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庆,孙道成,彭娟,张于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扬州 225200
舌下腺囊肿属于唾液腺出现的一类黏液囊肿,由于舌下腺处在口底粘膜下,存在的腺小叶和导管共有8~20个,所处位置表浅,导管可以在口底黏膜开口,所以出现囊肿的可能性较大[1-2]。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治疗多为通过手术将舌下腺及囊肿摘除,但如何选择具体术式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非常重要[3-4]。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中收治的72例舌下腺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探讨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该院中72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 24例、女 48例,年龄:3~74岁,平均年龄(46.63±20.17)岁;病程最短 3个月,最长 7个月,病程平均(5.23±0.84)个月;患者囊肿直径在 1.5~3.1 cm 之间,平均直径(2.02±0.53)cm。观察可发现口底黏膜部位有囊性肿物突出表面,颜色为半透明或浅紫色,囊肿表面仅存在薄层黏膜、囊壁,经穿刺能够抽出粘稠液体,似蛋清样。72例患者中36例接受手术治疗为观察组,36例接受注射疗法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程、囊肿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口内型,口底舌下区存在囊性肿物,直径超过1 cm,颜色为半透明或浅紫色,穿刺能够抽吸到蛋清样粘稠液体。排除标准: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出血性疾病、全身疾病、影响伤口愈合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凝血功能异常。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进舌下腺摘除术治疗,顺着囊肿表面将口底黏膜切开,切口保持平行下颌牙弓,注意不切破囊壁。先对黏膜实施钝性分离,然后将舌下腺及囊壁剥离,然后将舌下腺及囊肿彻底摘除,断端进行结扎处理,避免舌动静脉、舌神经、颌下腺导管受损,最后进行止血处理,进行术野冲洗,引流并留置引流。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典舌下腺摘除术治疗,于舌下皱裂外作一切口,先分离出大部分腺体,再分离神经导管,也可以在切口后部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深面分离舌神经,再分离腺体导管。
治愈标准:手术结束后没有囊肿,口底黏膜恢复正常,舌能够自由活动,能够实现通畅引流,没有异物感,患者能够直接用手触到舌下腺,且术后没有复发。
复发标准:术后达到治愈标准后再次形成囊肿,挤压囊肿不消失,必须再次接受治疗。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治愈率比较[n(%)]
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n(%)]
舌下腺囊肿属于粘液性唾液囊肿的一类,因为舌下腺导管分支细,位置比较表浅,加上外伤、局部感染、异物滞留、结石拥堵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腺管阻塞或者出现缩窄,进而引起唾液无法顺畅排出,导管逐渐膨胀,甚至发生破裂,导致囊肿。临床认为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方法应该是将舌下腺、囊肿摘除,将粘液漏出的来源阻断,实现治本断源[5-7]。当前发现,针对舌下腺囊肿能够达到根治目的的方法主要为舌下腺、囊肿摘除术,不过手术操作存在比较大的难度[8]。假设手术进行中没有有效控制出血,则术中出血会使医生无法获得清晰口底视野,不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能使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出现损伤[9]。如果舌下腺的头部在舌下腺导管口部位的黏膜附着,则口底黏膜容易被撕裂,出现瘢痕,对舌的运动形成限制[10-12]。
经典舌下腺摘除术治疗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位置深、视野小,舌神经和颌下腺导管分离困难,受损伤可能性大,解剖所需时间较长,切口外侧粘膜薄,容易回缩,另外钻膜缝合困难较大,撕裂风险高。该研究观察组选择的术式为改进舌下腺摘除术,类似报道应用改进舌下腺摘除术治疗3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术后出血及神经损伤,随访两年无1例复发。另外有报道进行袋形缝合术和囊肿摘除术的疗效比较,发现两者在疗效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认为,改进舌下腺摘除术在实施中必须保证将舌下腺完整摘除,这是治愈舌下腺囊肿的重点,如果能够完整摘除舌下腺,则几遍残留囊壁,复发的风险也非常低。另外针对突入颌下的囊肿,可以经口内摘除,并挤压颌下区将囊液抽吸出,最后对颌下区进行加压包扎,同样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大部分情况下囊肿在治疗后即可消失,部分患者会有囊肿复发表现,不过对于复发的患者,一般也不需要实施二次手术,囊肿就能够消失[13]。不过临床也有极少的患者囊肿需要甚至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消失。该组观察组36例舌下腺囊肿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4.44%,术后复发率为2.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77.78%、复发率16.67%(χ2=4.180 6、3.956 0,P<0.05)。类似研究显示[14],40例口内单纯型舌下腺囊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5%,术后复发率为15%,显示有良好效果,该研究与之具有一致性,表明手术方法能够有更明显效果,同时治疗安全性更有保障,但该研究与之在结果具体数据上有一定差异,分析是因为纳入对象差异性导致。
另外虽然舌下腺囊肿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比重较低,不过因为口内手术视野较小,小儿配合度较低,所以仍可能出现舌神经、舌深动静脉、颌下腺导管受损的可能,因此仍需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可能出现风险较高的并发症包括颌下腺炎、出血。①颌下腺炎:做好舌下腺主导管的识别主要是避免对颌下腺导管形成误伤,导管容易于舌下肉阜黏膜下找到,不过应该注意继续剥离出共同开口的舌下腺大导管,同时要做好鉴别工作。其中舌下腺大导管一般处在前外方,多较短,走形向外侧,长度一般在13 mm左右,其后即为舌下腺位置。颌下腺导管相对更长、更粗,基本处于内后方,走形向深面、后方,交叉舌神经后进入到颌下腺。提示临床操作中不能只要发现导管就认为是颌下腺导管,防止由于保护出错使真正颌下腺导管被误伤。②出血:舌下腺深面前部存在分支血管,假设没有加强重视,没有做好这一血管的处理,则会由于术野小、位置深,断端缩入口底肌肉,导致止血难度增加。手术操作中进行腺体深面剥离时必须实施钝解剖,对于血管要先钳后切,最后结扎,以最大程度控制出血风险。另外舌下腺摘除后必须观察创面有没有渗血,出现弥漫渗血者通过纱条进行填塞。
综上所述,舌下腺囊肿患者接受改进舌下腺摘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