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跃兰
摘 要: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优化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就显得相当关键。主要就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科学引导学生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辩论。然而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填鸭式”教学形式被普遍应用了起来,教师课堂中所设计的讨论环节形式化特征明显,其真正作用难以发挥。那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怎样更好地应用讨论式教学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呢?下文就相关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浅见。
一、遵循规律,设计问题
问题作为学生讨论的基础,问题的价值与学生最终讨论问题的价值产生直接联系,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进行讨论。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应当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充分把握,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疑点,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设计为学生讨论的重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具备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用“分数除以整数”的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书本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幅五分之四升饮料的图片,在这张图的基础上我们能够知晓上述几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把这些饮料平均分给两个人,也就是两个人平均去分四个五分之一的饮料,每人得两个五分之一饮料,最终结果也就是五分之二;另一种算法是应用乘除法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将除法进行乘法形式的转换,再去进行计算。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更好呢?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对题目进行巧妙更改,如果把果汁平均分给三个或者四个人,又该怎样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应用上述两种方式,分别展开计算。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况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第一种方法适合分子是整数倍数的情况下进行应用,第二种方法的应用更加具备普遍性,因此在今后的计算中应当更多地应用后一种方法,也就是在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情况时,可以将其向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进行转化,从而展开计算。
二、选准契机,科学引导
教师应当对课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从而选准课堂讨论的契机。当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随机应变,给学生设计思维“陷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对“整数除以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學生进行提问:当我们在做六除以三分之一这道计算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应用六除以一,分母保持不变这种方式来进行计算?很多学生就会回答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学生的讨论兴趣也由此被充分激发,课堂氛围也活跃起来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对两种计算方法的联系、差异性进行更好的把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应当和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教学活动的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对“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举例:老师昨天去买了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裤子六十元,衣服的价格是裤子的三倍,老师的上衣比裤子贵多少钱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进行集体汇报。
四、抓住问题,完善教学
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果最终结果出现错误,通常是因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障碍,然而学生出现的问题通常是教师未预设到的,教师就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把握,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身见解,教师再在这个过程中去把握平时未能重视起来的“盲点”,理性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具体缘由,从而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把握,只有明确了学生存在的思维活动的障碍,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最终提升教学效率、质量。
五、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拓宽教学深度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着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否则就非常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的情况。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空间,从而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进行积极思维。
总之,讨论式教学能够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终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着重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车芳馨.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3):252.
[2]杨立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研[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69-70.
[3]王晓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4):65-67.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