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分析

2019-09-17 01:20:20王留洋张跃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乳靶区乳腺

王留洋,张跃强

(周口市中医院肿瘤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图像引导放疗是将精确放疗和影像学图像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治技术[1]。与常规放疗措施比较,该技术可以帮助医师更好看到肿瘤靶区的空间情况,提高精确治疗效果[2]。乳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经过图像引导放疗,可以分辨肿瘤的位置、形态,确定组织器官的位置,从而达到精确放疗的目的[3]。CT图像引导系统通过采取金属标志物贴在患者乳腺瘤床位置,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标志物位移进行监测,定位肿瘤位置,然后把CT扫描的图像和计划的图像进行对比,以此发现位移误差,评价CT图像引导技术的价值[4]。我院开展了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在CT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2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0~61(40.25±8.44)岁;8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4例为原位癌,12例为浸润性小叶癌。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术后分期为Ⅰ~Ⅱa期;第1次进行放疗;全程调强放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不符合本研究干预方案。

1.3 方法将患者摆放好体位,用专门的辅助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患者保持呼吸平静,然后CT图像定位,扫描乳腺、肺部、腋窝和锁骨上下部、下颈部,设置层厚为3 mm。在系统中标记出固定线,根据固定的标记做出计划设计,打印正位和侧位图像。根据放疗计划的参考数据,进行CT图像选择中心点,然后进行正侧位拍片,和计划图像进行对比,计算摆位误差。

1.4 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第1、5、10次放疗摆位误差情况。

2 结果

120例患者第1、5、10次放疗时在X、Y、Z轴3个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5 mm。Z轴方向误差最小,与X、Y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X轴与Y轴方向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120例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比较 mm

注:与Z轴方向比较,1)P<0.05

3 讨论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5-6]。在人体中,乳腺作为一种器官,并非维持人体生活活动所必须,因此,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7-8]。但是,乳腺癌细胞已经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容易脱落。当肿瘤细胞脱落后,容易扩散至血液,波及全身,危及生命[9]。

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较高,我国也有着一定的发病率。乳腺癌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0]。随着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乳腺癌死亡率表现出逐步下降趋势。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及时、积极、准确,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乳腺癌是现阶段女性生殖肿瘤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治疗不当会对女性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对美观造成威胁。保乳术配合放疗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案。与常规乳腺癌放疗相比,图像引导精确放疗更注重调强放疗过程中的剂量分布均匀和准确性,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第1、5、10次放疗时在X、Y、Z轴3个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5 mm,而且Z轴方向误差最小,与X、Y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说明通过CT图像引导,能够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对保乳术患者术后进行放疗,其放疗靶区包括整个乳腺组织,经常规的切线野照射配合楔形滤片技术,能够保证二维平面的剂量均一性,尤其是在乳头中心轴的位置。然而,对于其他部位,却难以做到剂量分布的均一性,很容易发生剂量热点,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心脏血管损伤、毛细血管扩张等,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临床通过改进放疗技术,实施调强放疗,使得剂量分布更为均匀,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乳腺位置较特殊,容易受手臂移动、人体活动等的影响而发生位置发生变化,常规的电子射野影像照射,难以清晰显示乳腺的位置变化,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通过CT图像引导和计划的模型进行对比,调整参数后,会使得治疗准确度得到提高。高宗毅等[11]研究了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结果表明,调强放疗不仅能够提升剂量均匀性和靶区适形性,还能够减少对心脏与肺部的照射剂量和体积。孙学文[12]研究了乳腺癌放疗中2种不同固定技术的效果,以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取乳腺托架固定技术、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技术进行固定。结果发现,应用乳腺托架联合真空垫固定技术的误差更小,效果较乳腺托架固定技术更优。从这些研究可以发现,放射剂量、固定模式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总之,在CT图像引导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能够减小摆位误差,应用价值较高。尽管该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肿瘤靶区还会受体积的影响,而且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对治疗造成影响。因此,关于其具体的治疗效果、方案的优化,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保乳靶区乳腺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2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6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04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