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内核型”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09-17 08:01刘志彪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内核数学教师模块

刘志彪

师以能为本,有能则可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认知、表达、实践、交往和教学等能力,而在这些能力要素中,教学能力最为重要,它是教师内在本质的集中体现。提升教师这种“内核型”教学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内核型”教学能力的内涵认识

“内核型”教学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的总和,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数学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等个性化品质,必然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这种长期积累的个性品质将会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模块,即“内核型”教学能力,它是教师应有的素养。这种能力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变化着的操作行为。

一是内隐性。教师有些能力是能够表现出来的,而且还可以观察到,如普通话的表达、粉笔字的书写等。而有些教学能力是难以观察和展现的,它隐藏于教师的教育智慧之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课堂教学一帆风顺的时候,它表现为一种类似的透明物体,看不到其特殊性;只有当教学出现阻力的时候,它才能显现出特殊功效。

二是综合性。当面对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知识优化的过程、技术媒体的整合和使用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去处理相关的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就是对教学问题的整体性进行综合处理。教师也许不能准确说出处理问题的具体策略,但他们依据自己的经验还是能处理好问题的。

三是反思性。教师思维的流畅和多元是“内核型”教学能力的特征。将诸多屡次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合成一个可以随时调用的“模型”,是教师经过多次打磨和优化的结果。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需要他们在教学实践、专业阅读和教学反思等基础上进行反复磨炼、不断反思和优化才能获得,而思考和改进又是“内核型”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

二、“内核型”教学能力的模块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的“内核型”教学能力模块,是一个复合型的集合体,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1.专科能力模块

专科能力是数学教师立足课堂的基础性能力,它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思维的理解。如教学“方程”时,教师首先要清楚地知道小学生学习方程内容所涉及的平衡、移项、计算等专业内容,还要知道方程是如何产生的及产生的背景,以及方程与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科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科能力模块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学习提供帮助。

2.课堂教学能力模块

课堂教学能力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它是教师“内核型”能力的主要构成,其他能力的发展都是围绕它的提升进行。

一是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潜在能力。数学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能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学文化等学科领域知识进行系统娴熟的运用,能对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适时有效的把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诊断和调整,使数学学习的本质得以凸显。其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秩序的控制能力,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能力,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等。

二是分析学生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认识和研究学生就是教学的起点。在数学学习之前,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学习心理需求和学习方法。

三是评价达成能力。“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为如何“教得好”奠基。为此,教师首先要具有评价自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维品质的形成等,进行细致观察、科学评价,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3.科研能力模块

科研能力是数学教师实现教学规范化,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

一是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不是对教学进行机械反思的能力,而是在思考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比如,在处理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想到: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教学流程是否整合了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理解?教学环节是否还可以作进一步的优化?这应形成一个稳定的教学机制,是在教学结束时立即进行的“第二课堂”,而不是一种任务和形式。

二是表述观点的能力。教师由于教学风格和教学经历的不同,有时需要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提炼和表述能力。若向报刊杂志投稿,则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述能力。

三是专题研究的能力。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创造和充满创造可能的职业,教师在研究专题中体现出来的研究能力是其专业化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学会阅读并善于筛选相关的基础资料,要将资料中的核心观点转化成具体的知识,找到问题的焦点,并提出具体的研究策略。

4.技术能力模块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教师应具有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是技术使用能力。技术使用能力是掌握当下常见的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地操作课堂所需的相关技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学习情境。二是课程整合技术的能力。将课程实施和技术选择进行巧妙整合,无论是技术形式的选择,还是技术效果的呈现,都要为课程服务、为学习服务。

三、“内核型”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能力有与生俱来的,还有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数学教师的“内核型”能力需要在个人学习、教学研讨、规划梳理、培训研究等多样化的活动中积累形成,有效的策略是能够促进数学教师“内核型”能力發展的策略。

1.在深度阅读中提升理论审视能力

对教育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阅读,能够提高教师的理性思辨能力,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课堂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在阅读教育名著、名师文本、教学札记的过程中有所体悟,增强阅读的透视能力和捕捉能力;要善于抓住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并结合学科研究方向,系统审视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提升理论学习的反思度和敏感度;要打破学科界限,学以致用,打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的通道,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艺和教学智慧日趋成熟与完美。

2.在细节捕捉中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教师的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理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对教学策略进行有效调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教学反思更是一种典型的行动研究方式,是提升数学教师“内核型”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和必修项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置身于某些教育现场,这些生成性的现场生动、深刻,甚至出人意料,显得弥足珍贵。事后,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札记等方式将其梳理出来,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去捕捉、发掘现场所蕴含的教学哲理,并自觉充实、丰富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这些细节的及时记录和认真梳理应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机遇和契机。在此关照下,诸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教学问题才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数学教师的“内核型”教学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种“学习—实践—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发展的。

3.在多元对话中提升共同体建设能力

教师“内核型”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还应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成长规划和专业实践;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打破自我封闭意识和思维定势,体现为一种多元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共同体建设应成为提升教师“内核型”教学能力的物态呈现形式。教师们积极参与学科组、年级组、名师工作室等不同层级的发展同盟体活动,与专家、同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使其理念的内化和实践的迁移更加深入有效。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对话与多元互动并不意味着盲从和全盘否定自己,而是要在一系列的学习、借鉴中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建构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实践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在实践循环中提升行动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能力是“内核型”教学能力的根本指向,理应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培养目标。它是基于“实践—反思—行动”的基本形式,包括理论研修、实践展示和经验提炼等环节。教师基于問题进行反思,针对问题调整策略,使之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运用于教学,反哺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实践和研究的知行合一者,其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在不断的假设、检验、比较中呈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这使教师“内核型”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加系统,更具实践意义和指导效能。

总之,教师“内核型”能力的提升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师资培养的主要项目。从对教师能力外在形式的关注向教师能力“内核”关注的转变,可从根本上转变当下教师缺失教育追求和学科理解的现状,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丰富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内涵。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内核数学教师模块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人民情怀:柳青为文为人的内核(评论)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初春
微软发布新Edge浏览器预览版下载换装Chrome内核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