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创新研究

2019-09-12 03:50陈琳唐佳颖
市场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

陈琳 唐佳颖

摘 要:社区是连接国家和社会之间断层的枢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载体之一。城市社区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良好的城市社区服务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建设在扁平化创新管理机制、居家养老网络机制、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城市社区建设仍然存在服务效率不高、居民参与率低、社区医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应该在创新人才激励制度、增强居民归属感、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努力优化城市社区服务。

关键词:城市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居民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186-02

社会保障是21世纪需要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苏南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较快发展,虽然近年来该地区在管理制度、居家养老、文化活动等城市社区服务保障方面都取得一定突破,但仍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居民参与度低、养老医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创新,从而能使国内社区保障逐步形成一个科学体系。

笔者围绕“城市社区服务”问题于2018年8月至9月在苏南地区包括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等地合计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43份,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100%。本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运用了此次调查的一些数据。

一、 城市社区服务保障工作现状

我国社区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区服务日渐成熟,创新了一系列管理体制,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依旧处于探索阶段,社区治理的专业水平尚需提升。

(一)成绩

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建设理论逐步发展的条件下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扁平化管理、居家养老网络机制、城乡社区文化一体化都为社区治理探索了新的治理途径。

1. 扁平化创新管理制度得以推行

社区扁平化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简化管理过程,拓宽管理幅度来摆脱低效的旧制。它具有科学、高效、灵活的特点,富有创造性。苏南无锡市建立了城市社区事务工作站,全市按300户配1个的标准建立工作站。依托城市社区事务工作站,将24类88项行政事务下沉到社区统一办理,资源信息共享简易快捷,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很多社区都已引入这种管理制度。

2. 居家养老网络机制不断探索

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平台将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录入系统,建立专属老年人的信息关系数据库。这样有效弥补了传统养老模式的缺陷,拓宽了养老服务的渠道,丰富了服务资源。在苏南地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行,已使社区逐渐形成了“虚拟养老院”——这种经济、快捷的养老模式,成为国家级试点项目。

3. 城乡社区文化一体化发展取得成绩

苏南地区城乡社区文化发展一体化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发展路线,城市社区文化融入了农村社区文化的“人和”特色,运用农村讲人情的氛围调解大部分城市社区纠纷。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融入了城市社区“注重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特色,城市带动农村,建设高质量高素质的农村社区。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该区文化建设的总投入达6.5亿元,已建成乡镇文化馆和文化站22座,所属35个乡镇都建起了万册图书馆。文化发展一体化有效地形成了城乡互补的效果,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问题

虽然苏南地区在社区服务保障创新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其在服务效率、居民参与度、养老医疗、社区管理主体职责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社区服务工作效率不高

在问及“您觉得社区公共服务效率如何”的问题时,32.17%的居民认为社区公共服务效率高,但61.54%的居民认为服务效率低,甚至有6.29%居民觉得服务效率很差。更有居民在对社区提出相关建议时,直接指出“提高效率”“走心服务”。这一调查数据显示,在苏南地区还是有很多社区服务效率低下。这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都十分快速的苏南地区显得十分不对称。

2. 社区服务中居民参与度低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问题“您是否参与或表达过对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意愿”,41.26%的居民选择了“不参与,不表达”,32.87%的居民选择了“想参与但并不知道表达渠道”。大部分居民选择了不参与不表达,其余想要参与的居民找不到参与的渠道,居民只会在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物上表示关心,社区中的大部分居民的心理都是“搭便车”,居民与社区之间沟通的纽带中断,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不强,这也就导致了社区开展工作困难、效率低下的状况。

3. 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不完善

在问及“您希望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时,67.13%的居民希望帮助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65.03%的居民希望医疗看病有保障。在“居住地附近设有哪些医疗卫生设施”问题上,76.92%的居民区附近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53.15%的居民区附近有综合医院,但是只有18.88%的社区里会有上门看病服务,20.98%的社区有康复治疗。这对于一些空巢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非常麻烦,医疗诊治后期的康复工作也做的不到位。部分居民指出很多社区会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但大多是形式主义,这些调查都反映出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的不完善。

4. 社區管理主体职责交叉不清

在问及“您认为社区服务体系应如何建设”时,34.97%的居民希望由开发商整合各种资源,统一构建社会服务体系,29.37%的居民希望由街道或居委会组织友爱互助团体建设,28.67%的居民希望由政府主导,6.99%的居民更愿意由其他社会机构进驻经营。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些多元化的主体,使得社区内对于各种基础设施的维护修理、绿化带的治理整修及治安秩序的保障监察等方面责任模糊不清。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行政化严重、官僚风气严重。社区本应是居民自治的群众基础性组织,而如今社区服务建设运行的中心仍是政府,这种职能偏差是社区服务急需转变的。

二、 城市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宏观上看,苏南地区社区服务保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中相关问题的缩影,分析其中原因,与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居民的自治意识、资金投入及法律制定等都有一定关系。只有深入分析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寻求对策。

(一)社区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

深入探究“社区服务效率差”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我们了解到社区服务人员中60%以上都是退休人员、家庭妇女,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在心理健康、就业、医疗等问题上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却不愿从事与社区服务相关的职业,这使得社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总体上偏低。

(二)居民社区自治意识薄弱

在回答关于“您是否乐意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的问题上,67.13%的居民选择了“不愿意参加”或“无所谓”。在现有的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中,居委会虽然属于居民自治组织,但是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居委会居民的参与率普遍偏低。居民对其没有归属感和参与意识,遇到社区服务问题更习惯于等待居委会解决,很少主动参与解决。社区中的活动对象大部分是老年人,活动的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年轻人。现在社区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自己的社交生活,对社区的活动内容并不关心,自治意识格外单薄。

(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问及“社区需要改进的地方”时, 56.64%的居民选择了“设施陈旧破损,长期无人维护和更新,部分出现安全隐患”,可见大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缺乏,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能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在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很难建立起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更难招收医疗护理和养老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很多社区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的活动多流于形式,引起居民的不满。

(四)社区治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有关社会治理的条例分散在宪法、行政法等法律中,虽然繁多但体系不完善,针对性相对较弱,不能为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创新提供相应的保证。对于社区治理四大主体——政府代表街道办、城市居委会、社区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具体职责分配,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管理约束,在职能分配上存有一定问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三、 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创新的对策

目前,我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居民,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居民。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社区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城市社区服务保障制度创新是必行之路。

(一)创新人才激励制度,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在实地走访询问过程中,我们发现50%以上的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科学的社区管理培训,专业素养严重不足。城市社区服务行业是近年来的向阳行业,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创新人才激励制度吸引更多专业人员来社区工作,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相关行业需要给予社区人员有吸引力的报酬才能调动精英的积极性。当然,完善奖惩制度,不定期地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晋升空间,也是重要的激励因素。运用这种人才激励制度,一方面能够增加社区高素质人才,提升服务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加强社区治理,增强居民归属感

在实地调研中有些居民反映“对社区管理一点都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参与进去”“社区活动太乏味了,没什么兴趣”。提高居民参与度,是达成居民社区自治的基础。具体而言,首要是建立新的社区管理制度,让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的制度制定工作中。让每个居民意识到参与社区治理是他们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也可以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社区治理中要做到居民熟悉社区领导,领导熟悉社区居民,真正做到社区居民不分家。社区可以每月公示本月的工作内容细节,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向社区反映,做出改善。同时,提升社区活动的创新程度,多多开展创意活动,如艺术展、话剧演出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提高其参与度、新鲜感和归属感。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由于目前的社区基金都由政府统一拨款,资金固定,不能满足不同社区的不同需求。因此,除日常开销外,居委会可以向政府申请建立专项社区资金,用于发展社区医疗和养老保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社区负责人,依据当地社区总体发展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拨款。此外,政府还需加大对各个社区的资金投入,着重落实到招揽人才和社区的基础设备建设上。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对当地社区的各项基础服务做出改变,做到因地制宜,推动社区的协调发展。

(四)健全法律法规,规划职能关系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虽然,扁平化创新管理制度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在一些社区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服务保障机制法律法规,明确各社区治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完善基层组织相关法律基础,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服务人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做到有法可寻、有法可依、有法可保。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适当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与其他组织友好合作,构建真正属于居民自己的社区。

参考文献:

[1]中共无锡市委党校课题组,肖新岳.无锡市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与机制创新[J].唯实,2014(6):74-76.

[2]黄少宽.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城市觀察,2018(4):101-113.

[3]徐红霞.苏南城乡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体化趋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0-34.

[4]戴雯洁.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8(24):125-127.

[5]刘建芳. 苏南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分析与价值思考[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45-47,108.

作者简介:

陈琳,江苏南通人,宿迁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

唐佳颖,江苏无锡人,宿迁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对我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思考
浅谈社会保障卡的管理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部力作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