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禄 李砚辉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后现代主义设计所体现的特点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功能”已不再被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素,主张以“游戏心态”来设计作品;第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及文化的历史,重视产品的人文意义,主张新旧糅合;第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建筑、产品等设计领域出现的各种后现代风格也影响到了平面设计领域。如解构主义、高科技风格等,多层次的图形处理方式和暗示性的表达手法被一些设计师运用在创作中。他们不但通过将古典的纹样及符号引入到设计中,也把现代通俗文化中各种流行偶像、地区的传统图形,甚至是群众游行时的标语形象都引入到画面上的方法,促进平面设计的表现语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同时“新浪潮”平面设计、孟菲斯风格和旧金山派平面设计及“里特罗”设计和欧洲怀旧风格设计成为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代表。
其中作为“讯息建筑家”的威利·孔茨(图2.1)则强调以信息传达为主导的设计方法程序,由要传达的信息来决定平面设计的风格及方式,并高度重视其对讯息传达,不以现代主义预先确定的网格为基础来从事设计。孟菲斯风格的平面设计(图2.2)突显乐观主义色彩及热情洋溢的幽默感,对于形式和空间无拘束的运用;旧金山派的平面设计(图2.3)则把象征性的几何图形赋予具体的内容.二者的共通点则是,采用自由绘画的手法,加上欢乐的色彩、自由轻松的版面,形成独特、具有感染力的新风格。
进入后现代时期,不仅古典的、具有装饰性衬线的字体被重新启用,一些具有手写特点的字体也开始受到了设计师和读者的青睐,丰富了21世纪平面设计内容;其中广告招贴设计在后现代设计的影响下,传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后现代设计中的平面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设计风格的概念,更是一种设计思潮的颠覆,他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否认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呈现出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和流的鲜明特点。在这个领域下,其特点大多总结为两点;一方面,追求没有绝对、没有单一,力求天人合一、情感脱离,另一方面,既使用古典纹样,又结合现代通俗文化的各种形式,强调装饰与幽默意味,使平面设计语言多元化、多样化。
图2.1 威利·孔茨设计
图2.2 孟菲斯风格
图2.3 旧金山派风格
服装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商品实践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领域之一,在一定意义下,他是以抹平阶级差异的角色而出现的。由于高效率机器的大量引进和不断地创造发明,人们可以用便宜的材料制各种衣服,就使得服饰上的等级区别逐渐被拉平;后现代服装设计的成衣化现象与名牌化现象成为时尚,至此服装领域消费趋向大众化和平民化。
20世纪70年代,朋克、嬉皮士及摇滚乐风靡,街头时装(图3.1)不可逆转地与社会风潮相契合;除此之外,乡村风貌、乞丐风格的时装,宽肩男性风格的女装、东方特色的时装等相继出现。三宅一生作为后现代服装设计风潮中的重要吹鼓者,他强调衣服的演进必须回溯到最原始的想法,以一种迫切的欲望为基点,将最真实的姿势表露出来,重新捉住衣服回归原始的重点。他所设计的服装(图3.2)具有以下特色:追求剪裁单纯之美、穿着自由之美、媒材多样之美、茶道禅意之美及返璞归真之美。他从东方服饰文化与哲学观照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在造型上,他开创了服装设计上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
后现代服装表现出一种广泛、巨大的包容性,即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未来的及人类过去和今天的所有时装形态都被包容进来。其充满了风格化的代码和设计语言,它从某种意义上肯定了现时代流行的平面化与非主流审美取向,有着多变的面目。其强调自我、展示个性文化,有时呈现出怪诞戏虐之味。
图3.1 街头时装(川久保玲80年代作品)
图3.2 三宅一生作品
后现代主义具有的典雅、浪漫、装饰性、娱乐性、浅薄的和浮夸的历史折中主义色彩,都是这个时代的即时反映,也就是所谓的历史文脉性特征。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对功能的质疑和挑战,将过去功能至上的物品赋予更多的文化意义,使人们不再只是把海报等看作简单的使用工具,而把这些看成能够承载人类情感、审美、趣味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