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文
学生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时时可教育。一个简单的道理,看似习以为常的话,却意味无穷。在初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并不完全认同,我认为,课堂才是教育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那么教育便无从谈起。除此之外,我认为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事要大于学生的事,只有把教师引导好了,学校才能健康正常地运转。近年来,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等,我渐渐发现:学生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时时可教育这句话所言非虚。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颁布,使我真正明白学生教育无小事,学生教育等不得的真正含义。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颁布,为广大教师甚至校长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初中学校的校长,在坚决贯彻这一《准则》,考察教师品德修养之时,也应以此为镜,正衣冠,注品行,做广大师生的榜样,并以榜样的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营造学校健康、和谐的风气,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石。
源于此,我在教学和管理中,时时以《准则》为我的行为标准:潜心教书育人,坚持言行雅正等,虽然获得了众多教师的认可,但在实際工作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甚至与我的预期目标相背离。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意愿,一味要求他们向榜样靠拢,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使得部分学生吃不消,甚至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我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给予的关注度不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教师的管理和对优秀学生的激励等方面,使得学困生、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生。这个男生名叫XX,他作业从来不做,有时候还谎称自己的作业落在家里了,这导致他学习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违纪,跟同学吵闹、打架几乎成为了家常便饭。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屡次找他谈话,但收效甚微。渐渐地,许多任课教师对他失去了耐心,甚至当课堂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或小动作时,会自觉地认为这些坏事都是XX做的。对此,XX开始还颇为在意,会顶撞老师几句,后来直接选择了沉默,选择用更为极端和频繁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对此,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想我必须要采取行动了,要不然这个孩子就毁了。
教育的本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于学困生、问题生来说,更应该树立上述教育教学理念。于是,我开始将对XX的转化列为了我工作的重心。在明确了方向之后,我首先开始了对XX的家访。通过家访我了解到,XX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他关爱较少,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导致他在小学时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爸爸妈妈在节假日回家后,往往较为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其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不足,甚至在知晓孩子的考试成绩后,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得孩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再加上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和监督,导致其我行我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于他人、教师等相处时,XX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了解到XX的实际情况后,我首先从他父母处着手,与他们进行了多次沟通,在教育孩子的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使得他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再将“棍棒底下出孝子”列为自己的唯一教育理念,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多赏识,少打骂,从正面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予以肯定。
经过我认真地观察,发现XX之所以采用极端的方式引人注意,是源于他的“情感饥渴”,所以我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并要求其他教师与我看齐。通过我们集体走近XX,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然,这种走近不仅包括他的学习、还包括他的生活和社交。由于我校是一所寄宿学校,我便沿袭我以前的工作习惯:每天早上在学生起床前就到宿舍楼,每天晚上在学生睡觉了再离开寝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我和XX的谈心时间,通过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身体力行带他一起去跑步、去学习等方式,用我的爱去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在经历了3个月的朝夕相处之后,他渐渐接收了我的走近,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通过进一步的接触,我发现他其实对自己的成绩很在意。在一次化学测验中,在10道题中,他做对了8道,这一整天,他都非常开心。我便以此为切入点,在他取得点滴进步时,多给予他鼓励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信心也获得了显著的增强。虽然他的考试成绩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发现只要将他向上的意愿激发出来,他身上其实有很多的“闪光点”。如对于自己喜欢的课,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也能安静听教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在劳动课中,乐于表现自己,帮助他人……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他向上学习的意愿。在上课时是,我会挑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当他回答正确或有新意时,我会给予他表扬。这一方式,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他回答错误的问题,我也并未大声训斥或批评,而是善意地说:“虽然你回答地不准确,但是说明你已经认真思考了。”听到这种回答,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后,他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对于不喜欢的课程,也不再打扰他人,而是积极地请教他人。对于他的表现,其他教师也看在眼里,都对他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这大大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
他的进步,让我欣慰之余,也深感教育责任的重大。学校教育无小事,学生教育等不得,在经历了初期的不适应之后,我对于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他是问题学生、学困生,其实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只要教师真正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成为问题学生、学困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并辅以爱心、耐心、包容心,让自己的眼神、行为传递爱,那么,事无大小,教法无形,这些学生才能充分地体验爱,发现爱,传递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对于每个学生,教师在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之时,应该转换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那么,教育工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学生的爱戴,更是彼此的共同成长。