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鹏 孙燕玲 吴喆 刘于思 雷亚宁
摘要:介绍了蕲竹生物特征与主要价值概况,分析了蕲竹文化遗产资源,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蕲竹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振兴的策略,并提出了9点建议。
关键词:蕲竹;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5-019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treasure of Qichun:Qi-bamboo
SUN Yuan-peng,SUN Yan-ling,WU Zhe,LIU Yu-si,LEI Ya-ning
(Basic Medical College,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bio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values of the Qi-bamboo are introduced, and its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are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inheriting and inherit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Qi-bamboo are explored, and nin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Qi-bamboo; cultural heritag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项全球性紧迫任务。因此,1979年成立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致力于世界传统文化、民间传统艺术以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并以保护和挖掘国际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遗产为主要工作中心。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对传统文化多是批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观与文化自信思想[1,2],并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7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3,4]。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蕲竹早在唐宋时就是中华第一竹,唐宋大家白居易、韩愈、苏轼等为其写诗撰文。历史上蕲竹是蕲州府的“镇府之宝”,其贡品产业兴旺。蕲竹早期以蕲簟等竹器而闻名于世,明代药圣李时珍系统挖掘了蕲竹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然而,近代蕲竹产业逐步哀退,蕲竹的生物种甚至被人们集体遗忘了。近年来,蕲春县蕲州镇王要村刘家咀明墓考古证实,蕲竹来源于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及其近缘种。有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蕲竹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振兴的策略。
1 蕲竹生物特征与主要价值
1.1 生物特征
蕲竹的生物种分岐很大,有“蕲竹绝迹”之说。现实中一些将中国珍稀观赏竹种刚竹属龟甲竹(亦称龙鳞竹、佛面竹、龟文竹、马汉竹、黍节竹等)[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说成蕲竹。依据蕲竹及其制品的考证,2000年王鸿宾等[5]提出蕲竹为簕竹属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溯源历代对蕲竹的形态描述、地方志等文献,2018年邓玉环等[6]初步确定刚竹属水竹、簕竹属单竹(Bambusa cerosissima McClure)和慈竹属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Keng]是蕲竹的基原品种。蕲州镇刘家咀明墓考古证实,蕲竹来源于刚竹属水竹及其近缘种[7]。
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环境与蕲县类似的区域很多,因此,蕲竹不只生长于蕲州,蕲竹基原品种绝迹不太可能。蕲竹闻名的原因在于历史上蕲州是大别山地区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长江水运中心,其竹编工艺领先与贡品产业兴旺,以蕲簟为主导产品打造了蕲竹的区域公用品牌;药圣李时珍系统挖掘了蕲竹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为其故乡蕲竹品牌锦上添花。
湖北省蕲春县目前常见竹类有6属12种、2个变型和3个栽培品种,即龟甲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黄槽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 mixta)、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月月竹(Chimonobambusa sichuanensis)、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孝顺竹、小琴丝竹(Bambusa multiplex)、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慈竹、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水竹等。其中,龟甲竹、毛竹、金竹、高节竹、淡竹、雷竹等均属刚竹属,秆散生,秆较粗,仅能作一般柄材使用;紫竹、黄槽斑竹亦均属刚竹属,秆散生,秆较上述刚竹细,能制乐器、伞柄等工艺品;寒竹属方竹、月月竹,唐竹属四季竹等秆散生,可作手杖;簕竹属孝顺竹(秆丛生),小琴丝竹(秆丛生),大明竹属苦竹(秆散生或丛生),慈竹属慈竹(秆丛生),刚竹属斑竹(秆散生)、水竹(秆散生)等韌性较强,易劈篾,可用来编制竹器。因此,从竹类蔑性及用途上来看,只有最后6种竹的特性与蕲竹编制蕲簟最为相符。并且,仅有刚竹属植物水竹的纹孔形态和排列方式与蕲州镇王要村刘家咀明墓蕲簟相同[7]。可见,蕲竹来源于刚竹属水竹及其近缘种。
水竹,亦称实心竹、木竹、黎子竹等,属禾本科刚竹属多年生竹品种,竿可高6 m多,直径达3 cm,幼竿具白粉并疏生短柔毛;节间长达30 cm,壁厚3~5 mm;竿环在较粗的竿中较平坦,与箨环同高,在较细的竿中则明显隆起而高于箨环;竹材韧性好,栽培的植株竿粗直,节较平,宜编制各种生活及生产用具。著名的安徽舒城县舒席、湖南益阳水竹凉席等就是用本种为材料编制而成。水竹中国南北均见栽培,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野生的水竹遍生鄂东山区,尤其蕲春、黄梅、浠水等县甚多。
1.2 主要价值
蕲竹用途较多,价值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编制蕲簟、蕲竹椅、蕲竹筛、蕲竹簸箕、蕲竹扫帚、蕲竹晒垫等竹器。②制造蕲笛、蕲竹扇、蕲竹拐杖等竹质工艺品。③食用竹笋。④药用蕲竹,有清热、泻火、熄风等作用。⑤酿制李时珍家方酒等药酒,制蕲竹药膳。⑥观赏蕲竹历四时而常茂,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身,并升华做人的品格和情操。⑦燃烧后产生的竹油香气浓郁,可用作化妆品的配料等。⑧燃烧后产生的竹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用于净化空气和净水处理、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能用于竹炭牙膏、香皂、洗面奶、美容霜和竹炭浴,起到护肤作用;能制成超微粉竹炭布、竹炭陶瓷多孔体新型复合材料,能用作加工建筑涂料等。
2 蕲竹文化遗产资源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学大家为蕲竹写诗撰文,如韩愈的《郑群赠簟》;白居易的《病中逢秋招客夜酌》《寄李蕲州》以及《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刘禹锡的《武昌老人说笛歌》和《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元稹的《酬乐天寄蕲州簟》;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江州·八到》;徐铉的《寄蕲州高郎中》;范纯仁的《赠蕲簟与潞公》;苏轼的《寄蕲簟与蒲传正》;欧阳修的《蕲簟》;黄庭坚的《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朱熹的《和秀野蕲簟之句》;陆游的《秋思十首》;王学的《谢刘本玉先生惠簟》;朱元璋的《却蕲州进簟谕》;郭凤仪的《蕲州竹簟歌》;汪灏的《广群芳谱·竹谱一》等。
与蕲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民间文学类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时珍传说》;故事《陆景生血溅蕲竹》《老僧劫后哭栽竹》《小姐冤死蕲竹簟》等;蕲春谚语“笋有多粗,竹有多粗”。传统舞蹈类有蕲竹舞。传统美术类有蕲春竹编、蕲春竹刻、蕲春竹雕。传统技艺类有李时珍家方酒酿制技艺(含蕲竹)、蕲竹药膳烹饪技艺、蕲笛制作技艺等。传统医学类有蕲春四宝(蕲蛇、蕲龟、蕲艾、蕲竹)、李时珍蕲竹疗法等。
2.2 物质文化遗产
蕲竹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主要有记忆文献遗产
——各种古旧版本的《本草纲目》《蕲州志》、词诗本等,古老的蕲竹竹器,刘家咀明墓及其出土的明代蕲簟等,以及流落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中、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蕲簟——蕲簟大师叶彩华编织的有二龙戏珠与丹凤朝阳双面图案的床具。
2.3 品牌类文化遗产
传统知识中,传统标记、传统名称、传统符号等就是品牌类文化遗产。蕲竹产业品牌类文化遗产主要有蕲竹、蕲簟、蕲笛、蕲竹拐杖等。
2.4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针对传统种植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蕲春县蕲竹种植历史悠久,一些传统村落保存有蕲竹传统种植土地利用系统,且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丰富的蕲竹农业景观。
3 蕲竹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振兴策略
3.1 认定蕲竹的生物种
进一步论证蕲竹的生物种,并由湖北省林业局、黄冈市政府、蕲春县政府、中华李时珍中医药研究会、李时珍医药研究院、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等共同正式认定蕲竹的生物种——水竹。
3.2 传承蕲竹非物质文化遗产
收集整理与蕲竹相关的民间文学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弘扬与传承蕲竹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保护蕲竹物质文化遗产
广泛收集有关蕲竹的记忆文献遗产——各种古旧版本的《本草纲目》《蕲州志》,词诗本等。广泛收集蕲竹民间古老的竹器,建立蕲竹文化展览馆,保护蕲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蕲州镇王要村刘家咀明墓及其出土的明代蕲簟。
3.4 重拾蕲竹传统竹艺
收集整理有关蕲竹的历史文献记录,从中分析蕲竹传统工艺特征,走访当地民间竹艺高人,调查蕲簟文化与工艺,参观蕲簟大师叶彩华编织的有二龙戏珠与丹凤朝阳双面图案床具,组织考察安徽舒城縣、湖南益阳市的水竹传统工艺,重拾蕲竹尤其是蕲簟、蕲笛、蕲竹扇、蕲竹拐杖等传统竹艺。
3.5 挖掘蕲竹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
收集整理李时珍医药文化中有关蕲竹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的论述,挖掘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中的相关传统知识,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产业现状,开发蕲竹药用与保健新产品,传承与创新蕲竹药方与药膳。
3.6 调查蕲竹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调查蕲竹传统种植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申请蕲竹文化种植系统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开发此类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
3.7 申请蕲竹及其相关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
收集整理蕲竹及其相关产品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分析其地理标志[8,9]特征,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限初级农产品),以地理标志建立蕲竹、蕲簟、蕲笛、蕲竹扇、蕲竹拐杖、蕲竹笋、蕲竹油、蕲竹炭等的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与传承蕲竹传统产业品牌类文化遗产。
3.8 培育蕲竹相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蕲春民梅竹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李时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蕲春县云采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别山下吉字营特色农产品合作社等,积极开展蕲竹文化研究与传承,蕲竹种植与育种,蕲竹竹制品与竹质工艺品传承与制作,建立蕲竹文化展览馆与竹制品商业街,开发蕲竹深加工产品等,从而培育蕲竹相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9 兴旺蕲竹传统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与运用农业知识产权,传承与发展传统技艺,建设蕲竹、蕲簟、蕲笛、蕲竹笋、蕲竹油、蕲竹炭等区域公用品牌,研发蕲竹深加工新产品,加强蕲竹工业化发展与蕲竹旅游开发,发展特色化的蕲竹产业,推进“互联网+蕲竹”,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旺蕲竹传统产业。
参考文献:
[1] 冯纪元.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6(2):5-10.
[2] 郭凤志.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发展脉络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1):51-56.
[3] 董 峻,高 敬,侯雪静,等.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J].农村经营管理,2018(1):13-14.
[4] 孙志国,刘 红,熊晚珍,等.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于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8(4):134-140.
[5] 王鸿宾,王逯屏.“蕲竹”及其制品的考证和开发[J].林业与环境科学,2000(2):22-26.
[6] 邓玉环,王圣军,王 平,等.蕲竹的本草源流考证[J].中药材,2018(4):1001-1005.
[7] 查良平,彭华胜,于大庆,等.明代蕲簟的來源及工艺的考古研究[J].科学通报,2018(13):1189-1198.
[8] 孙志国,刘 红,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智力资源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8(5):135-141.
[9] 孙志国,熊晚珍,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畜牧类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8):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