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个优秀的课例都要经过锻造才得以呈现。文章基于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结合“我们的小缆车”一课的执教设计,从目标制定和活动设计两方面对磨课进行深入反思与探讨,旨在构建优质高效的科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探究活动
作者简介:李伟,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教师。(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图分类号:G632.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9-0099-02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课不精彩,磨炼方可出彩”。教师对待每一节课,都应该有不断摸索、多次实践、再次磨炼的勇气和决心。笔者有幸曾三次公开执教“我们的小缆车”,经过执教、磨课,笔者从目标制定和活动设计两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时,该课的选择和编排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和力其实并不陌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物体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物体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才会从静止开始运动,也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物体失去了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小车为研究对象,在实践操作中指导学生研究车是怎样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学生通过安装小缆车,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影响。根据背景分析,笔者试教前制定了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科学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2.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反思】
五年级学生在已有的科学能力基础上,可以掌握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但是,重力的表述使学生很容易混淆重力和拉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强调小车是因为受到一定的拉力才运动起来的,而这个拉力是垫圈的重力转化而来的。所以,教师要将重力概念表述为: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活动及讨论汇报很难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完成,所以,笔者根据课堂反思及同行教师的点评,对学生要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做了新的调整。在笔者第三次执教前,教育部颁发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课标将原有的“三维目标”改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即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这项改革契合了小学科学课程面对全体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在三类目标的基础上,新课标新增学生要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据新课标,笔者制定了契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四维目标:
【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让小车恰好运动起来的拉力。
2.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科学事实,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2.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2.激发设计新型动力小车的创新意识。
本课共分为三块内容,分别是认识各种动力的车、安装一个小缆车、认识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教学中,笔者将第一项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简单呈现引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学生学情时,笔者发现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快速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车,因此,笔者以马车、汽车、自行车、电瓶车图片引入,借用快问快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笔者不断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以期呈现出更为精彩的课堂。笔者基于每一次活动设计的重点谈谈执教后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试教】
学生小组活动:根据所给材料安装一个小缆车
合作探究活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反思】
在小组活动中,在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细绳的长短控制、悬挂垫圈的方式方面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因而,教师在分析本组安装方法的理由和优缺点时时间消耗过多,而该过程对后面的探究活动意义不大。此外,合作探究活动分为两个小任务:一是逐个挂垫圈让小车刚好运动起来,二是逐渐增大拉力让小车运动的更快。在本次试教中,笔者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但是在巡视中笔者发现很多不足。如:多组学生直接开始第二个任务,并没有逐一增加垫圈找到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垫圈个数(拉力);对比实验中控制相同条件不当;计时方法有误,数据选择不当等等。笔者将这些问题放在汇报中加以解决,既不能及时反馈实验时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可以重点汇报、谈论,分析现象、数据,进而得出结论。但是,作为公开执教课,合作探究活动还亟待改进完善,以便突出重点,高效有序。经过指点,笔者在多次磨课的基础上让该课能够更加合理地呈现。
【第三次执教】
探究活动一:用所给材料让小缆车动起来
探究活动二:
1.用最少的垫圈让小车动起来
2.让你的小车运动的更快
【教学反思】
在本次公开执教之前,教师已对学生的基本学情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按五人每组分好组别及成员任务(材料员、记录员、计时员、操作员和观察员),同时让各小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做最终的实验汇报交流。这项工作不仅为课堂上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秒表的使用及相关注意事项也要在该环节中完成,以便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此外,各项活动时间要安排合理,顺序得当。在教学中,笔者将重点放在探究活动二上,活动后对数据做全面汇报和合理分析。探究活动一结束后,笔者与学生共同小结重力的概念,并分析运动过程中垫圈重力与绳子拉力之间的转化关系。任务明确后,教师对第二个任务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总结出试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如何控制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实验重复三次;每个垫圈的重量要相同,等等。本次执教时间分配适当合理,学生基本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仔细分析数据、完成任务单、得出结论。活动后,学生汇报实验,各小组都能得到最终的结论。在汇报阶段,教师要对各小组不同的数据和选取数据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处理能力。教师要悉心制定各项活动方案,引导和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独立汇报并分析实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
每一个优秀的课例都要经过锻造才得以呈现。年轻教师更应当对每一节课都充满着热爱,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去摸索、去尝试、去改进,从而构建优质的科学课堂,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 林景武.执教《用手来测量》一课后的再认识[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1).
[2] 吴秋月.“磨”出精彩——以《果实》一课的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2).
[3] 王萌,刘旭.《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实录和分析[J].探秘(科学课),2011,(10).
责任编辑 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