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2019-09-16 08:09周存益
名师在线 2019年25期
关键词:品德体育教师笔者

周存益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小学,福建厦门 361000)

引 言

小学体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旨在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强健体魄,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较少等,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激发运动兴趣,增强学生锻炼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推动学生不断前进,是学生进步的内在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获得学科知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认为学生努力学习就行了,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变得消极起来,教学效率也大受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兴趣来带动学生运动,鼓励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锻炼的意义,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例如,在学习跳高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组织学生观看了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跳高运动员的风姿,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观看视频后,对跳高有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跳高是一项神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运动,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在这样的情感铺垫下,学生跟随笔者开始了跳高练习。在跳高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跳高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跳高技巧。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对跳高这项运动进行了学习与实践,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培养了积极锻炼的意识。

二、设计多样练习,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运动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丰富的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值得教师去尝试、去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贴近学生实际,出现了训练计划不适合学生的情况,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实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丰富的练习内容,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与运动负荷,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1]。

例如,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不同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为不同的训练项目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方式。在学习接力跑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接力赛,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棒的传递活动,使学生经历快传—慢接、慢传—快接等反复练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接力的要领、传接棒的时机;在学习跳绳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花样跳绳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不同的趣味跳绳运动,帮助学生感知运动的魅力;在学习武术基本动作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电影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笔者的带动下,对体育运动有了深刻的认知,能够自觉地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指导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

学生作为独立的主体,是不依附于教师而独立存在的,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借助学生自主活动来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行为。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放手,反而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进行,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感,还阻碍了自身教学的发展,得不偿失。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健康运动行为[2]。

例如,在学习体操时,由于学生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等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笔者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型和身体姿态,培养学生的运动美,增强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了自主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特点来安排体操练习。学生听说可以自主活动后,都显得很积极,纷纷选择适宜自己的练习活动,对体操技巧动作进行了练习与巩固。有的学生选择与小伙伴组队,合作完成体操技巧动作后互相点评,查漏补缺;有的学生选择“单打独斗”,对技巧动作进行了加强练习,熟悉了体操动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鼓励与指导,增强了学生锻炼的信心,使学生了解了体操锻炼的注意事项,掌握了体操锻炼基本的保护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运动的认知。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安排的时间,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了心情,养成了积极练习的良好习惯。

四、渗透规则意识,建立学生体育品德

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业上的发展,还有个人素质方面的发展,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就是学生的品德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轻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而要采取有效手段来促进学生优质品格的养成,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关注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没有为学生渗透应该遵守的规则,给学生成长造成了阻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出现这一情况,要立足体育规则,让学生建立优良的体育品德。

例如,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组织学生开展了篮球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懂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在开展篮球赛之前,笔者先向学生讲述了篮球赛需要遵守的规则,然后鼓励学生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发挥个人的能力,形成合作意识,同时还要尊重体育竞赛、尊重对手,在活动中要保护、帮助同学。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开始了比赛,在比赛中,学生积极应对,努力思考,做到了诚实守信、尊重体育,确保了比赛的圆满成功。笔者通过向学生渗透比赛规则,引导学生遵守比赛规则,使其学会调控情绪,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竞争平台,使学生在竞争中培养了健康的体育品德。

结 语

总之,本文与不同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获得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健全了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良好,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变化而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的天空下肆意奔跑。

猜你喜欢
品德体育教师笔者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好学者贤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