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护理科 南阳473000)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对患者生命健康有着重大影响,此时,患者及其家属都处于精神高于紧张以及焦虑状态中,易发生医疗纠纷,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很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机会[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保健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急诊科病房中,由于护理工作更加危急以及繁重,因此对护理服务有着更高的标准[2~3]。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效果,促使抢救工作能顺利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3 月我院80 例急诊危重患者,以随机数目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5~84 岁,平均年龄(52.97±2.31)岁;呼吸系统疾病9 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1 例,脑血管系统疾病12例,创伤性疾病5 例,其他3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5~85 岁,平均年龄(52.78±2.24)岁;呼吸系统疾病10 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3 例,脑血管系统疾病10 例,创伤性疾病4 例,其他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于受损后24 h 内入院,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常规宣教,合理安排患者休息,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模式。(1)急诊护理准备:通过120 网络信息平台,对急救电话跟踪以及接听,详细记录急救内容,第一时间派遣人员到急救地点,对救护车往返情况进行实施动态反馈。成立全程护理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急救登记手册对患者疾病继续分诊与预诊,同时相关人员做好抢救准备,接诊护士到院前接诊,同时迅速与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基本情况,调整急救工作,促进抢救工作顺利、有序进行。(2)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护理:患者到达并移交至指定床位后,迅速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抢救过程中对生命体征实施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3)抢救后的急诊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各种管路进行有效检查,避免弯曲、脱管等现象发生。同时对家属进行安抚,及时告知抢救结果,叮嘱注意事项,对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干预,采用安抚语言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疑问,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患者清醒后,尝试与其交流,询问疼痛感受,告知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叮嘱其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治疗。(4)全程陪同护理:在做好急救准备、急救辅助、急诊护理工作之外,还要完成各项后续护理工作,陪同患者及其家属完成各项检查,及时与家属联系,进行疾病知识讲解,讲解治疗方法,适当讲解成功案例,安抚家属焦虑情绪,取得家属认可,提高治疗信心。在抢救结束后,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充分交流,强调护理汇总点,同时与病区护士进行及时联络,填写交接单。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2)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3)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分值0~100 分,95 分以上为满意,80~95 分为一般满意,8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n 急救时间(min) 急救费用(元) 住院时间(d)观察组4018.56±3.242 365.68±263.5414.59±4.32对照组4034.97±10.263 268.37±615.2322.97±6.31 t 9.6468.5306.931 P 0.0000.000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4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38/4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00%(32/4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在抢救过程中需争分夺秒,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如出现延误情况,会对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4]。常规护理模式多注重疾病治疗效果,在抢救结束后,对患者心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关注有限,患者及其家属在抢救的过程中由于对抢救认知不够,易出现负性情绪,常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5]。
全程护理模式通过对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可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可对护理路程进行优化,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钟梅等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入院后进入手术室时间、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在急诊救治护理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急救费用,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主要是由于全程护理干预可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开启绿色通道,快速实施抢救工作,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康复;同时通过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服务,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