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三是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劳动合同中侵犯自身权益的条款,敢于主张自身的权利。
三、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从本文第一部分中不难看出,法律风险存在于劳动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企业为了能更好地防范在劳动合同管理中的存在法律风险,就务必要理性面对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将《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内化于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之中,不断完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签订劳动合同前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要主动尽到告知义务。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保证劳动者知情的权利,告知劳动者劳动条件、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主要内容。
2.要加强对应聘者的背调和政审。企业要调查劳动者是否与原单位有劳动关系纠纷、政治面貌是否真实、是否参与过邪教等非法组织等情况进行重点调查核实。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查阅应聘人员的档案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背景调查等方式对应聘者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有些情况确实无法调查清楚的,入职时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书面声明或承诺,确保其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二)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要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即使员工因为自身原因拒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要对劳动者书面进行催告,并保存催告书,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2.企业不随意突破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时限的规定。企业对劳动者要严格试用期考核,一旦发现劳动者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就要在试用期结束前解除劳动合同。
3.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条款。企业可以在行政机关公布的劳动合同范本的基础上,分析容易发生劳动纠纷的风险点,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来完善本企业的劳动合同条款,将发生劳动合同争议的风险降到最低。
4.企业要依法对保密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进行约定。保密条款中应写明保密的范围、期限、员工应履行的保密义务及员工违反保密约定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在薪資待遇方面。企业要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如果给员工延迟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不是因为企业原因导致的,企业应及时要求员工予以书面说明,以规避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出现员工恶意索要加班费,企业要明确只有经企业认可方能认定为加班,并要加强加班申请审批和加班记录制度,依法核算加班待遇。
2.在企业调岗方面。企业如果因为员工确实无法胜任岗位工作需要调岗的,应有证据证明,因此企业需要对经该员工签字确认的有关岗位考核的相关数据、考核结果等书面材料予以收集和保管,并在此基础上提前与员工积极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调岗。
3.在工伤管理方面。企业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为员工申报工伤,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必须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进行证明时,才能行使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因此,企业要注重在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有关书面材料和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2.企业对于不辞而别的员工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时向其发催告函或律师函,告知员工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办理离职手续,劳动合同关系自动解除。企业保存好向劳动者发出的催告函或律师函,以及劳动关系解除通知,才能证明企业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已解除。
四、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企业在劳动合同管理中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存在的法律风险,并能运用一些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及时地预防、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为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法律风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5):102.
[2]李芳.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之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3]吴思嫣,陈红.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视角[J].企业管理,2007(10):82.
[4]姚兴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管控[J].企业经济,2018(11):151-152.
[5]洪小妹.劳动法律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探究及对策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6]杨洪云.论我国企业对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7]姚腾飞.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