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明 万述伟 吕宝村 程星 张涛 展恩军 傅景敏
摘 要:该文通过近年来菜用型甘薯品种的引进与栽培试验,分析了菜用型甘薯的特点,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并对菜用型甘薯产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菜用型甘薯;特点;栽培技术;展望
中图分类号 S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5-0040-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薯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粮食作物,跃升到以营养保健为主的重要农产品和以其为原料的重要加工食品。在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等传统甘薯类型的基础上,甘薯育种家又培育成功了一种以食用鲜嫩茎叶为主的甘薯类型——菜用型甘薯。甘薯菜用即是把甘薯茎蔓生长点以下15cm左右的鲜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其地上分枝多、茎叶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茎端绒毛少、无苦涩味、口感嫩滑、营养成分丰富。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菜用甘薯叶与菠菜、芹菜、大白菜、小白菜、韭菜、花椰菜、黄瓜、南瓜、冬瓜、莴苣、甘蓝、茄子、番茄、胡萝卜等14种蔬菜相比,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VC、VB1、VB2、烟酸等13项营养成均居榜首。另据分析检测,每100g鲜甘薯叶含脂肪0.2g,糖4.1g,矿物质16mg,铁2.3mg,磷34mg,胡萝卜素6.42mg,维生素C32mg,其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胡萝卜中的含量。被亚洲蔬菜研究中心称其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蔬菜”,美国将它列为“航天食品”,医学界将其列为抗癌蔬菜之一。
1 主要特点
菜用型甘薯作为甘薯的一种新类型,与普通甘薯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收获部位 普通甘薯品种主要收获地下块根,以块根产量和质量来决定甘薯商品价值和效益的高低。菜用型甘薯品种主要是采摘甘薯茎蔓上部15cm左右长的茎叶,以茎叶的产量和质量来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地下部块根虽然也能收获一定产量,但远低于普通型甘薯品种,其口感也相差许多。
1.2 收获次数 以生产块根为目的的普通甘薯一生只能收获1次,只有在甘薯生长的中后期进行收获,从栽植到收获至少需要经过90~170d(不晚于霜降)。菜用型甘薯从栽植到收获茎尖约45d左右(夏天栽植30d左右),每隔10~15d左右可采收1次。大田种植可连续采摘至9月下旬,大棚种植可采摘至10月中下旬。
1.3 营养价值 菜用型甘薯茎叶比普通甘薯的块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钙和铁含量都比贮藏根高,一般高3倍左右。菜用甘薯含有丰富的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其含量是贮藏根的3~5倍。因此,菜用型甘薯在抗癌、抗氧化,预防骨骼疾病,降血脂、降胆固醇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保健作用。
1.4 外观和口感 普通型甘薯植株匍匐,叶片薄,背部有绒毛,颜色从浅绿到深紫色不一,叶片较老,食用口感发涩。菜用型甘薯植株直立或半直立,叶片较厚,背部无绒毛,叶片颜色翠绿,叶片较嫩,口感爽滑,有香味,无苦涩感,食用口感更好。
1.5 用途 普通甘薯以食用地下部块根为主,主要用作粮食和饲料,用来解决人们的口粮和工业原料问题。菜用型甘薯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和营养保健食品,其更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吃好的问题,如何让人们吃得更健康、更有营养。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菜用型甘薯品种的要求如下:腋芽再生能力強,节间短,分枝多,较直立,茎秆脆嫩,叶和嫩梢无绒毛,开水烫后颜色翠绿,有香味、甜味,口感嫩滑、适口性好,植株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目前,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台湾等省份已选育出多个菜用型甘薯品种,如福菜薯18号、薯绿1号、浙菜薯1号、鄂菜薯1号、台农71、莆薯53、福薯7-6、食20、尚志12、百薯1号等。经过近几年的试种,产量和口感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品种应首推福菜薯18号,平均鲜茎叶产量在45000~60000kg/hm2,而且口感极佳。
2.2 选地整地 种植菜用型甘薯的地块应选择在城市近郊或蔬菜产区,交通便利,便于交易。种植田块应土地平整,土壤结构好,肥力水平高,灌排方便。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尽量将地耕细整平,做到干湿适度,上松下实。为管理方便,垄(畦)长度不宜太长。
2.3 精细种植 既可以打畦栽植,也可以起垄栽植。打畦栽植的,可设置畦面宽0.9m,畦埂0.3m,每畦栽植4行,平均行距0.3m,株距0.25m,密度133350株/hm2。起垄栽植的,垄高0.25~0.3m,垄距0.8m,垄面栽2行,株距0.25m,密度100005株/hm2;或垄距0.7m,垄面栽2行,株距0.25m,密度114285株/hm2。以普通大棚或冬暖棚起垄栽植为好,一是垄沟结构利于通风透光,二是便于采摘。特别是城市近郊以休闲采摘为主,垄沟结构更能营造良好的采摘氛围。当5~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或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以上,即可进行甘薯栽植。
青岛地区露地栽植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选用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无病虫为害的薯苗,剪取4~5节,长度在25cm左右的薯苗,斜插入土2~3节,外露1~2节,栽后浇足窝水,用土将窝封好,保持土壤湿度。密度以120000株/hm2左右为宜。不管是露地栽植,还是棚中栽植,最好使用黑膜覆盖,且有以下2个优点:一是能够防除杂草,减少用工;二是保持土壤湿度,提高薯苗成活率。特别是普通大棚或冬暖棚栽植,棚内温度高,使用黑膜可明显降低地表温度。另外,要及时补苗,确保苗全、苗匀,苗壮。
2.4 水肥管理 菜用型甘薯对水肥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水肥的持续供应,在施肥上做到有机无机结合。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用腐熟的干鸡粪、干羊粪、干兔粪等动物粪便,用量为15000kg/hm2;配合复合肥(N-P2O5-K2O:16-8-24或15-15-15),用量为750kg/hm2。耕前均匀撒入地面深翻入土壤中,可满足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若中后期有脱肥现象,可追施K2SO4复合肥375kg/hm2。在水分管理上,宜采用小水勤浇,做到见湿不见干。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补水,特别是普通大棚或冬暖棚,棚内温度高,最好安装滴管,灌水更均匀,省工省时,保持土壤湿度在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