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研究

2019-09-17 03:29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王磊转型期纪实

“非虚构”几乎“非”掉了一切,但它却自由地游走于不同的文体之间,而不需要承担这些文体的历史负担。但问题是,“真实”呢?我们既不敢说“非虚构”与“虚构”的对决中有多少胜算,比之“底层写作”,也很难看出究竟哪一个更真切地反映了转型期中国的乡土现实。

——赵牧:《在纪实与虚构之外——从“非虚构”的概念悖论说起》

“非虚构”作家走出了“回归个人”的狭隘创作观念,积极分享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并且其书写大大超越了传统严肃文学反映现实的速度,这些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王磊光:《论“非虚构”写作的发生机制》

“非虚构”从调查采访到写作,必须注重共在、共鸣、共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三角关系,只有让它们既是做法也是目标,既是过程也是结局,才能促成一部好作品的诞生。

——阎海军:《“非虚构”写作的勃兴与趋向》

猜你喜欢
王磊转型期纪实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评价及障碍诊断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Carriage to eternity: image of death in Dickinson and Donne
作品选登
不再被“圆”困住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郑州擂台赛纪实
“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