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龙 陶庆 文博
摘 要:校园霸凌作为现代校园生活的问题之一,隐蔽而普遍的出现在各级校园中。文章通过对天津市市区x中学与天津市郊区y中学进行调研,发现了施受暴与内外向性格、积极消极性格具有相关性。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我们为解决校园霸凌问题整理了包括一张折页,一节公共课,一个抒发渠道与一个个性解决办法为内容的工具包,以增强学生精准辨别霸凌能力、拓展社会支持,达到广泛普适与精准帮助相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校园霸凌;情况综述;工具包
一、研究背景
校园霸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多数孩子选择通过忍受、漠视等办法来处理这一问题。这种解决方式,不仅没有使校园霸凌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反而使得施暴者更加猖狂的对弱势学生群体实施霸凌。不仅如此,老师学校方面对这一问题多数属于并不知晓或者在知道的情况下也并不加以管控。这些问题的产生为校园霸凌的进一步恶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笔者通过对前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做出相关问题的工具包供受校园霸凌问题影响的学生使用。
二、文献综述
(一)对校园霸凌的认定
当前来讲对校园欺凌的认定,主要面临着物理场所、涉事主体、损害形式、损害程度、行为频率等的几方面的界定。
校园霸凌的物理场所有“校内说”,“校内及学校周边说”,“校内外说”,这三种观点。涉事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之间。校园欺凌的损害形式包含两大类:肉体+精神上的欺凌。损害程度上有轻微的损害也包括严重的后果。而即使损害程度较低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且轻微的影响也有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校园欺凌问题上要一视同仁。发生频率包含重复发生和偶发事件,许多欧美学者都只是把重复发生的事件归为校园欺凌事件。
校园霸凌的主要类型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性欺凌及网络欺凌等。而网络欺凌是既包括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对受害人实施恐吓、侮辱、威胁或者传播不实谣言,也包括在网络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上传可以羞辱受害人的图片或者录像。
(二)校园霸凌的危害
校园霸凌的危害有:
(1)学生方面。受欺凌者在受欺凌后往往会产生长期的不良情绪和学习行为问题,导致厌学,甚至逃学、辍学等问题;旁观学生在随时都可能发生欺凌行为的校园环境中,焦虑、没有安全感;同时,欺凌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校园欺凌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制止,同时也会影响到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2)学校方面。校园欺凌行为对整个学校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一些学校事后对于欺凌者只是采取简单的思想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欺凌行为,反而强化了欺凌意识。欺凌者排斥教师的劝诫,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不和谐。学校规章制度不彰、管理不力”。
三、研究方法与校园情况现状
(一)研究思路
文章想要了解到,在中学校园中学生群体与老师群体、施暴群体与受暴群体之间对于校园霸凌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及应对措施。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学校中有关霸凌问题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訪谈分析法来研究有关校园霸凌的问题。问卷调查法采用填答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市区x中学以及天津市郊区y中学中的各150名师生进行调查。并将进行数据分析。访谈分析法借通过对师生进行访谈,收集质性信息,为工具包的设计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三)天津市市区x中学基本情况
天津市市区x中学(以下统称“x中学”)校园学习气氛较浓,学习压力较重。由于以上情况,校园霸凌事件实际发生较少,程度较弱,但相对也更隐蔽。在学生的反馈中,校园“纪律”尚可,学校针对校园霸凌也曾进行过教育。
(四)天津市郊区y中学基本情况
天津市郊区y中学(以下统称“y中学”),该学校作为本区发展兴盛过程中的新建校,是为了承担不断增长的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实际上校园霸凌情况时有发生,频率与程度相对较强。在学生的反馈中对校园霸凌有一定的认识,但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
四、霸凌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施受暴倾向的影响因素
(1)测量标准。我们通过进行问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得出调查结果。在问卷中我们设置了一系列模拟情景题。通过对每一个题支进行内外向性格(积极消极性格)的赋权(0-5分),我们对每个参与问卷的学生进行了性格倾向分析,与问卷中承认曾受暴施暴情况进行对应,分析了霸凌事件的成因。
(2)内外向性格与施受暴倾向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Sig值小于0.05,内外向性格与施暴倾向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正,呈正相关。性格越外向,越容易施暴。
(3)积极消极性格与施受暴倾向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Sig值小于0.05,相关系数为负,积极消极性格与受暴倾向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4,相关性相关。
(二)校园反霸凌环境现状
(1)解决校园霸凌问题的机制。通过调查结果可知,有37.7%的学生认为有关校园霸凌问题的相关机制一般。有18.4%的学生认为相关机制并不健全,有19.3%的学生认为相关机制非常不健全。
(2)校园环境。通过调查得出,在学校教育方面,有29.1%的学生认为学校进行霸凌相关教育情况一般,有13.9%的学生认为学校很少进行霸凌相关教育,有11.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进行过霸凌相关教育
(三)总结。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在校园霸凌的成因上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情况和班级功能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学生自身情况得出:学生自身的内外向性格与积极消极性格都与施受暴倾向具有相关性。
可以看到,校园霸凌情况的产生与学生的性格相关,而这正是校园霸凌主观性的体现。因此,通过一贯式的,成人式的解决办法很难发挥良好的效果,应从影响校园环境,培育学生性格方面进行改变。
而在校园环境方面:学校的安全环境和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稳中有变,不好的事情仍有发生;学校的管理者对校园霸凌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缺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是造成校园霸凌的外部因素。
霸凌情况以数据看来是实际存在的,但也具有其隐蔽性的差异性,说明校园霸凌情况在中学校园中比较普遍,学生对此的看法存在不足和偏差,校园霸凌行为对受霸凌者、旁观者甚至对霸凌者产生不好的影响。鉴于此,找到适合受到校园霸凌问题困扰的学生的解决方案,是极为重要的。
五、针对现有情况的工具包设计
(一)有关工具包的概念
关于工具包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种根据以往实践所获得的经验集结,并可持续为后继的或他人针对同样事件提供参照及相关资源的集成式问题解决办法。同时包含“所需要的硬件材料,还包括了一系列软性的教学资源。”
有关校园霸凌的工具包设计,具体包括:一张折页,一节公共课,一个抒发渠道与一个个性解决办法。针对前期收集的数据,我们认为,承认霸凌事件存在对于中学生不成问题,而正视校园霸凌,乃至承认自身与其有关对于中学生是困难的。工具包利用前期手段帮助中学生及相关主体正确认识校园霸凌问题,在不提出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向经历过相关事件的学生提供帮助,通过加强其信心与社会支持,使其有勇气正确认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寻求帮助。
(二)工具包的设计
基于对工具包的预前阶段定位,我们对折页进行了初期设计见下图:
折页目标人群为学生与学生家长,共三页六面内容,前四页以提高学生对霸凌的认识为主:从正确认识校园霸凌,到明确分辨霸凌行为,最后为合理解决霸凌问题提出建议;后两页建议家长共同阅读,对校园霸凌的原因及影响进行阐释,且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处理校园霸凌提出了建议。
折页基于我们基线调研的结果,在折页设计时重在霸凌行为的界定与分辨。在工具包介入初期我们采取了亲子共同閱读的形式,尽早尽快的将家长正确引导到帮助孩子解决霸凌问题的轨道中。
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模拟公共课程。在进行基线调研的学校中,就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进行了梳理,询问了对折页内容的了解情况。同时更加深入的就心理层面上霸凌的产生原因,涉事主体如何正确面对这一问题做以解答。课程目的就是帮助所有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在不孤立于群体之外的情况下帮助其缓解心理问题,为更深入的介入打好基础。
同时,本次公共课程还邀请了班主任共同参与,目的是将教师群体引入帮助学生解决霸凌问题的轨道中,增强教师对于校园霸凌问题的正确认识。
由于本次研究的实际情况限制,针对预后阶段,小组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了设计。
首先是一个抒发渠道,在这一阶段,联合学校的心理教师,利用其资源,采取“角色扮演、需求表达、头脑风暴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欺凌行为”但采取轮换制,广泛的辐射学生,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校园霸凌中不同角色的同理心建立,以致加强联系,建立理解;同时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正确应对校园霸凌的具体方式,引入校园心理教师的社会支持,增强其表达意愿。
其次是一个个性解决办法,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以增强案主改变动力,尊重个体差异性及特殊性有利于聚焦主要的问题,构建对案主的具体化方案”。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就是个别的解决问题,通过学校心理教师将学生链接到专业社工机构或心理咨询机构以求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02).
[2] 刘天娥.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3] 余雅风.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J].人民论坛,2017(01).
[4] 张帅.规则教育视域下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研究[J].教育探索,2016(09).
[5] 王誉诺.校园欺凌的界定成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7(04).
[6] 马雷军.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08).
[7] 梁健雄.校园欺凌,社会工作的视角与介入[J].中国社会工作,2017(01).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校园霸凌基线调研与模式化解决工具包的设计(以天津两所中学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065463。
作者简介:张德龙(1996.09- ),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陶庆(1996.10- ),男,甘肃临洮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文博(1997.02- ),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岳文瀚(1996.11-),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张昕天(1997.01- ),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赵西宇(1997.02- ),男,壮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