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淑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卫生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22)
研究为了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用茵陈蒿汤治疗效果,我院纳入68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分析。
将我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纳入研究,具体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茵陈蒿汤治疗),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是(28.56±5.28)岁;孕周时间在26周-35周,平均孕周时间在(28.98±2.12)周;初产妇21例、经产妇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23岁至38岁,平均年龄是(28.44±5.36)岁;孕周时间在26周-37周,平均孕周时间在(28.54±2.01)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2例。2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资料以统计学处理,(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1)患者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2)患者的病程时间≥3周;(3)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合并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3)合并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予以患者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0mg,后予以患者腺苷蛋氨酸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g,将腺苷蛋氨酸融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5%)中[2]。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治疗,药方组成为:15克茵陈、12克栀子、10克茯苓、6克制大黄、6克甘草。每天一剂,分为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2周[3]。
对比2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瘙痒评分(0分为无瘙痒,1分为偶尔出现瘙痒,2分为间断性瘙痒,3分为间断性瘙痒且有症状浮动,4分为持续性瘙痒)。对比2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胎粪率。
数据确认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的表达法为(均数±标准差),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瘙痒评分对比,数据见表1。
2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胎粪率对比,数据见表2。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瘙痒评分{±s }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瘙痒评分{±s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观察组(n=34)2.98±1.32 0.74±0.34 9.5821 0.0000 对照组(n=34)2.92±1.42 1.54±0.68 5.1109 0.0000 T值 0.1804 6.1357 - - P值 0.8573 0.0000 - -
表2 对比2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胎粪率{n(%)}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是女性在妊娠期特有的一种肝脏疾病,疾病不仅对女性产生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的不良影响,还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4]。中医认为疾病主要病机为湿热肝郁,采用茵陈蒿汤治疗,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和苦泄之效,栀子具有清热退黄之效,大黄能够泻热通便,茯苓具有利水祛湿之效,甘草能够调节上述药物,药物合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和退黄安胎之效。
综上所述,根据研究显示瘙痒积分、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胎粪率优于对照组,以此说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用茵陈蒿汤治疗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