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2019-09-16 02:36袁晕虹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观点思维

袁晕虹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是国际国内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文化基础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部分,其中“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批判质疑”中特别强调“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选择和决定等”。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应该将它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且用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做指导。

一、借助文本,读写结合

语文学科是一门通过语言文字来培育文化、精神和能力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逻辑地、辩证地探讨问题,是训练批判性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1.课前读写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针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并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对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主题、人物塑造、写作特色上都堪称经典,也是一篇很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故事。那么,如何通过写预习中的发现和思考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可通过如下学习单帮助学生思考和写作。

学生借助学习单的提示,在初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下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小女孩死后还带着微笑?”“为什么第一次擦亮火柴出现的不是老奶奶?”“小女孩擦亮火柴后,都出现了她想要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出现她的爸爸、妈妈呢?”……梳理学生的问题,我们发现,有的是指向课文内容的,有的是指向课文表达形式的,还有的是指向课文思想感情的。再看学生写下的初步理解:“为什么小女孩死后还带着微笑?死是让人非常害怕的,我就是一个很怕死的人。但是,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会死后还带着微笑呢?课文中写她那么可怜,没有吃的,连鞋子都是妈妈的,我想,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但是,我还是不赞成用死的方式来摆脱这种痛苦,安徒生为什么要这样写故事的结局呢?”

教师设计这样的“课前写”,让学生在预习时针对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习惯,同时也为课堂上学生进行观点交流与辩驳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迈向深度学习。

2.課中读写

课堂是学生思想交锋的场域。教师在掌握学生已有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多方观点进行碰撞,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见到的是,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时间学生想说的太多,但又说不清楚,表达逻辑混乱,对文本细节关注不够,上下关联不够,点状思维明显。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思维迸发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冷静思考、多角度辨析、有逻辑地表达呢?我在教学中,多次运用“课中写”策略。

如在学习《自然之道》时,学生针对“向导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路径,让学生根据三个小问题提示,写下自己的看法。

(1)请站在游客的角度替向导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2)请站在向导的角度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3)如果你是向导,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不断反刍文本内容、关注细节、关联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因果分析、推理论断,做到了有条理、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后读写

单篇阅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辨析观点。我在教学中尝试引进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聚焦同一主题。在学完《金色的脚印》后,学生认为狐狸也是值得敬佩的,它也跟人一样,会用生命去保护自己的孩子,与之前学的《酸的和甜的》中的狡猾狐狸完全不同。为了让学生对狐狸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选择了《火焰》《欧洲狐狸的秘密生活》《狐狸的清白》《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以及课外读物《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写下自己的思考:同样是狐狸,为什么它的形象截然不同,请你试着分析一下。

针对同一人物。在学完单篇文章后,学生对于人物的认识往往比较单一。要想让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有多角度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教师要选择不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再反思。如《孔融让梨》,有人说孔融不应该让,应该遵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个人不能活得这么虚伪。也有人在生活中对“让梨”这个事情进行了调查,发现“让”与“不让”,与拥有梨的人对梨的喜好程度、谦让对象、家庭影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针对《孔融让梨》的故事,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选取同一文体。送别诗在教材中出现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送别诗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将这些诗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判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同是送别诗,李白、王维、高适这三位诗人也同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为什么他们的诗歌里蕴含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呢?请你试着分析一下。

教师针对某一篇文章,选取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能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反思自己的认识,以此拓展思维的广度,延展思维的深度,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冷静、客观、公正看待问题的态度。

二、关注生活,多元思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向人的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社会的热点事件缺乏深入关注,缺少独立的思考,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于是,我们从关注事件着手,开发生活写作课程,对学生进行批判思维的训练。

1.关注“小”事件

(1)写心情日志。

每个人,无论年龄大小,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开心的、伤心的、失望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属于自己的心情日志,记录自己的情绪体验,写下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一次,期中考试完我发下试卷后,有个女生因为考得不理想,就在自己的心情日志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刚刚老师发了期中测试卷,我考得不好,心情有点糟糕。同桌是个学霸,于是就安慰我说……老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不怎么爱思考的毛病……他们说得都没错,但对于这个事情,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费脑筋的人,我对插花和美术都特别感兴趣。我插上一整天的花也不会觉得烦躁……发完这些牢骚,我觉得我又有力气去拼一把了,希望不让爱我的老师失望。”

(2) 天天早报。

班级专门开辟了“天天早报”时间,每天早上让学生用10分钟时间分享校园、班级发生的新鲜事、稀奇事。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有学生这样说:

“昨天早上某班两名同学抬着牛奶桶奔跑,因为他们跑的速度不一样,摔倒了,牛奶洒了一地。旁边的同学见了准备跑过去帮忙,可那两名同学居然不让,问其原因,原来是因为数学老师此刻正在评讲作业,想以此为借口晚点回去就不用听讲评了。我一听,瞬间觉得这两个同学的胆子可真大,换了是我,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敢这样做呀。你们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2.关注“大”事件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到学校、教师身上,怎么培养呢?我的做法是引导他们关注国际国内的热门事件,然后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借每周五的活动课时间专门利用20分钟进行“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社会热门事件分享。我在每周五统一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最近的某一社会热门事件进行为期一周到兩周的持续关注,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途径,跟踪事件发展,收集不同人对事件的看法,再写下自己的看法,周五在班级进行讨论交流。还记得在那年的“钓鱼岛”事件中,一些人疯狂砸别人的日系车,抵制任何与日本相关的东西,我班学生对此事件持续关注了将近两周,写出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思考,一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在与日本进行对抗的事件中,我家小姨做了一件很爱国但也很幼稚的事情,她将自己家日产的相机给摔了。还有部分网友比我小姨更疯狂,将家里所有日产的电器都砸了,换成了国产。痛恨日本便摔碎日货,砸烂日本车,他们的这种做法从情感上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样的一些行为,我的看法跟我小姨夫一致,他们不冷静,都是盲目的,砸烂了家里的日系产品,还要花钱去买,而且这也对当下抵制日货起不到真正实质上的作用。真正的有理智的做法是,从现在开始不再买日本的产品,然后努力制造出比日本还要牛的东西才算真正的抵制日货,实现民族自强。”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持续关注和思考的过程中,对如何爱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三、开发文体,系统训练

为了更好地通过写作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还需要我们开发一些指向评论性的小文体,如影评、书评、漫画写作等。

1.“五步法”写书评

批判性思维也称审辩式思维。具有这样思维品质的人能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能有逻辑地、辩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书评写作为学生成为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书评写作一般怎么做呢?

第一,跟学生一起确定阅读的书籍。阅读前,教师和学生可以就阅读的书目进行简单交流,根据书中的一些提示,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给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第三,让学生在阅读单(如下)的指引下,对书进行细读。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你认为这本书中最令你讨厌(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这本书让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请你做好记录。

你认为哪一个事件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读完这本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简单归纳。

第四,绘制阅读地图,理清关系。教师根据书籍的特点,帮助学生一起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理清整本书的人物、事件及情节方面的复杂关系。如读《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学生就可以借助多层气泡图,从“主人公是谁”“他报复了几次”“每一次报复的人是谁”“是怎么报复的”“结果如何”这几个方面绘制阅读地图。

第五,制订写作单(如下),写评析。

请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对书中某个人 / 某件事的看法,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特色方面的看法。)

选取书中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

联系类似的书籍进行对比,得出新的观点。

一名学生读完《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后,这样写道:

我认为罗伯特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善良的人。他对别人的所有报复,都是因为他37年的教师生涯中受尽了学生的折磨,产生了想要报复的想法。在第一次复仇时,他把大狗布鲁放进了皮埃尔·依夫·勒康的老城堡餐馆,把餐馆弄得不成样子。第二次,吉约姐妹和来参加美容院开业典礼的宾客被罗伯特用垃圾“浇”了个透“湿”。第三次复仇计划是让观众知道成为歌星的奥德蕾姓马赛克毛毛,可是,奥德蕾的真诚感动了他,他不但和全世界讲和,更和自己休战了。

我对书中罗伯特的第二次报复行动有自己的看法。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担忧。毕竟是精心准备的一场Paty,吉约姐妹虽然有错,但是她们的客人没有错呀,这样做对那些无辜的人是一种伤害。当然,站在作者安排整本书的情节来看,这样的安排确实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一直猜测罗伯特还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报复行动出现,要怎么结束这场报复行动。

学生在完成书评的整个过程中,既有对内容细读的观照,也有对故事逻辑的理清,更有切实可行的路径去评析书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学生在不断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与自己原有的认知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发散了思维的广度,发展了思维的深度。

2.生活再现,漫画写作

漫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它是借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揭示某些人和事,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观察漫画就是观察生活。小图画,大道理,学生喜闻乐见。开发漫画作文,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链接生活,看懂漫画。漫画是生活的再现,借助图画中的信息,链接生活,是看懂漫画主题的一个好方法。

如上面这幅《摔了一跤》,根据图片和文字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幅反映现实生活中,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关注的事情。

结合主题,提出观点。针对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如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过分关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小孩子就是要让他多“摔跤”。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可以提出这些观点:你们这样,我学不会勇敢,学不会摔倒了再站起来。

列举事例,论证观点。学生确定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他人以及借助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等角度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从而论证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看懂漫画、提出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便落到实处。

如今,批判性思维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适合未来社会发展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雅斯贝尔斯曾经说:“如果有人能准确地复述我所说出的一切,并能理解我所思考的事物,然而却从来不准备有些微怀疑精神和自主意识,那么,这样的思考者是可有可无、于事无补的。”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是多么重要。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美国丁雅图大学教授约翰·宾提出,在写作中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也应当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此,我们在基于“小学思维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这样一个大的研究背景之下,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写作内容的开发、写作方法指导等角度得出了以上思考。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观点思维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