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2019-09-10 08:21赖红双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成长心理健康学生

赖红双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并且培养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社会特点话题。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影响着生理健康,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每一名教师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生活,超越自我,迎接挑战,铸造自己的辉煌人生。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已经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引发了学校家长的反思。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盲从心理,他们会对自身认为正确的观点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便直接对自身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一些不良的极端言语都在网络上肆意流传,这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心理,除此之外学生的思维较为开放,属于学习能力较强的阶段,他们在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行为也可能受到身边伙伴的影响,在外界的干预下他们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有效的信息,然而也可能获得一些对他们自身发展不利的有害信息。[1]

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人的知觉情绪和人的行为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它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心理学的应用更是由为广泛。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前提,然而如何利用心理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感情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重视。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减轻学习的压力,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学生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当获得很大的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合理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案,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都是以课本教学为主,一些老师循规蹈矩,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痛苦焦虑。一些家长盲目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培养,以至于孩子在未来走上社会之后不能够应对社会中千变万化的困难,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焦虑,孤僻,自闭的消极心理。由此看来心理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学生个人发展甚至社会的进步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然而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过高的要求,使学生每天面临巨额的学习任务,很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加大,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仅存在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有研究表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学生在面临考试时更加焦虑,从而使其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目前学生在小学和中学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考入大学而准备,然而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是将考大学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从而使学生在压力巨大的学习环境中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自闭焦虑等不良心理。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较多的心理问题,首先学生在学校上学需要面对老师布置的學习任务,在老师布置了较多作业的情况下,还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心理压力,这使得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幅度下降,甚至有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失望抵触,缺乏尊敬等现象,学生在于老师。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会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消极情绪,会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除此之外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学生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旦学生与同学之间不能友善相处,就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不仅如此,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学生青少年时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专家调查显示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如果不能定时有效的沟通,会造成孩子孤僻的心理,在学校也会给其他的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最极端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会认为父母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并且不愿意与父母相处,憎恨家庭的存在,这都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的。[2]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学生通常都处于青少年心理活动较为频繁且复杂的一个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很难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青春期发育的心理剧便会引起学生兴奋激动的现象,有些人遇到心理问题会采取极端行为进行处理,甚至有一些学生会采取早恋的措施,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生是青少年心理发育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心理产生巨大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其人格的健全也会有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对身边的事物有了自我的观点,不愿意盲目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指示,这是他们意识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是他们必须经历的。然而这个过程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保护,如果让学生的意义时任由他们自我发展,他们对自身的评价我控制都很难以正确把控,在看待问题时也会存在片面化和绝对化,很容易沉不住气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他们在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也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有些学生还对自身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盲目否定看不到自身的优点,所以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也有一些学生过度高估了自己的现状,一旦遇到挫折并会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三、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途径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教师如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把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而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对学习拥有充分兴趣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引路者,他们只是告诉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并且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思考领略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的鼓励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面临很多问题,一旦学生产生了错误,教师不应当只是靠批评学生来解决问题,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自身有正确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学生多一些赞扬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小学和中学时期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教师如果能鼓励学生积极的与他人交往,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建立中获取很多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角色,而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将师生关系上升到朋友关系甚至亲人关系,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通过沟通保持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让他们在提升学习成绩之余,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到一个全面的角度。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应当以以人为本为主要原则,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但是一定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调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关心,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让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上升到学习层面,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信心和归属感,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状态。[3]

(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扰

一些年纪较小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不敢向老师倾诉,而一些教师仅仅将教学任务放在自身工作的首位,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及时利用班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向学生传授健康的知识,并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疾病。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就应当从学生的内心入手,不仅仅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的教育不应当是独断专行的,而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担任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首先应当及时对学生不正常的表现进行分析,正确的引导并且丰富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教学方式,教师也不仅仅当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应当开拓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然后用爱心和友善的行动来感化学生。

(五)家长发挥良好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不仅仅老师需要做出努力,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工作,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可以说很大一部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都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他们不仅仅能够注意到学生心理的变化,也会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老师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与老师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时向老师反映孩子的心理状况,并且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以发挥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功能,防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疾病,学校也应当组织老师对家长进行访问,了解情况并且交流思想,双方的努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当尽量减少给孩子的压力,采用正确的方法督促孩子学习。[4]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当让心理教育与教学充分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年龄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也应当积极与老师做好配合,减少对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园园,李芳.浅析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读寫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19):51-51.

[2]李佑芳.浅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4(34):237.

[3]周林.浅析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27):99.

猜你喜欢
成长心理健康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写话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