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古风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基本阅读习惯、方法与能力;
以课外阅读为载体,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校本资源 阅读习惯 “1+X”实践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在四年级设置了“以书为友”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本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际中,笔者以此为契机,积极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践行,探索利用校本资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模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反思、反馈、總结,提炼出了具有校本特色和区域影响的利用校本资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1+X立体实践模式。“1”指课堂阅读教学一条主线,包括常规课堂、主题阅读课堂、综合实践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堂(经典、校本教材、晨诵、午读)四个层面。“X”指纸质图书、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刊物)、学生家庭图书三个阅读习惯培养平台。二者相辅相成,构建起农村小学利用校本资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立体有效模式。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提出:“从小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提出:“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学科教学是互补、融合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学科资源,发挥各学科的课堂特点和优势,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提供多维平台。学生阅读习惯的主渠道培养离不开课堂,特别是语文阅读课堂。学校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根据现有的形式分四块进行,即常规课堂、主题阅读课堂、综合实践课堂、课外阅读辅导课堂,从而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不同的载体。
1.常规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这里的常规课堂是指语文学科的常规化教学课堂。语文课堂的特点决定了其作为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主阵地的地位。
学校可以利用语文教师资源,特别是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用,让他们承担起常规课堂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主要研究任务。同时,其他语文教师也要做到人尽其才,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魅力,进行学生看书的姿势、阅读的速度、识字量、阅读技巧、口语交际水平等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的综合训练。
2.主题阅读课堂,打破学生传统课堂阅读思路
学校可以利用潜在的资源,为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多种平台,拓宽学生阅读习惯培养途径。如开展“北师大同一起跑线创新实验”,简称“211”,即20分钟教师主导语文教学,10分钟学生拓展阅读,10分钟学生写话。这一课堂模式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另一途径与方法。“211”课题实验课堂给予了师生更多的阅读空间,打破了学生传统课堂阅读思路。课题与课堂相结合,课题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培养服务,是一条必须坚守的道路。
3.综合实践课堂,使学生明白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综合实践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互渗透、齐发展的学科。其实践性、整合性、互补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材料的搜集、整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都需要学生书面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整合,都需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去读书,并内化吸收,从而为实践需要服务,为自身发展服务。同时,综合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安排了以读书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活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进行了系列指导,力求使学生明白读书是自己生活、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服务他人、报效祖国的需要。
4.课外阅读辅导课堂,拓宽学生阅读视角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主题阅读课堂教学为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养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实验组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拓展与延伸。课的种类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阅读前期激趣课堂,阅读中期辅导课堂,阅读后期交流展示课堂。从实践效果来看,课外阅读辅导课针对性强,深受师生的喜欢。
二、以课外阅读为载体,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阅读方式比较松散、自由,阅读效率不高,学生没有形成有助于自身阅读能力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教学实践开展以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明素养、知识素养有了实质性变化,班风、学风、校风有了良好的转变。于是教研组又以课外阅读为抓手,采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研组尝试构建利用校本资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又一体系:利用纸质图书、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刊物)、学生家庭图书三个空间,拓宽学生课外阅读平台。
1.纸质图书阅读,培养基本阅读习惯
利用纸质图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天中午分层开放设置经典推荐、现场答疑、指导等环节。以班级为单位选定班级图书管理员,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定期进行读书心得汇报、故事演讲、读书手抄报评比、经典诵读、作文比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在具体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爱读书、借助于工具书读书、默读、合作学习卫生阅读的习惯,注重学生阅读积累、学生阅读成效展示。
2.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刊物)阅读,拓宽多元阅读空间
利用乡村少年宫开展数字图书阅读,利用信息课课堂开展电子图书阅读,利用其他电子读物开展多元智能阅读,培养学生选择读物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及记忆力,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传播文明的种子。
3.学生家庭图书阅读,培养多元阅读能力
学生家庭图书资源是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选择家庭读物,利用学校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同时,建议每位学生家长每学期有计划地为孩子购买20本以上健康读物,充实学生课外读本。另外,要求家长配合与支持,从家庭的角度做好指导、监管、评价、反馈。自主阅读、合作阅读、亲情阅读,成为有效的阅读习惯与方式。
三、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保障阅读活动开展有效实施
相关规章制度、细则、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是阅读实验顺利开展的保证,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保驾护航。如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拟订了一系列的表彰、竞赛、评比、展示方案,多角度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引导、指导。如:读书笔记,记录学生阅读的成长轨迹;经典诵读,展示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情共鸣;读书之星、写作小能手评比,肯定孩子的阅读效果;阅读展示周,立体呈现、分享孩子的阅读收获;等等。总之,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为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实践模式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利用校本资源,构建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1+X”实践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实践证明,播种一种行为,就可收获一种习惯。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