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请缨”路上忆终军

2019-09-12 06:25牛文祥
当代小说 2019年7期
关键词:南越国南越塑像

牛文祥

很早以前就想再去那边看看,但一直没有动这个心思。因为那是一条很长很远的路,通往西汉的路。今年清明节,觉着这天是个遥望久远的佳日,我踏上了这条漫长的路。

清明时节的雨,飘洒得不紧不慢,细细地、蒙蒙地,拂在脸面上,就感觉有一种柔润的清凉,滋润到心里。

在疾驶的汽车上,我便浮想联翩,想到西汉的其他先贤都是生面孔,唯独有着“主动请缨”故事的终军,早在学生时代就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也是一条近在咫尺的路。说话间,从济南南外环出发驱车十几分钟就走完了通往西汉拜谒终军的路。行至历城区仲宫镇的西北角与103省道交界处停车伫立向四周张望,透过细雨朦朦胧胧看到有个亩把地大小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一个硕大的塑像。急忙走近一看,方知这就是终军广场,松柏间的这尊手握书卷、眺望远方的塑像红色底座上刻有“终军”字样。

许多年前,我曾独自来过终军广场,也是在清明时节。那时,除了满眼洁白如雪的梨花,就是染了醉意的桃花。那时我对终军了解得甚少,只知道他和秦琼都是济南历城人,他十八岁就被选为了博士弟子,曾先后成功出使匈奴、南越,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不久,17岁的终军以天资聪慧、博闻强记、能言善辩闻名于郡中,被当地百姓称为“神童”。又过一年,济南郡太守按照“由太常从年满18岁以上的博学青年中选取,郡国两千石待遇的长官也可以推选辖区内品学兼优的士子到长安太学受业”荐能新政,推举终军到长安为朝廷效力。汉武帝见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少年书生愈发喜欢,即留身边封谒者给事中。给事中属于内朝侍臣,掌管顾问应对,有时还要伴随皇帝出巡或代表皇帝巡视。每每巡视,他都以勤奋、博学赢得汉武帝赏识。一次,有人进贡豹花纹小兽,汉武帝问左右为何兽,陪侍的朝官个个张口结舌。终军不慌不忙上前禀道“这通身斑纹如豹的小兽叫鼮鼠”。汉武帝见终军才华出众,遂令内府奖励丝绢百匹。

与我同去追思的小张望着终军塑像,侃谈起终军的才学和志向。在他的记忆里,终军西去长安途中至京城要隘函谷关口时,守关士卒见是一位行装简易的年轻书生要求过关,便冷冷地交给他一帛制的“繻”,告之这是出入关凭证,要好好保存,回来时仍要凭此帛符交验出关。不料终军听后哈哈大笑,声称“大丈夫此行西去,使应天子召唤去长安习经学艺,学成后立志拓边报效国家,此一去壮志不酬要繻何用?”言罢弃繻而去。守关人员见此情景目瞪口呆,暗自称奇的同时连连摇头道:“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看你怎么回来过关!”

守关人员真的过虑了。终军得到汉武帝赏识,屡屡得到重用。两年后,终军便以朝廷使臣的身份巡视郡国,再次路过函关谷时,守关官吏见队伍中高高擎起的皇帝特赐旌旗和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的那位大员,正是当年过关弃繻的英俊青年,再也不敢举头正视,躬身看着终军离去。望着远去的终军,他自言自语道:“是老夫不知天高地厚了。”

望着终军塑像,我心潮澎湃,有敬仰、有怀念、有感慨、有惋惜。

秦嬴政完成了疆域大统,汉刘邦在承袭先秦朝基业上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汉武帝刘彻识才用才,使得终军在短暂的生命中把才华发挥到极致。

刘彻即位后,匈奴屡犯大汉边境,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刘彻提拔了卫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将,用了12年的时间对匈奴大举反攻,扭转了长期被动挨打局面。此时,朝廷内部有人建议招抚,也有人建议穷追猛打彻底击垮匈奴,而终军则主张出使匈奴谈判后再定。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丞相长史任敞率团前往匈奴议和劝降时,终军则毛遂自荐,要求随团出行。他对汉武帝慷慨激昂地说道:“而今边疆尚不太平,微臣理应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才是。”汉武帝询问如何规劝匈奴单于时,终军陈述双方力量对比,指出匈奴战与和的吉凶祸福。他对答如流和严谨的说词得到汉武帝赞赏,遂擢升他为专备皇帝顾问的谏大夫。

睹物生悲。

眼前的终軍大理石雕塑,已有了些沧桑的岁月痕迹,仰脸看去,蒙蒙细雨在终军雕像的眼窝里流下来,变成了两条清澈的溪流。沿着溪流的方向,仿佛看到了遥远的南越国。

南越国原是居住在今广西一带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秦时已置郡,归附内地。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群雄逐鹿,龙川县令赵佗趁机割据在岭南诸郡自立为王。后来,汉武帝劝其内属,赵佗之孙赵胡遣送太子婴齐到长安做人质。直到婴齐去世其儿子赵兴继位,南越国一直保持着独立王国的地位,内地与南越国关系时好时坏。此时此刻,终军为了国家安定统一挺身而出,请求出任使臣。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终军遂到南越后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南越王归顺汉朝,并愿向朝廷岁岁纳贡。汉武帝当即向南越王颁赐印绶,令他们改用汉朝法规,令终军暂留南越镇抚。然而,这却遭到南越相国吕嘉的极力反对,年仅29岁的终军与随行人员全遭杀害。人们惜称终军为“终童”。

哦,“主动请缨”原来是出自终军主动出使南越的故事。难怪仲宫的百姓说,他们最有资格使用“主动请缨”一词了。同行的小张也有同样的感慨。

终军作为中国、尤其是济南仲宫的一颗璀璨流星,虽划过长空消失在茫茫宇宙两千余年,但他的业绩和精神至今却光芒四射。“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苏轼、李白吟诗咏赞。清人董芸也用“出关慷慨弃儒生,故里终军旧有名;毕竟戈船多汉将,少年多事请长缨。”抒发对终军的敬仰之情。

我还有这样的感觉,终军还像一根鞭子,鞭策着后辈前行。史料说,上世纪40年代初,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远征军士兵在印度蓝姆伽基地训练时作诗一首,后改为《知识青年从军歌》。也有人说,此歌为新一军副军长孙立人所做,作为新一军军歌。歌词是:“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当然,歌词也另有说法,但不管歌词是什么,又是哪位所作,但在激励热血青年走上抗日战场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终军备受史学家推崇也为我辈敬仰。从当地群众口中得知,仲宫镇是为纪念终军而得名。上世纪中叶,仲宫镇尚存南阁楼,刻有“终军镇”,之后改为仲宫区、仲宫公社、仲宫镇;南阁楼有石匾刻“终军故里”,如今进入仲宫映入眼帘的就是绘有这四个大红字的门拱。后来,镇上修建了终军故里牌坊、终军广场、终军街、终军像、终军路。终军已化作仲宫的符号。

终军,我心中的偶像。临别,望着终军塑像又深深鞠了一躬。

猜你喜欢
南越国南越塑像
在“南越国宫署遗址保护和建馆问题听取意见会议”上的发言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石刻文字杂识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吃货改变历史
礁堡·塑像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
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