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问题为引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19-09-12 07:21蒙京快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契合点数学课堂问题

蒙京快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教学会更加扎实有效。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引导,展开教学;创设有导向性的问题情境,有效提问;把握能提出导向问题的契合点,巧妙设疑;提出分层导向性问题,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让“问题为导向”更准确、更深入;培养学生“敢问→会问→有价值”,使“问题为导向”扎实有效。

关键词:问题;数学课堂;契合点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阐述了问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一、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引导,展开教学

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每个教学环节需要渗透的知识点,要先考虑本班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如是否在前一学段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通过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点,做好课前的复习、预习工作,且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个体差异、有引导性、指向性的核心问题。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较难独立进行学习或是没有思路时,要学会利用旧知的迁移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争取让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形成一个连续性的问题思考,为新课做好准备。此外,教师还要训练、提升自己掌握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在提出预设问题感觉到学生无从思考时,就要适当地去调整问题的问法,给学生再多一些提示,将范围适当缩小,要保持问题的指向性,与此同时又不能直接给予学生答案,保留思考的空间。这样通过一步步的以简单而又有效的教学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再得出结论,才能使得课堂有效进行。

二、创设有导向性的问题情境,有效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遇到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题,是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主要原因。如果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当从合适的角度去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小亮、小兰、小红变废为宝,收集瓶子(出示主题图)。在解决平均数13这个概念时,利用情境图,这样提问题:

师: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或者用先合后分的方法都能得出平均数(圈13),那13能代表小明收集的瓶子数吗?(不能!)

师:能代表小亮收集的瓶子数吗?(不能!)

师:能代表小兰收集的瓶子数吗?(不能!)

师:能代表小红收集的瓶子数吗?(不能!)

师:咦,奇怪了,既然平均数13不能代表个人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什么?

生1:代表平均数。

生2:代表全部。

生3:代表整体。

师:看来呀,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整个小组的整体水平。

板书:整体水平。

师:我们再认真观察,平均数13和他们收集的瓶子数(边指着14、12、11、15边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有些数比13多,有些数比13少。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看来呀,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教师提问:“那13能代表小明收集的瓶子数吗?能代表小亮收集的瓶子数吗?能代表小兰收集的瓶子数吗?能代表小红收集的瓶子数吗?”“平均数13和他们收集的瓶子数(边指着14、12、11、15边问),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这些研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它的实际意义,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课堂得到了好的效果。

三、把握能提出导向问题的契合点,巧妙设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数学思维进行数学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教材,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设置问题,并且巧妙地选择提问的契合点,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有效。并且由于抓住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就能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内容时,如果教师展开阶段就提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能够用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探究吗?”这样的问题就过大,出示的时机不恰当,不具有引导的作用,显得漫无边际,学生无所适从。可以改为先让学生在学习卡上数一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一个的面积大。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通过在这样的时机提问学生,并且提问的价值高,围绕学生的困惑点进行提高,启发学生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每一个问题何时提出,如何提出,怎么样引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极大,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四、提出分层导向性问题,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难度,也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要让学生被问题困住,产生数学学习焦虑,也不要让无效的问题浪费掉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问题设置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又能实现问题设置的所要达到想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认识了梯形的概念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三组不同位置的平行线中,添加两条直线,怎样才能围成梯形?此问题的设置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即把问题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又以“变式”的梯形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不得不停下来思考片刻:另外的两条直线该怎么画?这“横七竖八”的梯形还是梯形吗?这片刻的思考不仅强化了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点,又深化了梯形的概念,同时还让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后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樹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五、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让“问题为导向”更准确、更深入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的导向艺术,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也应锻炼自己的表达叙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充实和更新。提问的导向有二:其一是目的明确。即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二是方向明确。即提问要给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分类与整理,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出示主题图后,提问:“你怎样把它们分成两类?”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没有明確是把人分成两类,还是把气球分成两类,或者把人和气球一起分,从而让学生感到茫然。

六、培养学生“敢问→会问→有价值”,使“问题为导向”扎实有效

好奇、爱问问题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大特征。有问题才有探究,质疑是探究的开始。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其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用问题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出的结果要远比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要更加深刻难忘。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而且“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学开始,教师没有像以往一样先分类,然后探索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是向学生展示一些已经认识过的不同大小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让孩子发现每个图形的定义都与他的特征有关,接着提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四边形,对于这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学生回答七嘴八舌:为什么叫它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四边形?是不是有四条边所以叫四边形?它是不是和三角形一样也有角?它的边是直的还是弯?在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都是比较肤浅的,有些问题是单一的,有些问题是重复的。于是老师鼓励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考查、比较,确定问题研究的先后顺序和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四边形?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这些提出的问题踏上探索问题答案的学习之路。

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里提出“课堂从学生提问开始”,而不是“课堂从老师提问开始”。这就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么重要,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地连续不断地应对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艳秋.疑问式引导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好家长(基础教育),2017(50).

[2]姚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引导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

[3]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40.

[4]孙建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9).

[5]谭琼燕.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J].广西教育,2011.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契合点数学课堂问题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契合点——评《塑造论哲学研究——从美国哲学的视角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内涵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