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9-09-17 08:25:46
关键词:高阶胜任硕士

马 燕 陈 星 胡 慧 丽

(重庆师范大学 a.研究生院, b.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硕士作为国家为教师职业领域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否具备较高的职业胜任能力,不仅关系自身未来教师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更关系国家各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与前景。职业胜任能力是指个体在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中,达到绩优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知识、技能、动机、态度等。教育硕士的职业胜任力是指教育硕士所具备的、与未来成功实施教学有关的个体特征,既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基本特征,又包括个体的自我认识、价值观、特质等高阶特征。[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能够综合典型相关分析、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等方法,在允许测量误差存在的情况下,估计多元变量或者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变量间的线性关系,使参数估计更为准确[2]。因此使用数理分析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等实证研究,可以较好地了解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现状,掌握影响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不同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根据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结果,为改革高校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以及提升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出发,通过构建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与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当前在读教育硕士有关教师职业胜任力的相关情况,并根据个人背景的差异、职业素养维度的不同,探讨其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影响,最终为高校及个人的相关对策调整提供实质性的意见。

(二)研究方法

运用实质研究方法,以高阶实证研究中的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e Equation Model)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构建SEM的模型来解释并解决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相较于传统研究中“重定性轻定量、重思辨轻实证”的方法而言,运用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实质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所研究问题的本质与规律[3]。

(1)问卷调查法

选择以西部地区具有教育学硕士培养资格的高校展开问卷调查,以在读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在读教育硕士包括全日制与非全日两类,涵盖学科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科教学(各类)。

参照问卷制定标准,编制了“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对象相关信息的选择题,包括学生的性别、学校属性、年级、专业喜爱度等;第二部分采用五级量表,对有关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量表中不同测量指标的操作性定义的行为进行描述。问卷以微信和QQ的方式向相关高校的教育硕士发放,并在网络终端进行填写,回收网络问卷500份后,停止问卷发放。

(2)数理分析法

借助SPSS与AMOS(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利用SPSS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并着重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MOS构建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模型,通过模型拟合程度检验,来验证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模型中各变量之间,以及各指标与对应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调查问卷设计

为更好地设计“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现状调查”问卷中有关量表的问题内容、选项设计、问题用字以及问题次序,研究参考了其他有关职业胜任能力问卷的整体风格,以麦克利兰提出的胜任力理论为依据[4],以确定教师教育素养和价值观为思路,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3个维度制定衡量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量表。3个维度下的具体测量指标则参照教师职业标准相关条例和要求,运用专家访谈法,对1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3轮开放式的访谈,结合其结果和相关意见后修订。包含18个测量指标在内的初级量表构建完成后,提供给50位在职教师以及教育硕士反复测评,并根据反馈结果对测量指标的数量及内容进行不断修改,最终形成表1所示包含3个维度、15个测量指标在内的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量表及操作性定义。

表1 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量表及操作性定义

(四)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问卷于2018年12月20—30日在网上进行发放,当样本数达到500个后停止发放。由于研究采用的是网络问卷,并对网络问卷的填写添加了限制条件,答题者必须回答所有问题后才可以提交问卷,所以500份问卷均为有效,样本数据不存在缺失。500份有效样本中,男女生的人数分别为73、427;研一、研二和研三的人数分别为279、113、108;本科是否为师范生的人数分别为383、117;是否参加过一个月以上教育实习的人数分别为429、71;是否有亲属从事教师职业人数分别为302、198,样本数据来源分布较好。

(1)信度分析

研究采用了常见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经过SPSS17.0运算,其结果如表2所示。整体问卷和问卷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8,这表明问卷整体以及量表的可信度较好,问卷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表2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2)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构效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5]在开展因子分析前,采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型检验值对问卷量表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量表数据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6]由表3的结果可知,KMO系数值为0.876>0.8,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0.01,说明问卷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3 问卷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研究对问卷量表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即“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结果显示,包括3个维度和15个测量指标在内的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量表一共可以提取出占总解释方差57.34%的3个因子,所提取的因子比较理想,各因子与所属指标之间的载荷均大于0.55,故本研究中的问卷量表效度良好。另外,3个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以及所包含的指标如下。

因子1:方差贡献率最高,为26.37%。包含实践性知识、教学设计技能、文化知识、学科性知识、教学辅导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这6个题项,根据各自的操作性定义可知,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需的高阶职业知识和技能,故命名因子1为高阶职业素养。

因子2:方差贡献率其次,为16.96%。包含课堂教学技能、为人师表、教学评价技能、教育性知识、关爱学生这5个题项,根据各自的操作性定义可知,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态度,故命名因子2为基本职业素养。

因子3:方差贡献率最低,为14.01%。包含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爱国守法这4个题项,根据各自的操作性定义可知,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胜任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价值观,故命名因子3为职业价值观。

研究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上,进一步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各因子与所属指标之间的载荷数,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进行权重分配,得出了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

表4 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为了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变量的关系,研究采用Amos软件作为构建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工具。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线性模型,它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多变量数据,而Amos则是一种处理结构方程模型的软件,是结合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的有力工具。[7]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潜变量是需要显变量来测量的,变量间的单箭头表示“有影响”,双箭头表示“有关系”,因此研究在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职业胜任能力、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为潜变量,相应的测量指标为显变量,再结合以下三点假设:第一,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职业价值观对高阶职业素养和基本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基本职业素养对高阶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构建了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数据拟合检验,拟合检验的标准化估计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标准化估计模型

检验数据与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标有绝对适配指标:χ2值、RMR值、RMSEA值、GFI值、AGFI值;增值适配指标:NFI值、IFI值、TLI值、RFI值、CFI值;简约适配指数:PGFI值、PCFI值、CN值、PNFI值等。本模型主要拟合指数如表5所示。模型拟合程度结果摘要表明,所有统计检验量均满足适配要求,数据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模型不需要修正,可以用于检验提出的理论假设。

表5 模型拟合程度结果摘要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良好,高阶职业素养掌握程度较高

研究根据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样本得分,计算出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得分表,如表6所示。其中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均分为4.18分(满分均为5分);三个一级指标中,高阶职业素养的均分为4.14分、基本职业素养的均分为3.83分、职业价值观的均分为4.70分;另外,根据各三级指标得分的均分大小排序可以得出,均分小于4分的三个二级指标有4个,分别为:教育性知识(3.29分)、教学评价技能(3.62分)、课堂教学技能(3.69分)、文化知识(3.84分)。

表6 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得分表

从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1)在读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良好。教育硕士作为国家为教育行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完全能够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工作。

(2)高阶职业素养均分相较于基本职业素养均分更高。教育硕士在硕士学习阶段,在认真学习基本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注重高阶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且掌握程度较高。

(3)教育硕士在教育性知识、教学评价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文化知识方面相较于其他职业知识与能力仍有不足,教育硕士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相关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胜任能力。

2.个人背景差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高阶职业素养等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按照性别、年级、是否为师范生、是否参加教育实习、是否有亲属从事教师职业,对在读教育硕士在职业胜任能力、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所得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主要分析结果即个人背景差异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影响是否显著,如表7所示。

表7 职业胜任能力在个人背景上的差异

结合所有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1)教育硕士的职业胜任能力、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在性别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教育硕士在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后,心智相对已发育完善,男生与女生在经历本科的学习以及获取一定的职业素养后,性别已不再成为影响因素。

(2)教育硕士在本科是否为师范生方面,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但高阶职业素养在教育硕士本科是否为师范生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为师范生的同学具有更高的高阶职业素养,这得益于师范生的性质,师范生在本科阶段获取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要远高于非师范生。

(3)教育硕士的职业胜任能力、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在教育硕士是否参加过实习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教育硕士参加教育实习,仍然是提升自身职业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硕士通过参加实习,不断获取新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完善自身,从而更好地胜任教师职业。

(4)教育硕士的职业胜任能力在教育硕士的年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年级越高,其职业胜任能力的均分越高,并且研三年级的均分要远高于研二和研一年级的均分,研三的学生在经过三年学习后,其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积累较为扎实,也说明学校对教育硕士的培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5)教育硕士的职业胜任能力以及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在教育硕士是否有亲属从事教师职业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不能忽略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处于教师家庭环境下的硕士,相较于他人而言,总是能在校外获取更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3.基本职业素养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假设不成立,其他假设均成立

AMOS中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模型拟合结果如表8所示。表8结果表明,由于基本职业素养与职业胜任能力的路径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值<1.96),所以基本职业素养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假设不予支持,其他假设均得到支持。在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标准化估计模型中(见图1),各测量指标在对应潜变量上的负荷值除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三个指标的较低以外,其余均接近或大于0.5,且统计显著,说明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模型中的观测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相应的潜在变量。负荷值即为潜在变量与测量指标间的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越大,测量指标对潜在变量的影响越大。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标准化估计模型中各测量指标在对应潜变量上的负荷值的大小排序与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一致,对潜变量高阶职业素养影响最大的是实践性知识与教学设计技能两个测量指标,对潜变量基本职业素养影响最大的是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评价技能两个测量指标,对潜变量职业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是教书育人与爱岗敬业两个测量指标。

表8 结构模型估计结果摘要

注:*表示p<0.05水平上显著

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来看,高阶职业素养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力最大;基本职业素养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影响不大;基本职业素养对高阶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基本职业素养、高阶职业素养以及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掌握扎实的基础职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学习高阶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硕士学习阶段,掌握高阶的职业素养才是学习的首要,学习和掌握高阶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胜任能力,而继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已不能满足提升职业胜任能力的需要。另外,态度决定一切,教育硕士在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以便促进自己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

(二)相关建议

1.高校应增强教育硕士外出实习的力度

研究的数理分析结果表明,教育硕士的职业胜任能力、高阶职业素养、基本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方面在教育硕士是否参加过实习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高校应加强教育硕士外出实习的力度,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给教育硕士选择,实践性知识作为影响高阶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教育硕士通过实习才能获取更多的实践性知识,提升自身高阶职业素养,进而促进自身职业胜任能力,高校安排教育硕士外出实习,对促进教育硕士就业以及保障学校相关就业率具有积极作用。

2.高校应注重对教育硕士高阶职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的培养

高阶职业素养对职业价值观和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应以培养教育硕士高阶职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也就是以培养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学科性知识、教学研究技能、教学辅导技能等高阶职业素养为核心,同时也应该兼顾对教育硕士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对教育硕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等职业态度的培养。高校注重对教育硕士在高阶职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国家在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质量和效率。

3.教育硕士自身应注重高阶职业素养的积累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研究的数理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都表明,高阶职业素养是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参加实习或实践知识对教育硕士职业胜任能力以及高阶职业素养都具有显著的作用。这就需要教育硕士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知识的积累,通过参加教育实习等实践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学科性知识、教学研究技能、教学辅导技能等高阶职业素养,进而提升自身职业胜任能力。另外,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育硕士在积累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等职业态度,教育硕士拥有高尚的职业价值观更有利于自己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以及自身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教育硕士注重高阶职业素养的积累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在将来更好地胜任教师职业。

猜你喜欢
高阶胜任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0年1期)2020-11-03 09:16:02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基于Bernstein多项式的配点法解高阶常微分方程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