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核心素养理论在初中物理合作教学之中的应用要考虑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重视设计探索实验,实践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培养物理思维,创新学习方式,形成物理学教学的新模式。提出了核心素养理论在初中物理合作教学之中的应用对策,从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实验能力,培养物理思维等途径来着手。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策
核心素养理论在初中物理合作教学之中的应用要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确保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要实现这些关键能力的养成,就要从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实验能力,培养物理思维等途径来着手。
一、转变传统合作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导初中生在物理合作学习之中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教师就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乏味无趣,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新意,就会使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物理,而改变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初中物理合作教学模式应该包括六个基本程序:预览沟通、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加强巩固、预览交流、明确目标链接。这六个方面的设计就完成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整合的基本物理学要求,让物理合作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物理学规律,进而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学观念与科学思维,确保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例如:《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所学内容,然后小组内沟通疑惑之处;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内进行实验,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惑点;学生完成练习题进行巩固;再次浏览并交流教材或导学案的知识点内容;链接单元知识,形成知识整合。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要经常开展,形成习惯,最终形成基本物理学科学实验的素养。总之,初中物理合作教学要形成核心素养就要有的放矢,教师要认真完成学情分析,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程度,合理选择素材,预设教学难度梯度,重视发挥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二、重视合作探索实验,实践理论相结合
初中物理合作教学要运用核心素养理论就要重视设计探索实验,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实验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师设计探索实验要摒弃传统实验活动,早早提出目标,学生实验前就知道结果的模式,应该提出总体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且将多种实验结果都罗列出来,然后总结出自己的物理学观点。例如:在进行串联并联的电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提出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内容,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内设计需要实验的内容,明确了只要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然后,通过不同电路的链接实验,总结出不同的实验结果。最后总结出:通过灯泡的电流相同时,灯两端的电压越大,灯越亮;当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越亮;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都相同时,灯的亮暗程度相同。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模式的创新要结合不断的探究与操作来巩固记忆,加深知识印象。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更要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相应的逻辑性思维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教学的难度。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物理是教学改革中、当前一个最好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适应改革、适应学生学习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学生合作态度,培养物理思维
核心素养理论在初中物理合作教学之中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形成核心素养。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对物理核心素养加强认识,且充分把握核心素养对教学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拓展教学互动方式,提高合作学习质量。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白任何科学发明都是依靠团体的智慧的。例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另外,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现物理学问题。例如:“声音的产生”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发出各种声音,通过各个学生展示各种发声现象,让物理与中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论在初中物理合作教学之中的应用要考虑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重视设计探索实验,实践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培养物理思维,创新学习方式,形成物理学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侯高晖.浅谈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天天爱科学,2016(18).
[2]張尚荣.创新教学 创造快乐: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5).
[3]刘树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好家长,2018(90).
[4]李玉军.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革新,2011(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