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任航 沈洪帆 赵飞
摘 要:油画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寻求变化、寻求发展,而创新是创作的灵魂。基于本科、研究生阶段七年油画专业的学习,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有限的艺术视野,文章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出发,分析南充嘉陵江的起源,归纳和概述嘉陵江风光的基本特征,以及用油画艺术来表达对南充嘉陵江风光的感受,并结合2018年到2019年间自己在绘画创作上的技法实践,以南充嘉陵江风光为原型,进行油画创作,并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叙述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表达对南充嘉陵江的记忆和情感,从中找到能够启发自身绘画的观念并运用到绘画创作和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南充;嘉陵江;油画创作;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的青年项目(简称:2018年南充市社科联的青年项目)(NC2018C056 )研究成果。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在南充(地级市),嘉陵江从北自双女石流入市境,向南依次流经舞凤乡、城市区、新建乡、火花乡、文峰乡,在鹞子岩进入南充县境。境内长26千米,先后接纳荆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河道蜿蜒曲折。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对南充这座城市有很多回忆和感受,并且居住在嘉陵江边十多年,春夏秋冬,南充嘉陵江在四季中有不同的景致和風韵,经常引人驻足观看,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和摄影爱好者拍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南充嘉陵江大桥,即老大桥,其建于1975年7月,是南充市的第一座横跨江面的大桥,是连接高坪区和顺庆区之间的交通要道,桥中间是车道,两边是人行道。老大桥修建的时间最早,它不仅坚固而且美观,是每个南充人的记忆载体。每当夜幕降临,桥上就会亮起五颜六色的彩灯,将夜晚的嘉陵江点缀得神秘而妖娆。上中坝大桥又称三桥,是一座独塔不对称斜拉桥,西起顺庆城区胜利路口,东接高坪区江东大道,横跨并连通城市绿心——嘉陵江上中坝。嘉陵江上中坝湿地公园设计新颖,造型优美,是一座漂亮的城市景观。它的建成为南充市民提供新的周末休闲的去处,也为南充嘉陵江风光锦上添花。老大桥和三桥不仅为南充人的生活带来便捷,极大缓解南充顺庆区和高坪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是南充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笔者经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油画专业学习对油画艺术略有研究,也特别希望能使用这种表现形式将南充嘉陵江的美景尽可能多地展现给更多的人。
油画源自西方,漫长的岁月里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使它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纳、欣赏和喜爱。用油画这种媒介表现南充嘉陵江的美景是一种将艺术性与历史文化性完美结合的形式实践。用油画创作表现南充市嘉陵江风光需要根据南充嘉陵江独特的美景进行采风和写生,继而创作出系列化的作品。在创作初期选景时既要有表现嘉陵江宏观的大场景也要有表现生活气息的小场景,将近2007年至2017年这十年来家乡带给笔者的内心感触也融入到油画创作之中。油画是一种蕴含着交流意味的艺术品,笔者希望通过南充嘉陵江风光与油画创作的融合进而推动南充旅游发展,在艺术上探究南充美景的多向表达,在经济上辅助相关文创产品的多元发展,为南充的艺术经济建设做贡献。
油画创作是一个过程,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特点和采取的绘画方法。笔者从2018年到2019年,以南充嘉陵江为原型,进行绘画创作实践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初,这是资料搜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笔者有较多的想法,通过拍摄照片、写生、画草图,不断寻找更适合、更易表现的、更能代表南充嘉陵江特色的角度,以及用什么样的绘画技法来表现。最开始也尝试在网络图片中找素材,但发现这些图不仅像素低,而且会有版权问题,所以笔者放弃在网上找图片,而是通过自己拍摄和现场写生两种方式收集资料。有几个星期笔者大脑里很多想法,为实现落地实践,做出取舍,就用铅笔、水彩等将其以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阶段选择用草图进行创作,是一种比较简单、稳妥的做法,是进行正式创作前的热身。通过草图能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对想要表现的题材进行筛选,而南充嘉陵江风光是一个大的创作题材,可以先找到其中比较知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比如老大桥、三桥等,分别对其写生,最后形成组画,或以一整幅画表现南充嘉陵江风光。油画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与其他艺术相互关联,只有找到合适的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表现南充深厚的文化底蕴,描绘油画主体、细节等,将主题与技法相联结,整体画面更耐看。
这次油画创作是搜集资料、选择题材、表达观念的过程,让笔者不断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创作的过程也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厘清生活工作中的混沌,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绘画材料的熟悉程度及增强架上绘画创作的技能技巧,并且能快速发现自己在绘画艺术中最匮乏的知识和技法,对艺术知识体系的查漏补缺有功不可没的作用。搜集资料需要独到的艺术眼光和审美思维,在面对海量的资料信息才不会头昏眼花及人云亦云,能够坚持己见将需要的资料挑选出来,进行分类整理。接下来的选择题材对绘画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好的题材能事半功倍,而不尽如人意的题材很可能葬送整个创作。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图像,画家需要理清创作思路,从个人生存体验的角度去观照现实,去表达仅属于自己个人所拥有的艺术理想与对艺术的认知,充分运用纸媒、摄影、电脑并从中获取题材,确定题材后开始创作、
从2019年4月初至2019年8月是笔者进行绘画创作的第二阶段。笔者使用手机拍摄的图片作为素材,绘画主题选择的是雨过天晴后的老大桥、三桥及嘉陵江两岸风景,画面整体色调偏灰色,远景有的是在灰色的基础上偏紫色,也有的偏蓝色。选用80厘米长和60厘米宽的成品布画框,先用记号笔对画面进行起稿,用熟赭、绿色、天蓝、紫色分别勾画出建筑、树木、云的基本形状和位置,上色时根据油画颜料覆盖性强和干燥速度慢的特点,先用松节油调和少量青莲、群青、天蓝、象牙黑及大量钛白在油画成品布上将天空由近至远的云层的明暗分别表现出来,再用干净柔软的笔揉一揉,起到衔接的作用,同样对嘉陵江的上色也是从近至远、从深到浅,但在处理远处时必须要小心谨慎,否则会破坏草图的一些细节,为避免这种情况,宁可将远处留下来暂时不画。老大桥的桥面可以用钛白、象牙黑、熟赭等进行调和上色,而桥墩则用钛白、象牙黑等进行调和画出渐变的感觉,水面的倒影则是用象牙黑、湖蓝和少许灰色调和后上色,画面远处的背景是用降调的灰色分别进行渲染上色,使画面有远近距离感,画面左下角是近景,以绿色植物为主,用柠檬黄、淡黄、中黄、深黄、土黄、橘色与天蓝、湖蓝、群青等颜色分别进行调和,使植物更有层次感,也能烘托出画面空间感,显得湿润,甚至有下雨的氛围,与南方潮湿湿润的天气相得益彰。描绘这些身边日常景象能够让人感到亲切,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用群青、青莲、紫罗兰、灰等对画面右边的远景进行覆盖,用熟褐色、树绿、橄榄绿、宝石翠绿等涂绘中景的树木,在这个过程中画面的整体色调定下来后,接下来是画面的局部进行刻画和调整。在油画颜料上色过程中,更关注的是画面构图、结构、透视关系的协调,画远景的时候一开始是跟着照片的色调,最后呈现的效果是远处过于鲜亮,导致整个视觉上没有纵深感,因此将远景颜色做降调处理,即把白色、中黄色换成蓝紫灰色,这样远处的背景有了纵深感,与天空的背景色更搭配。在油画创作中,追求画面效果是第一准则,如何取舍、处理虚实关系没有固定准则,而是相对而言。用记号笔勾线虽然不像铅笔会影响上色效果,但第一遍上色后会有一些痕迹,颜料不能完全覆盖住草图,这提示创作者不能忽视细节的处理,从整体出发构图,再到局部细节的处理,将整个画面的近景、中景和远景进行对照并加以取舍。油画颜料在画面中上色主要从细化造型、色彩冷暖和鲜灰渐变着手。画面中近景是老大桥,中景是嘉陵江和两岸的植被,介于中景和远景的是上中坝湿地公园,远景是三桥及背后和两岸的建筑,造型细化的首要目标是老大桥。除了大桥桥面、桥墩和江中的倒影需要刻画,桥两边的栏杆和路灯也是非常重要的细节,用最小号的笔沾一点钛白和象牙黑,细致地勾画出体积感。
画面中雨过天晴的嘉陵江,左岸已经在些许的阳光下闪耀,而右边高坪仍然笼罩在乌云下,明暗之间互相渗透交融,使远景在画中得以延伸且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画面中有透气感。处理好近景、中景、远景的色彩关系,在画面中近景应着重刻画,中景是画面中近景和远景的过渡,画面中的远景不可过多刻画,不然就会因为太显眼影响整体效果。远景中的建筑要有较清楚的轮廓线,但同时在色彩关系上产生朦胧感。
通过这次以南充嘉陵江风光为主题的油画创作,笔者对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从上中坝大桥的修建与使用、上中坝湿地公园的建成与开放、老大桥的修葺与完善、高坪王府井的建成与开放到滨江大道和江东大道的重新施工,虽然在这次创作中没有面面俱到,但挑选的是很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这十多年南充的发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美,每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奋斗的人心中都是骄傲与自豪,笔者也尝试将学习到、感受到的运用到艺术教学中去,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帮助学生对油画这种绘画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油画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希望通过油画教学引导学生对传统艺术有更包容和更有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油画名作形成基本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对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能够油画创作过程中达到灵感的迸发和情感的宣扬,从而实现艺术本身的价值,而这也是高职院校设立艺术专业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
李佳,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画。
任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沈洪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赵飞,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