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
“同学们,这次的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放在讲台上,自己来看吧!”班主任把两张成绩单向我们晃了晃,出门开会去了。
一张小小的讲台上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拼命地向里探着脑袋。空气中弥漫着焦虑,以及诸多說不清的复杂情绪。我生性懒惰,并不愿加入这一场好戏。成绩单又跑不了,晚些看也来得及。
多么适合睡觉的大课间啊!我把头埋进了书本纵横的桌子,眯上了眼睛。
刚要睡着,右肋处猛然遭到一指戳击。我叹了口气,侧过脸望向天明——我去,这脸色,黑云压城城欲摧。
“咋了?”
“我考砸了。”这声音也比平日低沉了不少。
“没事儿,能有多砸呀?”
“英语连你都没考过。”
我瞬间笑出声来:“那是挺砸的。”话音刚落,我意识到自己的笑声给予了天明莫大的嘲讽。还没等我出声安慰,天明已经开始了他长达10分钟的哀怨控诉。
“你说,我天天睡得晚起得早,批卷老师居然这么对我!”
“这次考试水分多大你知道吗?前20里得有15个带了手机!”
“兄弟,你的英语敢说不是借了谁的光?”
天明说到这,还用鄙夷的目光望向了我,然后露出了一个冷笑:“反正考试就这样,老师净出我不会的题,但至少我没作弊。”
这连天的带刺儿的愤世嫉俗的抱怨!我看了看表,准备谢客:“还有两分钟就上课了。”
他没听懂我的意思:“我还没说完呢。”
“闭嘴,这边滚。”
天明的脸色瞬间五彩缤纷,像一只气急败坏的猴子:“行,你够意思。”说罢,转身回到座位,又向西北角的同学们抱怨了起来。
铃声响了,天明结束了他的抱怨。但我知道,下课时会有另一个倒霉蛋听他大吐苦水。我还知道,天明下次的抱怨中会带有我的名字。
两类抱怨者
“慢性抱怨症患者”
如同他们的名字,这类人的抱怨像一种慢性疾病,会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在。所以他们并不是在某一些情况下会抱怨,而是对所有的事情都会习惯性地抱怨。如同上瘾一般,不抱怨就会不舒服。
常见表达:“好烦啊!”“真烦人”“烦死了”,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一个“烦”字。
他们之所以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烦闷,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双习惯发现“烦恼”的眼睛。他们非常擅长看到事情的消极面,并为之烦恼。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烦恼成瘾”。
习惯性抱怨的人会形成消极的自动化思维脑回路,而这脑回路又会促成这个人作出更多的抱怨……
“悲惨依赖症患者”
另一类抱怨者,他们不停地抱怨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悲惨,获得同情。
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她反复地向人们讲述自己儿子阿毛的惨死,其实这样做并不能让他的儿子死而复生,因为她并不期待自己的抱怨能够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她只是在扮演一个“牺牲者”的角色,希望博取大家的同情和关注。
他们认为,来自别人的同情可以让她从内疚中解脱出来,这样她就不用为那些自己无法接受又无力改变的后果承担责任。
抱怨者画像2:别人的主角光环都是假的,我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