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些见解

2019-09-12 00:29宋应郁
考试周刊 2019年56期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变得尤其重要,教育教学重点逐步向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方面倾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强化道德法治意识,运用道德法治思想有效地解决问题。新教材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度思考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为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践中全面发展,使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中的规则性;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中的社会性;教学中的法律性

一、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规则性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每一个公民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社会某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而且该时期学生的心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期。如果法治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心底,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的违纪违法行为。

小学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认知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规则性教育,其实就是强化法治意识,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教材“做守规则的人”中,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次扳手腕游戏。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有没有人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则,你们会怎么做?你们会不会违反游戏规则?为什么?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呢?谁能举例说明?教师以游戏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认识了什么是规则,懂得了为什么要有规则。最后认识到规则既是为人们服务的,也是约束大家行为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规则的公正性。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儿童法治意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享受无限的创意。还有在“同学交往”一文教学中,特别指出了同学交往中要团结互助、有借有还规则;在“欢欢喜喜到学校”中叙述了要按时到校上课、升国旗规则;在“愉快的课间活动”一文中设立了合理安排时间、课间玩耍的规则等。

二、 在教学活动中深化实践认识

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终用于生活。人的道德意识形成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再精彩的讲解也是生硬的灌输。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它直接影响着实践活动的过程。如果实践活动设计的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所及,活动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实践活动的内容过于简单,就没有实践的意义,所以设计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深奥了不行,浅显了也不行,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前和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因素,精心备课,活动时精心组织,适时渗透目标,因为“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在进行“我是小小安全员”活动教学时,首先出示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人人都守法,但人人为什么又不守法,当马路上亮起红灯的时候,你看到的是部分行色匆匆的人穿梭于“飞车”之间,而在那些“飞车”中,酗酒,超速和无照驾驶的司机会有多少呢?人们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亲身到达现场实际观察,了解这一社会现象。用生活中的类似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

三、 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社会生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如果我们不从小培养他们遵纪守法,不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那怎么能行呢。教学“拒绝不良习惯”时,以小小座谈会形式提出问题导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危害,并联系实际将身边发生的悲剧说给大家听一听。再结合教材内容,指派学生朗读文中两封信,正确认识到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坚决杜绝第一次,让不良习惯没有机会腐蚀我们的生活。除了自己做到抵制诱惑第一次外,也应该积极向周围人群宣传,让更多的人远离不良习惯。敢于向不良习惯说“不”。使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不仅要拒绝生活中的一切不良习惯,更要有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正确态度。

四、 在教学活动中感知法律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法律有着重要的角色,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都离不开法律,法律法规都具有强制力,他的强制力来源于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订,以宪法为根本大法。大家经常从電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那么,什么是法律呢?如教学《国家的规则》时,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上的图画、照片和文字等,此时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知识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好他们对“法律”这一抽象概念的初步感知,自由畅谈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如果你受到侵害该如何做?让他们结合教材思考:图中的成人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哪些法律对此有相关的规定?及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老师要做好指导,让大家实时感受法律威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温暖贴心的师生交流,更有法律知识的获得。

总之,教师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用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思想,正确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交流中反思,在生活中提高,让他们沉浸于道德与法治的氛围中,让道德与法治思想扎根于每个同学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宋应郁,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榆中县高崖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