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画书读者接受与文化传承

2019-09-16 12:57王壮于华颖刘晓晔
现代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王壮 于华颖 刘晓晔

摘要:优秀原创童谣图画书的“畅销”与“常销”是图画书出版的重要“现象”。对优秀童谣图画书的分析发现:童谣图画书语言的韵律性、内容的游戏性和故事的表演性是其畅销的重要要素;童谣图画书浓郁的民俗特征以及巧妙的图画再造是其常销的关键。我国儿童图画书选题应借鉴童谣图画书成功的关键因素,关注并重视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挖掘图画书的游戏性因素并重视吸纳儿童能够接受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关键词:童谣图画书;儿童图画书;传统文化;儿童接受

我国已经进入儿童图画书出版的“第二个黄金十年”,迈向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追求“高质量”发展,为儿童图画书的选题内容提供了一次内省的契机。在图画书选题策划中,出版工作者需要明确图画书的双重服务属性,既服务于满足儿童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需要,同时也要兼顾图画书作为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需要意识到“儿童文学有别于一般文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在于,自它诞生之日起,便天然地背负有化成儿童的文化责任。这种化成属于广义的教育……所有的面向必然围绕着这一广义的教化功能展开”。①本文将透过童谣图画书的“畅销”和“长销”现象,归纳总结其令读者接受与文化传承的深层次特点,摸索儿童图画书选题成功的关键,为提升我国儿童图画书的出版水平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一、童谣图画书的“畅销”元素分析

图画书作品是否符合目标读者的审美期待,决定了其是否能够经受市场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虽然儿童读者并非图画书的直接购买者,但研究发现家长在图画书消费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是孩子图书的喜爱程度。②因此童谣图画书畅销的秘诀就在于其与儿童读者是否能够建立起亲密关系,是否能够吸引儿童读者的兴趣并充分满足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1.童谣的韵律性语言适应了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

图画书主要包括故事图画书(StoryPictureBooks)、知识图画书(InformationalPictureBooks)和歌谣图画书(Rhyming/Poetic/WordPlayBooks),分别对应叙事、说明和韵律语言三大语言经验类型。③童谣在古代被称为“孺子歌”“小儿语”,从起源上来看,本就包含“逗弄婴儿之谣”的意义,有时只是通过无意义的音节,向婴儿传递节奏和声音。④因此童谣图画书的语言不同于故事图画书和知识性图画书,其具有节奏性和韵律性。我国著名学者褚东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其文章《中国儿歌的研究》中指出童谣与儿童需求,尤其是语音发展之间的高度契合性。⑤以我国著名诗人鲁兵以传统故事为原型改编的童谣图画书《老虎外婆》中的语言为例:

大老虎,吃馍馍,

吃了一个要一个,

吃了一個要一个,

嘴里还说肚子饿。

通过“mó”“g蔓è”的押韵,使儿童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快速地掌握图画书中的语言,这种韵律化的语言形式适宜儿童读者的语言欣赏趣味,因此也就成为童谣图画书受到儿童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2.童谣的游戏性内容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求

在游戏中儿童寻找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感,获得了对自我和社会关系的某种确定性。虽然在成人看来,当儿童披上一个小棉袄来扮演穿着“袈裟”的唐僧时,多少会感觉有些荒诞和滑稽,但儿童却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精神满足。而童谣图画书恰恰具有游戏性的特征,童谣中常用的滑稽、颠倒以及夸张等表现手法与儿童的游戏性不谋而合。因此童谣就是儿童的游戏,它“是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儿童在吟诵童谣时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心态”。⑥因此当儿童读起《一园青菜成了精》: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

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置身于“一园青菜”的想象世界中,在“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愉悦和满足。童谣图画书为儿童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富有的游戏性为读者营造了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迎合了儿童心灵内在的生长力量,成就了儿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体验。

3.童谣故事的表演性激发了儿童天生的表现欲

能够一代代口耳相传的优秀童谣,不但具有简短、押韵和便于儿童诵记等特点,同时这类童谣的语言必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并往往能够讲述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因此大量童谣均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特征,很容易将语言与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阅读中”,可以“运用《一园青菜成了精》进行说唱表演或课本剧表演”。⑦而国外经典童谣同样具有表演性的特征,不少童谣图画书还利用这一特征开发了具有表演性的衍生产品。引进版《彩虹兔SingAlong欢唱童谣》除童谣故事绘本外,还提供了音频、童谣动画视频和童谣律动的教学示范表演。例如当儿童阅读:

Threelittlemonkeysjumpedonthebed.

Onefelloffandbumpedhishead.

Mamacalledthedoctorandthedoctorsaid,

“Nomoremonkeysjumpingonthebed!”

……

这样的内容后,可以观看教学示范视频,然后很自然地根据童谣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和创造性表演,既满足了儿童的语言学习需要,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满足儿童的表演欲。

二、童谣图画书的“常销”元素分析

童谣图画书之所以能够常销与其所保留的童谣本身的民俗性,以及通过绘画手段呈现出的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密不可分。

1.民俗性使其穿越时代经久不衰

童谣图画书是以童谣为基础进行的图画书创作,童谣仍然是图画书的主体之一。作为口头民间文学形式,一些具有典型时代特殊性的童谣在时间的涤荡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传承下来的童谣则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不仅能够反映一个社会文化中较为核心、较为典型的价值观,同时能够通过情趣化的语言风格展现民风民俗,在幽默与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文化传承。美国著名中国民间文学运动研究专家洪长泰认为,童谣“不仅能反映儿童的世界观,也能反映整个社会的世界观”,“从广义上来讲它揭示了儿童所生活的社会的丰富图像”。⑧童谣图画书在本质上具有民俗性,也是民俗的镜子,能够成为儿童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互动的重要中介,反映并实现着民族文化的代际传承。例如《一园青菜成了精》中的“银杆枪”“扫堂腿”所反映的是中华文化中的武术,《月亮月光光》中“八月十五月光光,我和阿妈拜月娘”则反映了代代相传的客家人婚娶和节庆习俗。

2.图画再造性使其贴近儿童生活焕发活力

童谣图画书通过现代画家的再创作对童谣进行了形象化和艺术化处理,不仅令童谣更加生动形象,更赋予了童谣以现代生命,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连接在一起。童谣中包含丰富的民俗内容,饮食、人物、服饰、农业和科技等均在其中得以体现,研究发现中国童谣中经常出现油、麻花辫、豆腐、豆芽、香、龙、宝塔、莲花、米饭、肚兜,墨西哥儿歌中经常会有圣母玛利亚,苏格兰儿歌经常提到麦片粥、鱼、石南和方格子披肩,美国儿歌则以机械和科技见长,经常出现缝纫机、电话、铁路、收音机和电视。⑨因此对童谣的图画再造不仅有利于儿童感受民族文化,认识自己所处的历史和时空,同时有利于其建立自我意识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老猫老猫》中借助绘画手段,实现了对传统民俗的视觉转化,通过节日符号“门神”以及“竹篮”“玉米”“大蒜辫子”等一系列生活化的视觉文化符号,令民风民俗跃然纸上,大大降低了儿童对童谣中民俗内容感知的难度。童谣图画书《耗子大爷在家吗?》开篇就通过鼠标逃跑的画面实现了现实生活与传统童谣的对接,将现代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童谣的想象世界自然地融为一体。

三、童谣图画书的畅销与常销元素对我国原创图画书选题的启示

1.高度重视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

在创作与出版领域很多专家很早就注意到儿童读物应该重视与儿童读者的“心意相通”,认为“作家只有与儿童靠拢、贴紧,寻求与儿童相同的频率,与小读者思想相通,才能够创作出反映今天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特点的好的作品来”,“必须考虑到幼儿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要富有儿童情趣”。⑩例如《哆悉哒》《米奇拉,摩奇拉咚咚!》等不少图画书作品的语言中经常包含着儿童式的“胡说八道”;原创图画书《我是小齐齐》中“不过,范老师不帮我们打饭,她教我们唱歌”这样的文字站在儿童读者的语言理解习惯上进行创作,表现出对儿童语言接受习惯的认同。但不能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不少儿童图画书的语言仍然难以与儿童贴近,一些科普知识图画书就很少考虑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不能够“由浅入深”地将科学知识娓娓道来;一些充满道德训诫话语与灌输意味的儿童读物,仍然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席位;一些作品则片面追求“简单”“浅显”,忽略作品应有的文学性或科学性……从事儿童图画书创作与出版的作者和编辑们应该打破行业壁垒,善于与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同时更应多与儿童接触和交往,实现文学语言与儿童接受之间的自然融合,出版更多能够真正满足儿童阅读需求的图画书。

2.密切关注儿童读者的游戏性需求

童年期是以游戏为基本特征的,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场“意义猜测的游戏”,因此在图画书选题中应充分挖掘游戏性因素,使图画书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游戏化的语言、游戏化的内容结构等,渗透“冒险”“恶作剧”“出其不意”等具有游戏精神的情节,这些情节可以与儿童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并重复。不少国内外畅销的图画书中经常会有表现儿童嬉戏玩耍的情节,使图画书与儿童读者更具共鸣,比如《大卫,不可以》画面中各式各样的玩具,《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比赛跳绳的情节。而《小蝌蚪找妈妈》《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等大量图画书都运用了特定的表达结构,让儿童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猜测—验证”的快感。还有一些图画书,比如《如果我是一只狮子》《蹦》以及埃尔维·杜莱的一系列游戏书等将书与儿童游戏紧密结合,使阅读变成了真实的游戏过程。

3.充分吸纳儿童读者能够接受的文化元素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应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并将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但文化并非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抽象内容,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当前儿童图画书创作中的传统文化题材大多限于传统神话、传说的改编与再造,中华文化与图画书所表现的童心、童趣结合程度仍然不高。?因此在图画书选题中应该充分借鉴童谣类图画书的畅销和长销元素,积极拓宽图画书选题创作和策划的思考维度,那些能够反映社会精神文化风貌的各类人物、事件、风俗习惯等内容,尤其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均可纳入图画书的选题视野。例如,英国著名画家米妮·格雷取材于鹅妈妈传统童谣而创作的图画书《碟子勺子历险记》,将传统童谣和儿童熟悉的当代生活紧密结合,荣获2007年英国凯特·格林威大奖?。目前我国一些优秀的原创儿童图画书选题在文字和图画创作中非常重视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例如将功夫、茶、红灯笼、传统节日、走亲访友等各类中华元素渗透于故事情节和图画细节与背景之中,成功实现了在儿童可接受范围内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未来十年是图画书走向“高质量”发展与繁荣的黄金时代,当下中国儿童图画书出版仍然处在一个空前利好的发展时期。童谣图画书的“畅销”与“常销”是图画书出版的重要“现象”,合理借鉴其中的成功元素,能够帮助创作者和出版工作者在了解儿童语言接受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画书中文图交织所表达出的游戏性和表演性等特点,让儿童文学艺术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相融相生,相得益彰。透过饶有趣味的儿童图画书链接起中华民族及世界各个民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应成为童书出版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

注释:

①方卫平.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J].文艺争鸣,2012(10):96-102.

②刘晓晔,孙璐.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基于当当网客户匿名评论的研究[J].出版广角,2016(3):57-59.

③SierschynskiJ.BelindaL.PugheB.Complexityinpicturebooks[J].TheReadingTeacher,2014,68(4):287-295.

④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71.

⑤褚东郊.中国儿歌的研究[A].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C],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1-23.

⑥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2.

⑦孙超.话言“画”语,绘声“绘”色——绘本阅读课《一园青菜成了精》教学感悟[J].小学教学研究,2018(9):22-24.

⑧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M].董晓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157-158.

⑨HawkinsR.NurseryRhymes:MirrorsofaCulture.ElementaryEnglish,1971,48(6):617-621.

⑩王音.为亿万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部分专家谈低幼读物编辑出版工作[J].出版工作,1983(8):1345.

?王壮,刘晓晔.中华文化符号在原创图画书选题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对五大华语图画书奖获奖作品的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7(11):60-63.

?NationalGovernorsAssociationCenterforBestPractices(NGA),CouncilofChiefStateSchoolOfficers(CCSSO).TheCommonCoreStateStandardsforEnglishLanguageArts&LiteracyinHistory/SocialStudies,Science,andTechnicalSubjects(CCSS)[S/OL].http://www.Corestandards.org/wp-content/uploads/ELA_Standardsl.pdf.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