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堂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开始。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把握学生的特点分析,从而有效构建学生的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主要分析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过程当中的行为特点,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率;行为特点
一、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行为中的特点分析
(一)在形象思维主导性方面
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形象思维主要是处于对于数学概念的初始阶段,一般直观性的观察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熟悉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方式、生活中的实例以及简单的教学操作工具,促进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思维方法,在形象思维主导下的教学思维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把握好形象思维的主导性,才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随着不同概念的学习,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之上,能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表现出一个较高的抽象水平,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其逻辑思维还不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才能够在抽象思维上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比多少时”,教师可设计“抢椅子”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比多少的知识,更进一步体会到“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数学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问题
1.提问过程“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上的问题有的由于过于简单往往会使学生不需要思考,答案显而易见的可以解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问题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一些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回答,教师会无意识地打断学生的答案,轻率地添加个人评价以影响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当学生回答问题并需要思考时,教师为学生安排的时间太短,学生的思维不能进入真实的思考状态。
二、提高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的过程是要求学习者对于自身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一个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在课堂当中要提高学生通过一些反问的方式来解决其实际过程的问题,将学习过程的解题思路,运用推理的方式加强语言的表达,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要用形象思维向发散思维的过渡性阶段的把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当中集中精力用20到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将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思维进行结合,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加强其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促进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比,可以将数学中的各种公式和图形运用动态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化,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将解决问题方式生动地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教研实践,学会运用先進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争取使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水平。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提问环节的有效性
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使用的语言不应过于笼统,应该有明确的问题。否则学生也无法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例如,在解释“被除数”的过程中,对于公式10÷5=2,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里的10是什么数?”此时,学生会给出各种答案,例如“10是一个大于9的数字”“10是个两位数”“10是偶数”等等。由于教师没有说明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回答老师设计的“被除数”的答案,因此,要充分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质量。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问题的难度,以便学生快速做出正确的答案。如果问题过于简单,起不到课堂提问的作用,同时也会使学生“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对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是如果问题太难让学生答不上来,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逐渐形成排斥的情绪。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难易适中,并应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语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特点、已有知识基础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伟明.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与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5(4).
[2]郭月兰.小学数学真实性问题调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