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彩画《哈尔滨往事》的创作

2019-09-14 02:47李建淼哈尔滨商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水彩哈尔滨

■李建淼/哈尔滨商业大学

我出生在哈尔滨,对这个城市有着特殊的故乡情结,童年也居住在俄式的民居当中。哈尔滨有很多外来建筑,其中最有特色的外来建筑就是俄式建筑。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使得哈尔滨成了沙俄独占的局面,俄国人将最有诚意的建筑带到了哈尔滨,奠定了哈尔滨最初的建筑风格基础,众多俄式建筑的建设,将哈尔滨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彻底独立出来,这个城市随后的建筑形式或多或少地都在汲取着俄罗斯建筑的优秀元素。100多年前俄罗斯侨民为了把这座城市装扮得更像自己的家乡,将许多俄罗斯的建筑符号复制到这座城市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楼林立,动摇了其城市文化的根基。可以说历史建筑具有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纵观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她有别于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是在很多的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传承等因素的作用,弘扬其特有文化内涵,城市建筑风格统筹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想通过水彩艺术的表达方式来让人们关注哈尔滨这些独特俄式历史建筑并从而保护和弘扬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历史文化。

正是立足于这样的概念基础上,我通过写生与采风,以及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丰富了记忆中关于哈尔滨俄罗斯老建筑的历史形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俄式建筑昔日建设的历史背景与故事,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并由这些资料和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无数片段化的图像,荒野中伫立的老建筑像一个满面沧桑的老者,在陈述这这个城市往日的一段一段故事,这是也是历史的见证,这些俄罗斯建筑上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这些俄罗斯建筑文化让人迷醉。有了这些脑海中概念性的图像,我便试图通过草图将这些片段化的图像进行组合,通过整理,把这些现实生活中的老建筑恢复到了昔日的场景中,并在构图上进行了重新的组合。无论是图式上还是精神上,这些准备都是为了更加深入的探索最终水彩作品所要呈现出的效果。

经过反复比较后选定了以拜占庭风格的圣·索菲亚、革新街上著名的阿列克·谢耶夫、哥特式风格的尼埃拉依这三所俄式建筑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这三所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我国幸存不多的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它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则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其造型和风格几乎都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翻版,这种民族个性鲜明地体现在俄式建筑上。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俄罗斯建筑家们,根据地域气候特点将拜占庭教堂的拱顶改为帐篷尖顶,以便积雪无法留存。又从阿拉伯人建筑钟形圆顶获得启发,将一些建筑的屋顶设计成圆球形状。便出现了有的俄式建筑屋顶上兼容了这两种造型,形成了尖园高低,错落有致的独特建筑风格。而大直街上的尼埃拉依基督教堂则是典型的北欧风格的哥特式建筑。造型别致的尖塔,线条明快;圆形尖角门道,张显个性;拱券飞扶壁,精巧玲珑;红墙绿顶的建筑主体,彩色玻璃的镶嵌窗花,营造出一种崇高而又宁静,温馨而又神秘的感觉。

大型水彩创作过程是漫长、枯燥的,我一般画大型水彩创作是先画草图,确定好了草图后开始画正稿,一般前期渲染是在玻璃板上,然后再裱纸,待干后才开始深入刻画。在选定创作对象后,通过反复绘制草图的比较,确定了以中轴式对称的三幅构图进行画面组织,并且在画面中没有采用完整的建筑形象,通过构图裁切比较,分别采用三个俄式建筑最有特色的部分呈现在画面上。中间的主体结构索菲亚稍高一点表现出雄伟壮丽的特色,左右两边的建筑的穹顶部高矮稍不同,表现出高低错落的形式美感。关于创作风格那一定是写实的,谈到水彩的写实,似乎很多人都认为水彩不适合写实,特别是大幅水彩,但是我一直认为写实的作品才有其本身的庄严与肃穆感。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不断的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种适合的方式去表达心中的物象,或者说探寻一种合理的逻辑方式去组织画面的色彩、造型、构图等视觉元素,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向外界诠释作者心中的那个主题。

因为之前没有画过如此大幅的建筑类题材,所以在画线稿阶段我用了很长时间,力求线稿准确到位。1.5米长的水彩纸湿润后平放在玻璃板上渲染时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纸张反面浸水时间长短,表干到什么程度,室内空间的湿度控制,每一项因素都会关系到大面积湿画法渲染成功与否。往往整个湿画法渲染过程都在2个小时左右,这其中我得把握好每一个时间点,水都不喝一口,一气呵成,因为一旦失败了,之前的线描稿等全部工作也就付之东流了。另外一个人将这么大的纸裱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纸张在湿润状态下千万不能有折痕,一但发生折痕画面就会形成不可修复的印记了,所以当我一个人裱纸完毕时就心安了一大截,待画纸干燥后,就可以深入绘制刻画了。

如果说裱纸前的湿画法渲染是闪电战,那么后来的创作过程便是持久战了。我一个人在没有课的时候几乎都在工作室工作,两个月的时间每天都要去画一些,慢慢的画面呈现出脑海中构思的模样来。经过了反复的刻画,两个月的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画面摆脱了以往水彩风景给人轻快、透明的感觉,画面轻渲染重刻画,以写实作为主要表现手法,力求画面的庄严、肃穆的厚重感。突破了传统水彩画的局限,做到了绘画性与装饰性并存。画面的左右部分采用的是呈现往事怀旧的棕色,而中间部分的主体背景采用的略显明亮的蓝灰色,象征着这些保护建筑会有光明的前景,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也提醒现在的人们,社会在进步,文化在传承……

图1 水彩画《哈尔滨往事》153cm×153cm

画面呈现是源于我内心对家乡这些老建筑的审美取舍,深沉的背景颜色与建筑主体构成了画面主调,这是作品特色的思想灵魂与结构骨架,先整体渲染然后借助纸张的纹路再用毛笔进行“干笔法”、“皴擦法”精细刻画的方法来表达了建筑物的质感,给没有生命的俄式建筑平添了一分神圣的肃穆。也为《哈尔滨往事》系列作品中的主体形象增添了许多的年代感、沧桑感,让人在感受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表现技法的基础上,也能够体验到一种质朴和宁静。让人们思绪尽量地延伸到眼睛无法触及的精神世界,将其与眼前的物象合二为一,以形成画面建筑形象之外的内涵和意图指向。

城市建筑个性特色让人记忆。外来建筑文化让人迷醉。对于哈尔滨这样一个有大量俄罗斯建筑风格语言的城市来说,这是令人神迷和向往的。如何用水彩这种艺术形式更好的表现往日哈尔滨俄式老建筑的庄严、肃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石涛曾说过“画者,于心者也”,《哈尔滨往事》水彩作品是我内心深处对家乡城市的情感的真情流露。通过描绘哈尔滨城市中俄式建筑这一象征性题材的景象,使画面呈现的是一种怀旧色彩和情结,诉说着朦胧的记忆。本次创作《哈尔滨往事》系列水彩作品不但为观者提供一个艺术层面上的思考途径,更希望将引发人们共鸣,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引导人们共同关注那些平时被忽视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城市建筑文化的传承等问题。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水彩哈尔滨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静听花开
与水彩对话
刘派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哈尔滨冰雪之旅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