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背景下高校信访工作的优化路径

2019-09-10 08:21王静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巡视信访高校

王静

摘要:高校信访工作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监督手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在巡视巡查大背景下,随着高校改革发展所凸显出的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高校信访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信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高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透过对高校信访整体形势的解析,针对高校信访工作特点重新认识高校信访作为高校重要的外部监督途径的功能,把信访工作纳入“大督查”整体格局,并力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校信访运行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信访解决纠纷、完善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巡视 高校 信访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巡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了巡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高校由于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在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问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开启,大学备受社会关注,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巡视监督成效是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任务。

在多份高校巡视巡察反馈报告中频频提到做好信访工作对高校优化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高校信访工作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的重要桥梁,起着倾听呼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对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巡视这个大背景下,把信访工作纳入“大督查”格局就显得十分必要。借助督查工作的机制优势,促使重要信访工作直接由学校领导监督检查,使信访工作参与到学校的核心管理体系中,有助于增强信访工作力度、解决信访工作执行难的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基础建设,逐步构建起统一规划、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分级负责的信访督查督办工作格局。

一、新形势下高校信访工作呈现新特点

信访工作说到底是一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机制。高校是育人与科研的地方,所处环境相对独立,高校信访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晴雨表”的作用。因此高校信访工作有其特殊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更体现出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

一是信访对象两极化。高校信访主体一方或者双方往往是高校内部的师生员工或与高校利益相关的其他个体,这个群体知识层次较高,人员构成较为单纯,群体性较强。随着法治理念的普及,高校师生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都显著增强。与诉讼途径相较,通过信访途径寻求救济耗时短、效率高,所以遇到问题和矛盾时大多会主动选择信访的方式来解决。同时,高校作为社会成员,也有历史遗留的家属工、产业的临时派遣用工等情况,他们知识水平低、收入微薄。信访者知识水平和信访事件的两极化十分显著。

二是信访渠道丰富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信访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来信、来电多,来访接待量相对较少。此外,通过电子邮件方式的信访数量不断增多。同时,部分举报人通过政府便民网站、社交平台等网络媒介,或向上级纪检部门、巡视组等机构反映相关问题。

三是信访内容多样化。随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拓展,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信访工作由人事变动、职称评定、薪酬薪资、评奖评优等师生切身相关的问题,扩展至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基本建设等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由个人生活工作的切身利益问题,延伸至自身价值的实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上。信访内容反映了师生关心学校发展的热情,体现了师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荣校爱校意识,这也是新形式下高校信访工作的又一特点。

二、新形势下高校信访工作面临新挑战

新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逐步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高校改革和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内部因素的积累,就业压力、人才培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社会关注度提高,师生维权意识增强,新老矛盾交织、利益诉求多样等对高校信访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也暴漏出了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公众民主意识的全面觉醒对高校信访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随着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维护自身权益成为普通公众的必然需求,公众开始主动寻求不同的途径谋求自身权利的保护,教育权利作为公众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成为维权的主战场。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对高校信访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信访人与信访部门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隐瞒自己手中所掌握的信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获取更大利益。随着高校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入,高校各类矛盾日益凸显,诉求渠道相对狭窄,学校决策层与信访人之间均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访制度缺失与管理失序的不对称;信访人的主观认识与依法信访要求的不对称;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与工作人员变动的信息不对称;信访人所提供的信息与决策层所获取的信息不对称。

除此之外,个别群众思想误根深蒂固依旧是不容忽视的挑战。当今社会部分群众仍然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畸形心理,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花钱雇人上访,无理取闹,施加压力。且由于对非正常上访者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导致出现重访、缠访现象,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三、新形势下高校信访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突出顶層设计,强化思想认识。从思想上增强对巡视背景下高校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高校的信访工作多由校长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兼职”负责信访工作,这样容易造成学校对信访工作的认识缺失,进而忽视信访工作对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高校信访工作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当前信息飞速传播的环境下,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信访机构,或者将信访工作列入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由相应的校领导分管,从学校层面明确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二)注重调查研究,增强信访工作的辐射力。处理好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及将会发生的信访问题,不仅对高校领导的科学决策具有参考价值,也是高校稳定和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高校要以信访工作为抓手,对师生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总结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为部门及时改进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要密切注意与高校改革发展相关的信访动态,定期对师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形成信访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使信访工作成为宣传高校政策和凝聚人心的重要渠道。

(三)坚持依法信访,引入律师调节。高校要建立法律顾问介入信访工作机制,从文件政策制定、疏导分流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护信访秩序等方面为信访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同时法律顾问对信访程序和司法程序所能解决的案件性质进行对比,对不符合信访条件或适宜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案件当事人进行疏导,引导其采用合法途径主张权利,更好促进个案解决。对于信访遗留案件,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寻求解决方案,或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法理提出合情合理的解决途径,以促进信访事项的依法解决,强化信访工作的公信力。

(四)构建“大督查”信访格局。要把信访工作纳入“大督查 ”整体格局,进一步明确哪些重要信访工作必须纳入督查工作的范围,信访部门和督查部门各自的职责、权限,定期研究信访督查督办工作等问题。建立健全牵头协调机制,对需要统一督查的重要信访案件或有关事项,要实行领导或信访部门牵头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督查的制度。对于信访工作的督查督办工作除了既有的体制机制,还要研究信访工作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程序和制度。要抓住薄弱环节加强督查督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利用学校、院系等各级信访工作网络,采取定期排查、滚动排查、专项排查等多种形式,超前排查和化解各类信访矛盾。要特别重视网络信访、“校长信箱”中所反映的问题,定期整理其中的重要问题,列入学校领导督查督办范围,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信访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 李世佼.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8

[3] 徐玉林.高校信访工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D].安徽大学,2012.

[4] 辛升学.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4):25.

猜你喜欢
巡视信访高校
巡视“回头看”启示录
浅谈高速公路营运企业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收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