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竹青
摘 要: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领导能力不能局限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而是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培养的主要途径包括学校教育体制的革新、构建适合的课程、发挥教师的作用以及提高学生自身的成就动机等。
关键词:中学生;领导能力;培养
领导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詹姆斯在《领导力》[1]中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积极心理学中24项品格优势之一的领导力是指有很好的组织才能,并能监督任务的执行。下面,简要阐述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发掘和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一、学校教育体制的革新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人,最直接的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学校里,不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学习者。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而知识能力的提升更多是在学校发展的。
学校对于领导能力培养的理念一定要有所转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的学生干部或优秀学生。领导能力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是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能力。所以对于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应该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因此,从学校的教育目标来看,学校可以把领导力列为教学指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领导力方面的培养因素。
二、构建适合领导力发展的课堂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很多都是在学校课堂学到的,因此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就必须构建适合的课堂。首先,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关于领导能力的课程,可以通过授课、讲座、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树立领导意识,掌握基本的领导技能。青少年的领导能力不是自然而然累积形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社会实践。
其次是开展领导能力的技能课程,学生通过基础课有了领导意识,理论上了解了基本的领导技能,接下来要有技能课程的专门培训。培训可以分专题进行,发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上进心、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等,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也可以推荐中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系列丛书,增强学生间接经验。
领导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因此一定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首先课堂管理上,教师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会、团会等工作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高学生领导能力,可以多设班干职位,让大家分担班级工作。班干采取轮换制,让学生都有机会表现、锻炼自己,发挥领导才华。尽量给每个学生领导的机会。卢德平提出早期的领导经验使青年领袖在青年后期或成年早期有更多机会和更大潜力去获得领导职务。[2]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所有学生都拥有被发现和培养领导潜质的机会。
在教学上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比如让中学生自主分组选题研究,从课题计划到具体实施都让学生负责。这样既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让学生锻炼领导和組织能力。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因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也是领导力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同时注意对学生引导,使其正确意识到这种锻炼的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服务他人。
三、发挥教师的作用
学生领导能力的形成跟教师是有一定关系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领导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课堂中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教师在起作用,教师是把这些培养目标实施到学生身上的中介。
首先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情感联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且让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样有助于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师也更懂得尊重学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为形成领导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进步和成长,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不断进步和成长,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步。学生的很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进步,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四、提高中学生的成就动机
培养中学生的领导能力,不能忽略学生自身的状态。领导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需要进行很多的锻炼才会得到进步。然而,学生怎样才能得到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呢?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内在的心理动机。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身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环境和教育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也就是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一个学生如果多次体验到失败,可能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反之亦然。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尽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指导中学生策划和组织社团活动,当活动成功完成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组织活动充满信心。在学生学习取得进步时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给每个学生适合自己的职务和任务,让学生体验到责任和担当。这些方式都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在领导能力发展方面具有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卢德平.青少年领导力的萌芽和形成[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