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祖章
肺炎是临床儿科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及常见病。临床当中的肺炎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细菌性及病毒性[1]。研究指出,肺炎的整个发生及发展过程当中,既跟病原体的毒力及数目相关,同时也跟患儿机体所产生的严重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直接关系[2]。临床中针对新生儿肺炎进行治疗时,通常以常规治疗为主,包括:止咳、平喘、吸氧、抗生素及抗病毒等,疗效差强人意[3]。干扰素属于生物类的免疫增强制剂,通过外源性的干扰素来实现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是通过对健康人群的混合血浆进行纯化所提取而来的,属于血液制品;其作用是对巨噬细胞当中的Fc 受体产生阻滞作用,进而对细胞因子产生调节作用。
选取2017 年1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02 例。
纳入标准:(1)<28 d 的新生儿;(2)符合临床中对病毒性肺炎的诊断[4];(3)未合并先天性疾病的患儿;(4)患儿家属同意研究者。排除标准:(1)细菌性肺炎患儿;(2)患儿家属不愿配合研究者。
对照组51 例,周龄1.5~4 周,平均周龄(3.1±0.6)周,其中男性患儿26 例,女性患儿25 例,平均体质量(5.2±1.1)kg;研究组51 例,周龄1.5~4 周,平均周龄(3.2±0.7)周,其中男性患儿25 例,女性患儿26 例,平均体质量(5.3±1.2)k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许可。
两组均行常规综合治疗干预,包括:防止并发症、对症治疗、控制炎症、止咳、平喘、使用相关抗病毒药物,维持患儿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及呼吸通畅等。
(1)对照组:应用静丙(丙种球蛋白)。用量:400 mg/(kg·d),静脉注射,视患儿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连用3~5 d[5]。
(2)研究组:联合应用干扰素。静丙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干扰素:取1.5 万单位的干扰素,加入20 mL 的生理盐水当中,给予新生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视患儿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连用3~5 d[6]。
1.3.1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根据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X 光片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痊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咳痰、啰音等相关临床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相关指标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X 光片检查结果显示,肺内的病变部位被彻底吸收消失。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咳痰、啰音等相关临床体征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X 光片检查结果显示,肺内的病变部位较治疗前吸收程度>75%。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咳痰、啰音等相关临床体征出现部分缓解;实验室相关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出现部分改善;患儿X 光片检查结果显示,肺内的病变较治疗前吸收程度>50%,但≤75%。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咳痰、啰音等相关临床体征较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显著改善;患儿X 光片检查结果显示,肺内的病变与治疗前相比吸收程度<50%[7]。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 d,抽取两组患儿的静脉样本血液约2 mL 左右,使用化学发光免疫仪检测[8]。
数据使用SPSS 20.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P<0.05),具体见表1。
治疗后,研究组TNF-α、PCT 及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因是因为机体上呼吸道感染病毒,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毒逐渐向下蔓延。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乏力、头痛、咳痰、发热等,病情炎严重的还会继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当中约有50%为病毒性肺炎,近年来随着临床及个人对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加重,使得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肺炎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中目前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仍没有什么特效药物,主要方法就是对症干预联合抗病毒药物[9-10]。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注:组内比较aP <0.05;组间比较bP <0.05。
静丙属于一种丙种球蛋白制剂,主要从健康人群的血浆当中纯化提取而来。其主要特点为抗病毒、广谱抗菌、抗其他病原体IgG 抗体,且静丙拥有许多中高亲和性的抗体。静丙辅助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机制推测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特异性地与不同的细胞因子相结合。第二,针对巨噬细胞内的Fc受体能够产生功能性的阻断作用,进而对活化补体片断沉积靶细胞进行抑制;同时还能对细胞因子产生调节作用,抑制其分泌拮抗剂。第三,能够中和补体,并对巨噬细胞的侵袭行为产生抑制作用。第四,其作为一种封闭性的抗体,能够将免疫病理性损伤有效阻断[11]。因此,静丙具有调节免疫和替代免疫两方面的双重作用。
干扰素属于一种免疫增强剂类药物,主要由机体内的白细胞产生并分泌。通过超声雾化将药物吸入到机体内后,干扰素当中的低分子蛋白质能够变成直径1 μm~5μm 左右的微小颗粒,经口腔、呼吸道可以直达支气管及肺泡当中,进而增强并激发细胞免疫[12]。雾化吸入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将药物作用在病灶位置,直达靶细胞,使疗效更显著,且相比静注及肌注,新生儿及家属更易接受。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P<0.05)。结果充分提示,应用静丙联合干扰素,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机体内常见的促炎因子之一就是TNF-α,其主要通过对中性粒细胞产生诱导,进而浸润肺部组织、启动炎症反应。CRP 能够激活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其在机体内的水平变化跟炎症反应情况及病情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PCT 可以表明机体内的炎症情况及感染情况,还能对器官衰竭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炎症程度、免疫反应等都可以对PCT 水平产生影响[13]。因此,对新生儿肺炎检测三种指标,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研究组TNF-α、PCT 及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充分提示,应用静丙联合干扰素,能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炎的病情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给予病毒性肺炎患儿应用干扰素联合静丙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患儿体内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