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 大学课程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弱化,班级管理主要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往的班级组织和管理形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班集体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发展及学生个性成长需要。
关键词: 高校 班集体 建设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和关键场所,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规范学生行为等一系列功能。因此,班级管理完善与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集体的班风直接决定学生的个体发展。在高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及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班集体与中小学班集体具有很大的差别,大学课程实行选课制和学分管理,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弱化,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服务,更多的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傳统班级组织和管理形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班集体的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发展及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湖北文理学院充分认识到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班集体建设作为有效育人的重要途径,对班集体的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程威”班建设为例,谈谈大学班集体建设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及基本现状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有机体,是高校教学最基本的单元,是高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和最基本模式。班级是随着社会发展,在长期探索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组织形式。在我国高校学生中,学生的管理和组织一般由学校—院系—年级—班级这四级管理体系组成,班级作为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是最基础的机构,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班级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高校稳定与发展。
二、班集体建设思路
1.一个核心定目标
就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包括理想、心理、学业、人格、体质等各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2.两种精神建文化
班级精神是反映全班学生价值并被所有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具有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3.三项实践促发展
三项实践就是专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学为主,学以致用,为社会服务是最终目的。只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创造价值。因此,我们要将专业实践活动开展好、学好、掌握好。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最佳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民情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快乐、获得成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他们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4.四类标兵树典型
开展学习标兵、志愿服务标兵、读书标兵、创新标兵的争创活动。良好的班风离不开典型的培育和榜样的力量,好典型好榜样的树立对学生有着极直接的现实感召力和激发力,无论是课堂内还有课堂外,只要是符合社会进步、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事迹都可以推广宣扬,既能充当“旗手”,引领示范,又充当“精神防火墙”,防止班级“木马”病毒对班级文化的进攻。可以通过学习进步奖、十大读书人物奖、乐于奉献奖、文体活动奖、新媒体达人、运动健将奖、创新创业奖等典型培育与塑造,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学习、生活、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五方合力强堡垒
班级教育与管理仅依靠班主任或辅导员是不够的,必须整合所有教育资源,加强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和作用。具体来讲,在五个方面要下功夫实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
一是学院与家长的协同。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坚强而有力的后盾。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定期家访制度,联合家长和辅导员老师一起关注学生成长,交流学习生活情况,创设家长之间的交流空间和渠道,交换教育心得、教育方式。
二是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的协同。课任老师和班主任虽然分工有所侧重,但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都有义务为学生的成长尽职尽责。有些时候,任课老师可以更快更及时地发现学生思想动态,更及时地采取措施。
三是班主任与学生干部的协同。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学生和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传达”和“反映”双重任务,既要维护学生的“利益”,反映班级学生的呼声,又要传达班主任、辅导员的要求,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只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加强交流和沟通,才能形成教育管理合力。
四是系书记与系主任的协同。学生教育引导不仅是教师的事情,而且是学院领导的事情,更是全院教职工共同的事情,尤其是教学系的书记和主任,从学院的党政工作,从教学和管理两个角度,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教学活动到实践活动共同商定,协同配合。
五是思政科老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协同。思政课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一线”教师,他们从专业和理论加实践角度对学生开展较系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公德、道德品质等教育和引导;辅导员相对来讲,更侧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关注、了解、服务和把握,两者互相配合,交互着力,可以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路径
1.班级文化建设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群体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氛围,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比如班级的班训、班徽、班歌、班级公约等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仔细琢磨,总结凝练,成为一个班级的灵魂。
班级寝室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寝室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寝室的卫生环境、人文环境、寝室成员和谐关系的建立、寝室丰富的活动等,都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途径。
2.班级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度建设包含班级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活动制度、组织发展制度、班级会议制度、请假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班级各项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和顺利开展。
3.班级队伍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班干部良好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基础。因此,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过硬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班级干部队伍包括班委会干部队伍、党支部干部队伍和团支部干部队伍。
(1)严把选拔关。要将那些愿意为同学服务、有激情、有奉献精神并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杜绝人情干部。(2)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3)明确班干部职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4)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自我管理。(5)培养和使用干部并重,要努力为班干部创造学习工作的平台,注重对班干部的能力培养和工作指导,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威信。同时,还要关心班干部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
4.班级活动建设
班级文化的载体很多需要通过活动体现,适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活跃班级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如以读书活动促品德养成,以主题教育活动促个性发展,以文体活动拓特长发展等。通过读书活动、演讲活动、辩论活动、竞赛活动,学生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班集体建设的思考
1.充分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中,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班集体工作中,班主任和辅导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精心谋划和指导,调动班干部和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2.建设和谐的三种关系
一个班集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室友关系、同学关系对班集体的团结、健康、向上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与信赖、室友关系融洽、学生愿意与任课教师交流互动,都能对班级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3.重视寝室建设
大学寝室是大学校园里最小的单位,是高校育人环境中最基本的元素。一个好的学生宿舍集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作风、文明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习惯。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可以从寝室的文化环境、卫生环境、学习风气、寝室活动、寝室长的选拔等方面加强建设。
4.打造班级精品活动
再好的教育离开了活动,也会显得无力。加强活动建设,形成班级活动品牌,可以增强班级活力和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郝海洪.论学分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0).
[2]郭强.学分制下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文教资料,2010(11).
[3]张月金.高校班集体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中国水运,2007(10).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一般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